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恽寿平款《夏夜清荷图》辨伪

2023-09-03 02:56姚雨萌
收藏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恽寿平

姚雨萌

关键词:恽寿平 没骨荷花 《夏夜清荷图》 辨伪

恽寿平(1633 ~ 1690),原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祖籍江苏常州武进,晚年居城东,号东园客、草衣生,后迁白云渡,又号白云外史,生平擅书法、诗词、绘画,时称“南田三绝”。恽寿平生于朝代兴替之际,成长中经历诸多动荡,20 岁随父亲恽日初入杭州灵隐寺为僧,后以鬻画为生,终生未入仕途。他早年随伯父恽本初学习山水画技法,画技高超,后观王石谷山水,自觉不如,遂改工花鸟,中年后多作花卉,以北宋徐崇嗣为宗,别开生面地创立“没骨花卉”技法,开创常州画派。《国朝画征录》赞其“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写生正派,由是海内学者宗之”。1 他的花卉作品在书画市场备受追捧,“及武进恽寿平出,凡写生家具却步矣。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南田而户正叔”,2 尤其受到各界藏家青睐,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载其祖父在恽作《丛兰图》卷跋曰:“及余通藉,官京师,见诸名卿购南田画,即贫者亦不惜重资。”3 因而流传至今署名恽寿平的仿品、伪品尤多。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的一幅《夏夜清荷图》轴也系其一。

一、恽寿平绘没骨荷花之风格类型

“没骨”最早记载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其中描述了没骨画的两个特点:一是“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即强化色彩在构建空间和形体的主体作用,弱化线条勾勒,使造型自然天成;二是“师法造化”,表现古人对自然生命之美的追求,重视写生在绘画中的运用。恽寿平盛赞古人经验,认为:

写生家以没骨画为最胜,自僧繇创制山水,灼如天孙云锦,非复人间机杼所能仿佛。北宋徐氏斟酌古法,定宗僧繇,全用五彩傅染而成。4

极力肯定古人创造没骨法及没骨在花鸟绘画技法中的地位。恽寿平笔下的花卉题材甚为广泛,包含且不限于桃花、牡丹、菊花、梨花、兰花、牵牛等,其中荷花题材为恽氏钟爱。流传至今的荷花题材作品收于中外各地博物馆或图录,根据笔者梳理(见文后附录),现存此类题材绘画既有设色,也有水墨,绘于多开册页或立轴,且大多绘制于恽氏中年之后。

根据各馆藏资料,参考苏国强先生的研究,5 从风格特点和师承关系出发可将恽寿平没骨荷花的风格面貌分为三类:

一是启发自宋人的工细型没骨风格,尊北宋徐崇嗣为没骨法正宗:

熙之子崇嗣,别出新意,纯以彩色画成,谓之没骨,写生家研求宋法,正当以崇嗣为宗也。6

此类作品造型严谨工细,赋色浓郁沉稳,古朴天成。故宫博物院馆藏《山水花鸟图册》中的“出水芙蓉”页(图1)有南田自题“拟北宋没骨画法”,是能够体现这一风格的典型作品,与同样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人《出水芙蓉图页》的技法、造型一脉相承。恽寿平与唐炗合绘的《红莲绿藻图轴》(图2)在笔触设色风格上与恽寿平的“出水芙蓉”相近,有南田题曰:

余与唐匹士研思写生,每论黄荃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求,殆难取则,惟当精求没骨,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以为损益。匹士工画莲,余杂拈卉草,壹本斯旨,观此图可知予两人宗尚,庶几有合于先匠也。

可知恽寿平认同此画风格是经二人钻研,远师宋人的具体表达。恽画“出水芙蓉”页无年款,《红莲绿藻图》则作成于恽寿平39 岁时(康熙十年),推测恽寿平在其绘画生涯前期7 是推崇用此类风格描绘没骨荷花写生作品的,并影响了唐炗等身边友人。

二是吸收元人技法、意趣作墨笔花卉。元人张中发展了应用水墨的没骨技法风格,“不施彩,而纯以墨色”,形成了“墨花墨禽”的面貌,更注重墨韵的趣味性表达,贴合文人群体中盛行的隐逸思想与审美情趣,得以广泛流行。8“元人墨花,真趣悠然,神韵可师”,9 恽氏的荷花作品不乏墨笔,充分体现恽寿平对元人没骨技法及其思想的认识、吸收和运用。故宫博物院馆藏《杂画图册》中的一幅墨荷(图3),花瓣以墨勾勒,荷叶为大片浓淡墨笔勾勒,造型粗简,笔触有狂放之风,题曰:“笑斟金叵罗,灯前一放歌。偶然狂兴发,泼墨点风荷。”他还曾在自己绘制的水墨荷花卷上题曰:“家咸北郭莲花池,游赏最快意,戏为点墨,遂多逸趣。”10 可见不同于设色荷花题跋中的金粉露华、红衣仙裳,绘制水墨荷花对于恽寿平而言代表了特殊的情感宣泄,成为一种跳脱出花卉“附庸风雅”之商品属性的自由表达,如元代文人一般将对时势政权的不满与抗争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三是临摹明代诸家,造型逐渐脱离宋人法度,发展出造型、笔墨、色彩等绘画语言追求写意性的绘画特点。元代的“墨花墨禽”艺术风格在明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墨花至石田、六如,真洗脱尘畦,游于象外,觉造化在指腕间,非抹绿涂红者所可概论也。11

写意画法更加注重笔法和形体结合,对想要掌握这一风格的作者在绘画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一些存世作品的题跋内容来看,恽寿平的荷花题材作品主要临摹对象是明代大师陈淳、唐寅等人,他曾赞陈淳的作品“随笔点染,得生动之趣”。12 从恽寿平自题“临白阳山人”“临唐解元”的一些作品(图4)来看,画面中的荷花、荷叶形态灵动,笔触随性,设色轻盈,脱离了拟宋风格的工丽稳重,却将荷花描绘得更加鲜活传神。临摹前人反映了恽寿平潜心师古的一面,但同时他也指出了写意性风格的弊端:

曾見白阳、包山写生,皆以不似为妙,余则不然,惟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13

恽寿平在自己的作品中更加重视处理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在《残荷芦草图》(图5)中,恽氏对陈淳的写意荷花进行了继承和改良,将没骨技法推向了形似和神似相统一的更高境界。

二、《夏夜清荷图》辨伪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署名“南田寿平”的绘画作品《夏夜清荷图》(图6),该图是1982 年经方闻教授引荐,北美私人藏家乐艺斋韦尔夫妇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书画藏品;隔年,被作为恽氏真迹刊登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出版的展览图录和书籍中。14

《夏夜清荷图》,纸本设色,立轴,纵209.1 厘米 横98.3 厘米。画面取荷塘一隅,荷叶、荷花与莲蓬自右下侧弯斜地生长,纤细的荷茎交错穿插,修长而柔弱,根部点缀零星蒲草。整幅画采用没骨画法,设色清丽淡雅,荷花以白粉点成,经层层罩染,瓣尖呈淡淡的粉红色;枝杆以淡墨勾勒;叶片结构立体分明,正面采用墨色和青色点染而成,背面皆呈清淡色澤,枝叶间隙隐约可见凋敝的褐色枯叶,似乎试图向观者传达花朵即将由极盛而转衰的意味。画面左上方有自书画跋题款,内容为:

菰蒲倒影弄云漪,如有熏风起墨池。露湿红衣坠金粉,暗香残疸纳凉时。甲子长夏,青溪水榭观荷得此意,随笔点刷,取其兴会,不求形似也。南田寿平。

甲子年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这一年恽氏51 岁。文字旁钤“南田小隐”(白文)、“恽正叔”(白文)、“寿平”(朱文)三方印鉴,无鉴藏印。

在书画鉴定理论中,判断真伪的主要依据包括画面本身呈现的笔法、墨色、结构,以作者真迹作为范本样板,通过与真迹对照,分析是否与作者所处的时代风格和作者的个人风格相符,同时将主体画面之外的文字和印章作为重要旁证,对照真迹进行辨析。经过分析,本文认为《夏夜清荷图》并非恽寿平亲笔,系一件伪作。

(一)画面

从恽寿平存世的荷花作品来看,无论是拟北宋风格笔触工丽、造型饱满的面貌,还是仿明人作品的写意风格,他笔下的没骨荷花均有以下特点:花朵准确饱满,枝叶芦草粗壮有力,造型蓬勃舒展,设色客观典雅,充满着生命气息与自然美感,即所谓“天机物趣”。这是作者常年专注写生,师法造化而形成的独特气格。在《夏夜清荷图》中,绘者却缺乏对荷花形态和颜色的整体把握,其花朵与花苞意图追求恽氏仿明写意造型,却单薄干瘪,缺少层次,设色以白粉为底却敷色轻浮,作柔和娇媚之态,与画跋中“红衣坠金粉”的形容不符(图7);枝干芦浦用墨浓淡不均,笔触细软无力,不似深耕书法多年的文人手笔(图8);荷叶叶片落笔工整谨慎,造型却粗糙呆板,勾勒细节处又多有粗放之笔,墨色和黄褐色叶片在设色上与画面整体失调,正中墨色椭圆形荷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花鸟图册》中“出水芙蓉”在形状和青绿点染设色上颇为相似(图9),疑临摹或参考了恽氏早期典雅工丽的荷花花卉作品,这与画跋中的年款不符。再从结构上来看,画面中荷花由右下至左上生长,整体呈现三角形构图,但叶茎走向不统一,叶片朝向随意,根部蒲草铺陈松散,观之有嘈杂混乱之感,应为未经精心设计构思,随意摘取临摹之故,推测此画的作者缺乏对荷花的写生经验,没有对盛夏荷花的构造和造型特点熟稔在心,做不到如恽氏般落笔精确,只能仿照作品刻意雕琢。

一般说来,书画作者的作品为人熟知总要到其中年以后,早年的作品不会太多,其面目也一定与中年、晚年不同,不易使人认识,因此不论是临、摹还是仿、造的作品,作伪者大都追求模仿原作作者作品的晚年面目,而非其早年之笔。15《夏夜清荷图》的题款注明作画时间为“甲子长夏”,恽寿平的没骨技法此时应已进入晚年集大成的阶段,画风更加成熟且为人推崇,似乎《夏夜清荷图》的作者正是意图借恽寿平晚年的盛名提升此幅伪品的人气,但与馆藏恽氏同期作品相较,该图绘画功力实难让人信服。

(二)文字

恽寿平擅书,其小楷书风可溯源至钟繇,早年以倪、米“秀润”书风为美,中晚年师法褚、颜。观恽氏传世作品,小楷书写由尖笔入、重笔出,字体左窄右宽,转折圆润,中宫收紧,右肩抬高,字与字之间连贯飘逸,虽以圆笔代替方笔,却仍健挺洒脱、挥洒自如。晚年(约1680年后)恽氏专注于绘制没骨花卉作品,有意识地在婀娜明媚的绘画旁增补刚健的文字以平衡气息,这一时期的特点为:仍习惯用圆笔,同时文字充实饱满,结体外拓,笔力厚重,点画功力十分深厚。16 无锡市博物馆藏《花卉册》收录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写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卷六,其中荷花图一页左上角题诗曰:

波光入座弄云漪,如有熏风起研池。

露湿红衣坠金粉,暗香残夜纳凉时。

内容与《夏夜清荷图》画跋诗句高度重合,故将二者的书写与语句并列比较分辨。如图10 所示:

1. 画跋文字章法、行笔与恽氏作品不同

首先,从整体章法上看,《花卉册》画跋全文结构整齐,文字排列紧密美观,应为一气呵成之作,而《夏夜清荷图》的诗词文字排列整体向右倾斜,而后面年款部分则竖直排列,字与字之间结构松散,书写气息不连贯,全局缺乏美感,似为誊抄之故。其次,行笔方面,《花卉册》笔墨扎实,每笔用墨饱满,运笔流畅,气息连贯,力道苍劲,《夏夜清荷图》则字体大小不一,笔画粗细各异,运笔气息间断,行笔僵硬刻板,恽氏小楷中宫收紧、右肩抬高、结体外拓的特点在这里几乎没有体现,且观察《花卉册》可知,恽寿平书写惯用圆笔,转折圆润,特别是捺划于收笔处圆润,而《夏夜清荷图》题诗字迹与前者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如“坠”“金”“香”等字,暴露出书写者自身不同的书写习惯。

2. 题诗内容出现讹误字

除书画外,作为“毗陵六逸”之首的恽寿平作诗水准亦不俗,作品有刊行于世的《南田诗钞》。道光年间,蒋光煦以《南田诗钞》为基础,与收集的各家石刻碑帖一起编辑为完整收录恽氏作品的《瓯香馆集》共十二卷本,足见恽氏功力。通过对图10 两首题诗内容的对比,发现:其一,从内容解读上看,“菰蒲倒影”和“波光入座”与“弄云漪”相接意思均可,只是后者比前者多使用了一个动词“入”,使得诗句描绘的画面更加鲜活灵动,更富有画面感;其二,《夏夜清荷图》中诗文最后一句“疸”字用在诗文中语义不通,应为抄写不当导致的错讹字。其所抄写的似应为“夜”的异体字――“亱”。

(三)印章

通过印章鉴定书画真伪的主要方式为结合相关资料,与真品范本对照核对,要点包括篆刻水平、印章材料、印泥质量、钤印位置、印纸材料、按压力度等。本文因条件限制,故选择从篆刻和印文两方面出发,对《夏夜清荷图》中的印章开展分析。如图11 所示,真迹印章边框较窄,布局工整讲究,轮廓光滑,笔画圆润,反观《夏夜清荷图》用印,线条生硬呆板,尤其是“寿平”印与右侧真迹印章相比,笔画清晰度更高,缺少由于长期使用而自然磨损的痕迹。17

此外,恽寿平作画讲求“意在笔先”,其云:

诗意须极飘渺,有一唱三叹之音,方能感人。然则不能感人之音,非诗也。书法、画理皆然,笔先之意,即唱叹之音,感人之深者,舍此,亦并无书画可言。18

脑海中孕育一幅画面,不仅需要对物象有成竹在胸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主观情感的积蓄和酝酿,并同时反映在题诗文字中。《瓯香馆集》中记载恽氏为荷花题材作品题诗十余首:“绿云缥缈动仙裳,红艳轻匀斗晓妆”“疑是霓裳渡神女,却将颜色妒姮娥”“晓来无力调朱粉,瘦尽徐妃半面妆”“露落还留粉,荷残尚满池。孤灯自了了,墨雨正淋漓”等,或表达追求天然逸趣的旷达,或抒发胸中气魄,或排解苦闷郁结,皆写入画中。《夏夜清荷图》题款处“甲子长夏”为康熙二十三年,恽寿平时年51 岁。《南田丛帖》载:

夏,爱子痘殇,悲痛之极,触物叹嗟,不能自遣,因决计作西湖之游,以解悲怀。19

甲子年夏天,继长子逝世后,恽寿平于天命之年再次经历次子早殇,在如此巨大的打击和悲痛之下,不太可能绘制如此一幅意境悠闲雅致的赏荷作品。据考,恽氏丧子后确客杭州,到访过青溪水榭,但题款中“纳凉时”“观荷得此意,随笔点刷”与同时期恽诗“旧物青毡在,新愁白发知。神伤转无泪,相见一低眉”20 相较来看,实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

三.结语

综上,本文从《夏夜清荷图》的画面、文字、印章三个方面剖析作伪痕迹,与恽寿平真迹作品进行逐个比较,证实了《夏夜清荷图》系伪作。如果该作伪者的人生经历、技艺水准与恽寿平相去较远,所作仿品中必然会于细节处暴露出比较明显的作伪痕迹,作品整体的艺术气息与真迹作品亦有一定区别。因此在鉴定过程中,只有较为扎实地掌握作者真迹作品的风格技法、作者生平、师承和相关论述等基础知识,才能够正确地应用科学鉴定方法,对一件作品展开分析判断。

猜你喜欢
恽寿平
浅析恽寿平花鸟画风格的受众群体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艺术风格研究
千古独一人画中存贵气
恽寿平书画艺术
与花传神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浅析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与宋代花鸟画的异同
秋夜桐影“好墨叶”
恽寿平专题
诗人画家恽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