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互动、经济支持、情感劳动:媒介技术驱动下相声粉丝情感表达的三种形式
——以德云社为例

2023-09-05 23:18邵泽宇孔明会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德云社曲艺媒介

邵泽宇,孔明会

(广州华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一、曲艺对媒介技术的应用

曲艺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中国“说唱艺术”的统称,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以媒介技术为视角,曲艺艺术可以分为前媒介传播、中心化媒介传播、去中心化媒介传播三个阶段。

曲艺传播的前媒介传播是指没有技术型媒介参与的曲艺传播活动。曲艺艺术正是产生于这一阶段,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庙等底层劳动人民聚集的地方是曲艺艺术表演繁盛的场所。这一阶段,曲艺演员大多出身卑微、目不识丁,曲艺成了他们养家糊口的重要手段,吸引百姓驻足观看并给赏钱,成了他们生存的关键。因此,这一时期的媒介技术主要与演员现场的表演有关:如何吸引观众、如何讨要赏钱,成了一门学问,这就需要演员有真功夫、真本事,不能有半点虚假,演员的所说与所为形成高度统一。这一阶段涌现出了大量曲艺名家,如相声八德、朱绍文等。

广播、电视、电影等的出现使曲艺发展进入新的中心化媒介传播阶段。中心化媒介传播是指传播者与接受者有着明确的界限,这种传播是单向的,接受者只能被动接受和被动选择(欣赏或者不欣赏),中心化的媒介技术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被“界面”所区隔。这一时期的曲艺艺术与电视、电影艺术相结合,扩展了自身内涵和外延。比如,相声与广播/电视相结合,产生了符合电视艺术特性的广播/电视相声,《夜来麻将声》《纠纷》《多层饭店》等经典作品以相声MTV、动画相声等新形式呈现出来,1991 年,中央电视台率先开设了全国首档曲艺类综艺节目《曲苑杂坛》,随后又开设了电视节目《评书剧场》《周末喜相逢》,近些年,各大电视台纷纷创办喜剧综艺类节目,如《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笑傲江湖》等,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曲艺家协会定期举办全国电视相声大赛,挖掘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曲艺人才。但是,中心化媒介促进曲艺艺术发展的同时,也限制了这门艺术更多的发展潜力。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曲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曲艺传播进入去中心化传播阶段。所谓去中心化传播是指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明确界限被打破了,接受者可以将自己对于曲艺艺术的看法更快地反馈给传播者。同时,曲艺艺术也在不断地与新的媒介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表现样式。在这一阶段,演员的基本功和应变能力受到严峻考验,观众认可程度的高低再一次成为决定演员成败的主要因素。

在媒介技术应用阶段,观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观众的欣赏和捧场,就不会有曲艺艺术的发展,因此,对于曲艺艺术粉丝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相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德云社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以相声为主要演出形式的民间团体,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收获了一批粉丝拥趸,他们借助各种媒介技术,将他们对于演员的喜爱之情,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展现出来。根据曲艺与媒介技术结合的不同形式,笔者把相声粉丝情感表达分为三种形式:人际传播下的粉丝情感表达、播放型技术下的粉丝情感表达、去中心化传播技术下的粉丝情感表达。

二、媒介技术驱动下相声粉丝情感表达的三种形式

(一)人际传播技术下的粉丝情感表达:情境互动

人际传播是曲艺最初及最基本的传播方式。与其他艺术种类不同的是,曲艺艺术自诞生之初就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允许观众介入艺术创作中,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观众、不同的演出场所,呈现的效果是不同的,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基础之上的,台下观众会根据演员所演节目的内容和进度“接下茬”,以此种方式进一步营造观赏气氛,表达对演员的肯定和热情。比如,每段节目表演之前,观众都会自发地送给演员各种礼物,以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在节目进行之中,台下观众会时不时地接演员的话,比如岳云鹏说自己穿着一分裤,台下观众接茬“皮带”。这使得演员的段子产生了更好的效果;张九南看到一位女观众笑得很开心,就问“为什么看到我就笑啊姑娘?”观众回答道:“扎眼了”。相声表演中这样的互动例子不胜枚举,十分考验演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这种互动交流是相声艺术具有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通过营造气氛,可以带动其他观众迅速融入艺术欣赏之中,演员的敏捷反应能够为其“圈粉”,进而增加经济收入。在这一过程中,粉丝的情感得以宣泄,节目质量得以提升,演员也能获取一定的声望与收益,演员和粉丝获得双赢。

(二)播放型技术下的粉丝情感表达:经济支持

播放型媒介促成了曲艺粉丝情感表达的又一形式。马克·波斯特在《第二媒介时代》一书中,将广播、电视等以中心化、单向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媒介称为播放型媒介,又称“第一媒介时代”,在这种以播放为主的媒介技术下,受众与传播者被媒介“界面”区隔,人际传播阶段的正常互动被打破,情境不复存在,受众任何表达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不过,正因为媒介技术的存在,曲艺声像可以记录在光盘、磁带中,可以在电视、广播中播放,曲艺粉丝可以购买。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一书中提出“情感经济”这一理念,并认为其作用之一在于“概括消费者在消费决策制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因素”[1],观看曲艺有关的电视节目,曲艺演员主持的电视节目、出演的电影/电视剧等,成为曲艺粉丝情感表达的主要选择。德云社班主、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主持的《有话好好说》《今夜有戏》《笑傲江湖》《我为喜剧狂》《欢乐喜剧人》等多次位于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前列。岳云鹏主演的《鼠胆英雄》《煎饼侠》《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电影作品,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另外,郭德纲的著作《郭论》《过得刚好》,于谦的著作《玩儿》等受到粉丝青睐。

(三)去中心化传播技术下的粉丝情感表达:情感劳动

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中心化传播模式,内容生产者、传播者、受众的界限被打破,一方面,受众可以借助更多的网络技术和平台渠道进行自我表达,传递自身对于偶像的崇拜之情,自发地进行由情感引发的劳动。刘芳儒认为,情感劳动是由非物质劳动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非物质的,即使它是有形的、情感的,但它的产品是无形的:是一种轻松、友好、满意、激情的感觉,甚至是一种联系感和归属感”[2]。一方面,以数字技术为主要媒介技术手段的去中心化媒介,使传统曲艺艺术的稳定性结构被打破,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与粉丝内心需求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粉丝通过短视频、“直播”“Vlog”等形式日常分享演员的生活,并将现场录制的小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平台。此外,后援团将个人粉丝发展为粉丝群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与喜爱的演员进行互动,宣传个人和演出团体的最新动向,无形之中,为曲艺演员和团体付出了劳动,尽管没有物质回报,但在这一过程中,粉丝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情感得到满足,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的心理距离。

三、粉丝情感表达是一把双刃剑

(一)有助于弘扬民族艺术

粉丝情感表达有助于吸引年轻观众,扩大受众面。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如相声、鼓曲等不够时髦,与现代审美相悖,老年受众居多。但是,近些年来,相声粉丝呈年轻化态势,部分德云社粉丝自称“德云女孩”,可见女性群体对于这一社团的崇拜,而在旧社会,女性是不允许听相声的,这倒不是说现在的女性群体迷恋传统艺术,这些粉丝被德云社某些演员的颜值所折服,所谓的追捧建立在“脸”的基础上,由“脸”带动“艺”,“知名艺人、著名演员的风采让观众倾倒,观众将目光聚焦于偶像身上的同时,也会将视野投放到“偶像”所从事的艺术门类上。观众会从单纯艺人的粉丝,转化为某个艺术门类的粉丝和忠实拥趸”[3],将演员打造成IP,以“人”带“艺”,可以促进相声整体发展。此外,德云社创办的“麒麟社”“德云鼓曲社”等,使相声迷逐渐发展为戏曲迷、鼓曲迷,原本显得与现代社会脱节的传统曲艺,经过粉丝的二度创作和传播,正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有助于曲艺整体发展。

(二)粉丝情感表达产生伦理问题

德云社粉丝情感表达的过度热情也存在一些伦理问题,给演员和相声带来负面影响。首先,观众刨活。刨活是指把悬念或包袱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作品的感染力或效果,这本来是相声的一种表现方法,造成反差,进而产生喜剧效果。但是,德云社粉丝将原本演员抖出来的包袱(笑料)提前说出,看似不经意的几个字或一句话,会打乱节目节奏,使得喜剧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其他观众的体验和艺术本身,德云社演员曾经多次斥责这一有悖欣赏秩序规则的行为。孙九香面对粉丝刨活,当场发怒:“再刨活儿就请你出去”;岳云鹏在舞台上与刨活女观众对峙;尚九熙面对刨活机智说道:“怎么下面还有一个说相声的”;何九华在舞台上回应观众刨活:“花好几百块钱来这儿说相声了”。其次,粉丝礼物奇葩。为了展示对演员的喜爱,每场节目开始之前,粉丝都会自掏腰包,将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送给相声演员,这原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是,部分粉丝送的礼物却让人无法接受,甚至相当低俗。尚九熙特别害怕尖嘴的东西,他的粉丝送了一袋子冷冻鸡头,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看到后脸色吓得煞白;王九龙曾经收到过粉丝送的房卡,不过当场便让张九龄掰断了;李九春收到粉丝送的女性用品。可以肯定的是,粉丝送礼物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与偶像近距离互动的诉求,但是这种行为不利于演员的现场发挥,甚至会让演员留下心理阴影。另外,演员与粉丝私下联系,并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也是粉丝过度热情产生的伦理问题之一。关于这一点,德云社已采取措施,所有演员一律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粉丝群退出,不得私下与粉丝联系,如有违反者,严惩不贷。

(三)作品质量下降

社交媒体促使造星速度逐渐加快,演员可以凭借一句话、一个事件、一段节目或者一个镜头,迅速获得受众的青睐,收获一大批粉丝。但是,与其他艺术样式不同,相声艺术是要用作品证明自己的,歌手可以依靠一首歌红一辈子,而相声演员则需要保持一定的创作能力,时常拿出新的节目。相声是扎根于老百姓生活的艺术形式,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保持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是相声演员创作新作品的基础。然而,“饭圈”文化席卷传统艺术的当下,为了使粉丝拥有持续的热度,相声演员频频出圈、跨界,参加各类综艺节目,使得基本功有所减退,新节目质量不高。

四、总结

德云社粉丝借助媒介技术,以实际行动支持着相声演员的发展,为弘扬传统艺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面对“饭圈”文化的侵袭,不管是粉丝还是演员本身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粉丝和演员都应当树立尊重意识。对于粉丝而言,情感表达一定要有分寸感,尊重演员,尊重相声这门艺术形式,同时,要尊重其他观众。同样,演员也要尊重粉丝,尊重相声本身,对于演员而言,应当认识到,颜值等不属于艺术范畴的身外之物终将随着时光消逝,若要长时间“红”,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和作品,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

猜你喜欢
德云社曲艺媒介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德云社抖音招生 郭德纲亲自下场带徒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德云社演员玩“杀女友梗”犯众怒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