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2023-09-06 07:20陈忠伟李智
西部学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陈忠伟 李智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教育特色更加凸显、教育使命更加坚定、教育载体更加多元、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存在课程模式不同、生源质量有差异和学生成长环境优越等特点。在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会受到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必要且迫切。同时,分段式培养的模式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繁重的学业压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一)明确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三)切实体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四)提升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五)构建家校互联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六)依托学生党支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关键词: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6-0092-05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with more prominent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more determined educational mission, a more diverse educational carriers and more abunda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ces in curricula models and student quality and superior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grow up. In th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from abroad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students in these universities will be affected by diverse cultures and ideologies, 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s more necessary and urg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egmented training mode affects the dep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heavy academic pressure restricts the intensity of this education. The following are the new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1)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of this education; (2)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3) effectively reflecting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4) Enhancing the proportion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5) Constructing a new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families; (6) Promot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education by relying on the student party branches.

Keywords: the new era;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外合作辦学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为培育高质量国际化人才而推广的高等教育新模式,其特点是引进部分境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国内开展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教学活动,被称为“不出国的留学”。该模式融合了国内外优质教师和教育资源,形成了多元思想文化、多种意识形态交织碰撞的育人环境。伴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也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路径。

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中外合作办学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国际化教育探索和实践,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新时代,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愈加丰富,外延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中外合作办学“同步谋划、同步设置、同步开展”,要把握新机遇,直面新困境,迎接新挑战,探索新路径,聚焦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任务,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

一、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机遇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迎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面临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国际化的任务。而新时代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一)教育特色更加凸显

中外合作办学自1985年起步,经历了探索发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阶段,量和质都得到了相当的提升。据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超过2 300个,国内开设合作办学项目高校超过80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60万,已毕业学生超200万[1]。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自信自立自强,更加精准实施教育、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2020年至2022年,教育部连续三年出台政策,支持在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临时增加招生名额[2]。教育部2020年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要求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中外合作办学正以其鲜明的特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办学形式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得力的政策和规范的制度,将助力中外合作办学不断提质增效、服务大局,教育特色更加明显。

(二)教育使命更加坚定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根本。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办好新时代中外合作辦学、质量建设持续提升的保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加突出,在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国家层面的多项政策均强调党建在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新形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三)教育载体更加多元

近年来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教学的冲击,线上授课方式和平台更加成熟和多元。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载体的融合取得新突破,在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得到极大丰富,成熟的线上交流平台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实现了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使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教育手段和载体更加多元,为解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中方外方同时授课的教育教学难题和国内国外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保障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外的优质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被引入国内课堂,多元的教育教学模式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和文化、思维碰撞。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将国外的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理念,与我国国情与学校校情相结合。通过理性甄别,有效借鉴,形成“引进—消化—吸收—融合—创新”的模式,通过教育教学摸索和实践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取长补短、中西合璧,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提供借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提升提供新视野和新思路。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特点

学生作为施教主体,关注和了解学生,聚焦“学生特色”,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召力。

(一)课程模式特异性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还要学习大量的外语课程和外教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3]。由此可见,四个“三分之一”的课程规定,导致学生课程密集,学业任务繁重,学分要求更多,学生的时间主要用于上课和复习应试,可分配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锻炼时间被压缩。

(二)生源质量差异性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很多家长对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本质缺乏了解,带有偏见,甚至部分家长认为只是“花钱读更好的学校”,报考意愿不强烈。同时由于项目招生规模小,分配到全国各个省份后的招生指标更少,报考志愿时“大小年”现象出现概率更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面临学生出国深造受限、国外优质师资入境受限等困难,有意向报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顾虑更多,生源质量两极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三)学生成长环境优越性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较高,一般是普通专业的5—20倍,因此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贫困家庭学生占比很小。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供的2022年本科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贫困生建档资助比例约为4.5%,远低于学校24%的平均比例。良好的家庭经济情况使项目学生在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面和普通学生表现出显著差异。受成长环境影响,项目学生普遍受到更好的培训和指导,表现在学生更加多才多艺,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展示自身的特点。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家人的待人接物处事方式,项目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社会的理解更深刻和多元,处事更加“老练”、情商更高,言行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多样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身处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在接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要直面国外教师、课程授课过程中带来的价值观念、文化思想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冲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知不足而奋进,必须认清当前思政工作中的不足,才能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和新使命。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的思潮和政治价值观念也跟随者西方师资和课程漂洋过海,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和斗争,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处在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面对着国外高校教材、外教老师带来的多元文化影响,容易被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吸引、迷惑,增加了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入眼、入心、入脑,才会在与西方文化的较量中占据上风,才能真正赢得学生,完成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教育使命。

(二)分段式培养的模式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中外合作办学部分学生有出国学习的需求,本科阶段要在国内和国外分段培养,导致所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全部集中压缩在学生出国前的国内培养阶段完成,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而出国学生在国外阶段由于时间与空间上的隔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课程空白、教育工作人员缺失、教育实践活动匮乏等问题,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缺乏创新举措,教育效果缺乏跟踪及评价体系,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三)课堂教育针对性不足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引领的主阵地。当前的思政课程教学主要的问题根源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表现在缺少符合该群体学生国际视野宽广、批判性思维活跃等特点的“定制化”课程阵地。思政课堂大都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授课,而是上“通识课”,千“生”一律,重理论,轻实践,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契合度不高,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作用弱化,未发挥好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面临解放思想、破除“灌输教育”桎梏的突破。

(四)繁重的学业压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式的特殊性,既要重视专业教育,专业课要求同普通专业基本一致,也要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增加了语言课和外教课。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和语言课程的学习,以取得好成绩为毕业和出国做准备。学生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时,思政课程不是国外高校列入的主干课程,导致学生对该类课程分数不重视,目标只是拿学分毕业,疲于应付走过场。实践调研活动参与少、参与浅,一些活动入眼不入心。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学生主体沉浸式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

四、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所需,形势所迫。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学生实际,把握学生需求,遵循规律,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为达成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助力。

(一)明确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立德树人在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中的重要抓手,引领国际化人才的成长方向,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坚定方向,明确为谁培养人。中外合作办学处在多元文化交织、融合的风口,不仅要追求到“西天取经”,还要时刻谨记自己社会主义的“真经”。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立德樹人,明确怎样培养人。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基本保证[4]。立德树人,要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基础性、常规性、关键性工作,先解决思想问题,再解决成才问题。发挥好思政教育的引导性作用,真正形成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教育模式[5]。理想育人,明确培养什么人。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使学生在遭遇文化冲击时更加感到迷失、迷茫。理想育人引领学生在多元文化氛围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守住底线。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躬身学习实践,努力提升价值,不断提高本领,培育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立志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国际化人才。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带好思政课程“排头兵”,种好课程思政“试验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和抓手。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布局思政课程,通过聚焦学生需求、挖掘生动素材、调整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革新授课方法,提升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导向性和趣味性,注重专题讲授和实践体验,提升教学实效。课程思政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要做好学生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合理统筹思政课、专业课和语言课,三条线不可偏废。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到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当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浓厚氛围,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思想引领,达成思想打湿、浸润、升华的育人效果。

(三)切实体现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有机地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明确以学生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精确识别学生需求,直击学生“痛点”,充分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特殊的办学模式、培养方式和学生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实现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组织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节,融入教育过程,达成教育目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提升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6]。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目标是培育中西合璧的国际化人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多元文化冲击是引进西方教育资源的必然。要充分认识并接纳这一必然现象,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课堂渠道,开展包容与批判的中西文化比较专题教育,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同西方文明、文化深度比照,深化传统文化认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极探索实践渠道,组织学生在国内利用优质海外教学资源,深入开展实习、实践,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变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辨别能力。将比较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处理文化的传承与扬弃,增强学生的文化冲击“免疫力”。

(五)构建家校互联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沟通、宣传方式,建立新媒体工作团队,构建新媒体工作矩阵,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时期和不同教育任务,收集动态信息、开展育人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大家”“小家”相结合的立体育人模式,拓展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价值教育两个阵地的育人功能有机融合,实现中外资源互通,家校信息沟通,师生感情联通。尤其在学生出国留学阶段,面临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通过家校互联模式及时补位,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不间断。打造家校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体系,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全面发展。

(六)依托学生党支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的基层堡垒,承担着组织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的职能,同时在学生中起到思想引领、学业教育和实践服务的功能。党员是党支部的细胞,发挥党员的朋辈引领作用,汇聚起来,可以实现党支部对于整个学生群体的引领。党员是学生中非常优秀的群体,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党员培养、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党员示范教育,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身边的同学在思想和学习方面向先进学习,向党组织靠拢,由点及面,带动学生整体的提升。建立党支部服务和管理机制,依托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组织力,协同联动班级、团支部,围绕服务学生,通过做真事、实事、好事,发动学生党员,带动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号召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突出实践引领,开展学风建设、实践育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功能。

五、结论

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在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今后将迎来更多的多元文化冲击和挑战。中外合作办学要完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就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于精准把握学生特点,正面化解教学难点,快速直击教育痛点,创新工作理念,不断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载体,着力构建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林金辉.这十年,中外合作办学交出满意答卷[DB/OL].人民网.(2022-09-29)[2023-01-30].http://edu.people.com.cn/n1/2022/0929/c1006-32537091.html.

[2]教育部继续支持以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缓解疫情影响下我学生出国学习困难[DB/OL].教育部.(2021-08-25)[2023-01-3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8/t20210825_554243.html.

[3]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DB/OL].教育部.(2006-02-07)[2023-01-30].http://www.moe.gov.cn/s78/A20/s7068/201006/t20100610_89021.html.

[4]肖平,罗琼.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方法创新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8):129-131.

[5]张羚羚.新时代中外合作辦学思政教育探究[J].高教学刊,2019(6):152-154.

[6]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DB/OL].共产党员网.(2015-07-05)[2023-01-30].https://syss.12371.cn/2015/06/14/ARTI1434265704214912.shtml.

作者简介:陈忠伟(1990—),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智(198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超)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基金项目“新时代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理路创新研究”(编号:2023SJSZ0572)、“中国矿业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23ESD4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