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以单元整合教学“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为例

2023-09-07 01:49戴裕深
名师在线 2023年17期
关键词:质数倍数因数

文/戴裕深

引 言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是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助力。单元作业是单元教学的重要构成,是依据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情,设计的学习任务集合[1]。有效的单元教学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在抓住单元重点的同时把握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科思想方法,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可将单元作业作为工具,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先整合单元内容,接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然后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一、研读教材,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是设计单元作业的依据。单元教学内容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将有联系的知识点分布于不同单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站在整体角度,研读教材,厘清不同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继而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夯实单元作业设计的基础。

“倍数”和“因数”的相关内容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都有涉及,具体内容有:“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 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3 的倍数及数学原理”“找因数、质数”“找最大公因数”“找最小公倍数”。通过学习这两个单元内容,学生可以全面认知“倍数”和“因数”,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因此,在设计单元作业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内容,把握两个单元的联系,整合出一个新单元——“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之后,教师依据具体内容,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作业。

二、紧抓素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设计单元作业的根据。单元作业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助力。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设计数学作业的指引。因此,教师要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后,紧抓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指明单元作业的设计方向。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三会”,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3]。“三会”体现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所以,教师可以以这四个维度为切入点,联系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的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探索2,5以及3 的倍数特征,发现它们倍数的特征,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熟练地在1~100 范围内找出10 以内某数的倍数和因数;使用适宜的方式,找出10 以内任意两个数的公倍数,以及1~100 范围内两个数的公因数;了解且能正确判断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整合单元内容,建构“倍数与因数”的知识结构。

数学思考:体验“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活动,进行有序思考,增强有序思考能力;体验数学探究活动(用小正方形模型摆出大长方形),认知质数和合数,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增强“因倍”意识;体验数学探究活动(探究索2、5 以及3 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总结,提高数学归纳总结能力,增强数感。

问题解决:在规定的范围内,找出某数的倍数和全部因数;在规定范围内,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因数;能准确判断质数、合数;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倍数、因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知识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倍数与因数”知识解构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积极思考、探究,感受数学学习乐趣,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反思总结的思考习惯。

为达成如此教学目标,教师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三、丰富形式,设计数学单元作业

(一)设计阅读类作业

阅读类作业是以数学教材、课外读物阅读为主的作业。通过进行数学阅读,学生可以建立一定的数学认知,同时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读意识和自读能力,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阅读类作业。

如在进行“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单元教学之前,教师依据具体内容设计阅读类作业,前置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以“认识倍数和因数”为例,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内容:

阅读数学教材,你知道倍数、因数是什么吗?

(1)说说在下面每个算式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在7、14、17、27、37、77 这些数中,哪些是7 的倍数?

在作业内容的推动下,学生自觉走进数学教材。他们带着问题阅读数学教材,认真思考倍数、因数,建立初步认知。同时,学生会尝试迁移认知,解决相关问题,发现自己自学中的问题,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二)设计书面类作业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书面类作业有诸多不足,也有明显的优势,如可以让学生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等。对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书面类作业。

例如,在学习“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单元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差异。有的学生可以达成每项学习目标,有的学生仅可以达成某几项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书面类作业,呈现难度不同的练习题:

(1)请你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_

(2)64 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

(3)18 和40 的公因数有______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

(4)将一个长为30 cm、宽为18 cm 的长方形纸张剪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在确保正方形面积最大,且没有剩余纸张的情况下,可以剪切出______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cm。

(5)一个自然数有8 个因数(包括其自身和1)。假设其中的两个因数为6 和21。那么,这个自然数是________。

(6)两个质数的乘积为26,和为1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同时,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请依据自身学习情况,自选练习题。低水平学生最少选择80%的练习题,中等水平学生最少选择90%的练习题,高水平学生完成全部练习题。在如此要求的作用下,学生发挥自主性,纷纷选择契合自身情况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减少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难度。同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单元所学,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三)设计知识整理类作业

知识整理类作业是以整理单元内容为主的作业。在参与单元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究不同的知识点及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联系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关键。整理正是学生把握知识联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立足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整理类作业,让学生获得建构知识结构的机会。

由图9分解结构图所示,并按照小波分解式(1)、式(2),采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对数据进行小波分解,采用双正交小波db3[14]作为母小波,对拱顶位移序列进行三尺度小波分解,可以得到低频序列a3,以及高频序列d1、d2、d3,如图10所示。

在“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先后体验了九个课时,认知了倍数、因数、公因数、公倍数等知识点。立足于此,教师可设计整理类作业:请大家回想每个课时所学内容,试着建立思维导图,借助不同的框架展示每个知识点及之间的联系。

在作业内容的推动下,学生会开动脑筋,回想每个课时学习的内容,建立思维导图。同时,学生以思维导图为基础,迁移已有认知,分析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调整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结构。

(四)设计表达类作业

表达类作业是以口头表达为主的作业。在参与数学单元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公式等。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有一定的记忆难度。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表达类作业,让学生通过“说数学”,加深记忆。

具体而言,在“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单元教学中,学生先后学习了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内容。基于此,教师可设计表达类作业: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回顾单元学习内容,联想相关的概念及其特征,试着编创顺口溜;和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编创的顺口溜,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吟诵。

在作业内容的引领下,学生发挥思维作用和语用作用,分析不同的知识点,踊跃编创顺口溜,如“分清质数和合数,关键看因数。1 的因数只一个,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如果因数只有两个,肯定是质数。三个因数或更多,肯定是合数。”

学生分享各自编创的顺口溜,互相了解彼此的学习情况,并互相帮助,弥补学习不足。之后,学生不断吟诵顺口溜,将不同的知识点牢记于心间,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也可以因此发展数学表达能力,增强单元学习效果。

(五)设计游戏类作业

游戏类作业是以游戏为形式的作业类型。在玩游戏时,学生会自觉迁移数学认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锻炼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单元学习兴趣。

例如在“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单元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体验探究活动,认知了因数。为了了解学生能否有序思考找出某数的因数,教师设计游戏类作业——找因数。

游戏一:摆棋子。请用42 个棋子摆一摆,找出42的全部因数。

游戏二:猜电话号码。爸爸遇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好朋友,两人互换电话号码。一天,爸爸准备给好朋友打电话,却发现好朋友并非直接写出号码,而是留下了一组字母“024-ABCDEFGH”,并给出提示:A 是最小的自然数;B 是3 的最小公倍;C 是3 的最小因数;D 既是4 的倍数又是4 的因数;E 的所有因数为1、2、3、6;F 的所有因数为1、3;G 的只有一个因数;F 是最小的一位数。在阅读提示后,爸爸不得其解。你能帮爸爸猜出好朋友的电话号码吗?

游戏三(选做):和小组成员站成一排,按照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的顺序轮流报数。当应报数为30 的因数时,不要说出这个数字,而要用拍手替代。出现报错或违规的成员被淘汰出局。(注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选定其他的数字,找其因数)

这样的作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体验兴趣。在玩游戏时,大部分学生活跃思维,联想课堂学习内容,迁移已有认知,找出不同数的因数,由此强化认知,增强数感。

结 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单元作业可以使学生体验多样的作业活动,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四个维度获得应有发展,增强单元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单元教学之于核心素养的影响,将单元作业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具”,精心设计单元作业。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要站在整体角度,认真研读教材,打破单元、课时限制,重新整合出新单元。接着,教师要以新单元内容为基础,紧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四个维度为切入点,确定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围绕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设计阅读类作业、书面类作业、整理类作业、表达类作业、游戏类作业等,激发学生作业完成兴趣。学生在完成不同形式作业时,能够发挥自主性,迁移数学认知,解决不同的问题,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建构单元知识结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数感、问题解决能力等。

猜你喜欢
质数倍数因数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奇妙的质数约定
怎么教让质数学习更有趣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倍数魔法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