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3-09-03 07:54黄雅芬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课程资源经验

摘要:儿童是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从儿童立场出发,教师应当倾听幼儿的多元表达,甄别幼儿的兴趣,筛选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把握与资源相关的幼儿经验,开发有意义的系列活动,促进幼儿在主动建构中获得经验的生长;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与资源的深度联结,引发幼儿心灵的共振。

关键词:课程资源;儿童立场;兴趣;经验;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3-0068-04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旨在积累有益经验的乡村幼儿生活实习场构建研究”(TY-c/2021/3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黄雅芬,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深入分析当前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个环节,可以发现更多是以教师的视角对资源进行自上而下的设计,形成资源清单,完成资源审议,这样开发的课程资源可能是程序化、形式化的。儿童是课程建构的主体,儿童的学习是全程性的,从课程资源开发开始,儿童就应参与其中。因此,课程资源应当聚焦儿童立场,强调自下而上的师幼共同创造。本文结合大班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阐述基于儿童立场将幼儿园的树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具体实践。

一、甄别儿童兴趣,筛选可开发的课程资源

兴趣是学习发生的条件,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愿望。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时刻都在观察、探索。因此,课程资源开发的起点应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能驱动幼儿多维度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用心记录幼儿的兴趣点,观察并捕捉幼儿各种天马行空的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判断,从而筛选出幼儿共同感兴趣的真实问题,最终确定可开发的课程资源。

(一)学会倾听,找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倾听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学会倾听,需要教师创设倾听情境,收集幼儿通过言语、绘画、标记、行为、象征性表现等多元方式的表征和表达,从而尽可能完整而深入地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找到幼儿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幼儿园的小豆丁農场建有果园,树木丰富,还有水植区、饲养区等。在这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农场里,幼儿与自然建立联结。进入春季,农场里万物复苏,幼儿在农场里活动后,会叽叽喳喳地讨论:为什么树叶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会有树洞?树洞是什么样的?里面住着小动物吗?教师通过倾听,真切感受到幼儿对树的兴趣。还有幼儿偷偷将掉落的叶子、树皮、果子带回教室,于是教师带领幼儿围绕“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教室里也到处留下了关于树的痕迹,美工区呈现了幼儿眼中不同的树,科学区的问题墙上记录着幼儿关于大树的疑问,而生活区里则收集了不同的树叶、树枝和树皮。无论户外活动还是区域游戏,甚至休闲时间,幼儿的言语、行为、标记等经常围绕着“树”展开。可见,“树”成了幼儿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课程资源要恰适地融入幼儿学习,需要教师善于倾听、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机智地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识别幼儿真正感兴趣的话题。

(二)分析判断,明确幼儿兴趣的发展价值

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支持幼儿主动学习[1]。也就是说,兴趣应当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所以,教师不仅要看到幼儿的兴趣,还需要读懂幼儿的兴趣,对兴趣做具体分析和价值判断,寻找引发幼儿发展的生长点,由兴趣推动幼儿的主动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也是课程生长的原点。树是幼儿生活中每天都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幼儿也从讨论树叶、树干、树洞到讨论树根、树皮、果子甚至到树木养护等,不断有新的兴趣点和话题产生。教师也适时将问题引入更深处,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促进幼儿多维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还要聚焦兴趣,分析价值,促进幼儿经验和思维的形成。

二、把握儿童经验,开发有意义的系列活动

兴趣是引发幼儿学习的条件,但不是学习本身。有效、适宜的课程资源要与幼儿的活动相结合,成为幼儿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对象,发展幼儿的经验。所以,课程资源应当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建立联结,从幼儿兴趣出发,贴近幼儿经验和需要,生成适合幼儿发展的系列活动。

(一)基于已有经验,梳理研究任务

幼儿的已有经验是幼儿新经验获得的基础。课程资源要生成活动,首先要看幼儿有没有已有经验作为活动探究的基础。因此,基于幼儿已有经验,是“资源”转化为“活动”的前提。问题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外显,反映幼儿的需求。教师以问题为行动路径,了解幼儿的经验。围绕关于树的知识,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调研,教师发现幼儿基本了解树的分类、名称、外形特征,不过知识较浅层、不深入,缺乏完整性。通过对幼儿谈论内容的整理,教师筛选出四个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任务:树皮、树洞、树干、树根。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任务。

(二)满足经验发展需求,生成活动内容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是将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以“树洞”为例,教师依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对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教育发展目标,将能力发展点确定为观察比较、记录发现、猜想验证、合作交流、关心爱护,并据此设计了如下活动:发现不同的树洞,梳理树洞的特点,调查树洞形成的原因,寻找拯救树洞的办法,实际操作修补树洞,开展保护大树宣传活动,等等。同时,教师将这些活动整理成三个板块——好玩的树洞、树洞哪里来、拯救树洞,形成“树洞小卫士”主题活动。同理,树皮、树干、树根三个研究任务分别生成了“神奇的树皮”“大树有多粗”“探秘树根”主题活动。但是,活动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追随幼儿的兴趣和思维,不断调整活动内容。

(三)促进经验生长,开展分线索探究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活动,最大限度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2]。“树洞小卫士”“神奇的树皮”“大树有多粗”“探秘树根”四个研究小组展开了各自的探究。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调查、测量、收集、宣传等方式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引发深度学习。如“大树有多粗”小组,在问题的指引下,幼儿猜测、测量、记录、验证,经历了“非标准测量”到“标准测量”,发展了测量经验。同时,幼儿对测量经验表现出了强烈兴趣,激发他们对“寻找幼儿园最高的树”的探究愿望。于是,教师追随幼儿兴趣,让幼儿参与课程创生,组成新的小组探究“大树有多高”。基于前期测量经验,幼儿探索了飞起来的工具测量法和影子测量法,最后成功找到幼儿园最高的树——香樟树,并精准地测量出它的实际高度,使经验得到延续、深化和提升。

可见,教师既考虑了幼儿共同的探究兴趣,又尊重了不同幼儿多样化的兴趣,允许幼儿通过多种路径对一个兴趣领域进行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允许几条探究线索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展开,又让不同的探究线索相互交织。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幼儿的经验,还能促进幼儿思维的深化。

三、关注儿童情感,建立与资源的深度联结

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关注幼儿知识的学习、经验的学习,却忽视幼儿心灵的升华。幼儿获得的知识不应是外在于他们的存在,而应融入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只有附着情感的学习,才能触及心灵,难以忘记。而课程资源并不直接构成经验和意义。所以,利用情感纽带,让课程资源与幼儿建立深度联结,幼儿的学习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一)对话共生,洞悉幼儿情感需求

在知识導向的学习系统里,幼儿一起探究了树皮、树洞、树干、树根,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经验,但这样的学习并不深刻,尚未引发幼儿心灵的共振。了解树的历史,可以让幼儿与树建立情感联结,实现对幼儿历史文化的教育。针对最后幼儿一起寻找到的幼儿园最高的树,教师和幼儿讨论:这棵树从哪里来?它是谁种的?它多大了?关于这棵树,有什么好玩的故事?以前的小朋友会在这棵树下做什么?你想成为一棵树吗?你想变成怎样的树?……树木因时间、历史不断生成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棵普通的树才会成为不一样的存在。对话中,幼儿从前期关注树的外形特征到现在关注树的历史、树与人的故事以及想象自己成为一棵树,学习开始有了想象加持、有了情感倾注。

(二)深度互动,发展幼儿情感经验

教师尊重和珍视幼儿的情感需求。通过对话,教师洞察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开展针对性教学以促进幼儿情感经验的获得。为深度了解幼儿园最高的这棵香樟,教师带领幼儿采访老教师,聆听老一辈与这棵树的故事;寻找、收集过往的影音资料,了解大树见证的幼儿园历史;制作“树牌”身份证,宣扬护树的承诺。这棵拥有近30年树龄的大树,从老园初建时种下,到新园新建时移栽,一直生长到当下,是幼儿园历史文化的标志。如今,大树依然为幼儿遮风挡雨,陪幼儿嬉戏玩闹,与幼儿的童年紧密联结,让幼儿的学习充满情感,情感又滋润了幼儿的心灵。

(三)持续追踪,关注幼儿情感延续

儿童立场是有方向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幼儿当下的发展,还要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而持续的追踪能让教师发现幼儿学习的轨迹,是教师对幼儿学习全过程的真正关注和重视。探索大树的活动虽然已结束,但教师仍然持续关注幼儿情感的发展。通过持续的追踪,教师了解到在生活中幼儿对树及相关话题依然保持较高的兴趣,会由对大树历史文化的情感延伸出对自己的寻根之旅。于是,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一同讨论:我的故乡在哪里?我最想念故乡的什么?我为什么要离开故乡?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幼儿寻找自己与故乡的情感联结。可见,幼儿的学习是带着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体验的,而这种深入的学习,更是将这样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厚。

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只有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才能内化为有益经验。因此,教师应当让幼儿以“全参与”的方式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各个环节。所以,基于儿童立场,发现资源、对话资源、创生资源、联结资源,资源才会真正成为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编写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及评估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2022:10.

[2]叶小红.从“兴趣”向“思维”深化——以生成课程“自来水是怎么流到我家的”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20(12):10.

责任编辑:许洁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课程资源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