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驱动,产学协同:实践创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2023-09-08 13:36胡玉婷马振峰孟繁博
科教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商科人才企业

胡玉婷,马振峰,孟繁博

(江南大学 江苏 无锡 214122)

21 世纪是数据驱动发展、信息技术推动变革的时代,大数据背景下,IT、互联网、通信、金融、咨询、零售、新兴商业等众多行业对商业分析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22 年11 月7 日发布的白皮书《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指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1]。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推动着生产方式、治理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人才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升级的过程中,亟须大量匹配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人才。

新商科是以数字经济为背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与应用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管理和经济学的壁垒,以商科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融合现代技术,满足“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要求的跨学科复合型商科[2]。新商科在应用领域的数智化是指将智能化和数字化有机结合。智能化是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搜索效率,改善客户体验,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进而演化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数字化是指向数字化业务转移的过程,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商业模式,提供创造新价值的机会[3]。而数智化人才具有数字商业价值观和全球视野,能够掌握数字商业规律,多种思维交叉融合,知识技能跨界复合,终身学习能力持续发展。

1 传统商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践和应用教学关注不足

在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传统商科教学偏重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五唯”制度。具体表现为重宏观,轻微观;重国家大政方针,轻公司大政方针;不是通过经验分析,而是强调价值判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操作,获取并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是商科人才在现实社会工作中面对各种复杂具体的案例所需要的。仅仅依靠和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商科人才。

1.2 不符合市场用人要求的人员培训标准

商科教育的市场导向十分清晰,需要紧扣市场需求设置学科专业、课程。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变化迅速,新理论和新知识不断涌现,学校需要根据市场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与教学课程,并对未来状况做出相应预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商科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传统商科课程设置调整较为缓慢,理论知识较为陈旧,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甚至经常与市场需求脱节,不利于培养优秀的商科人才。

1.3 跨学科融合阻力大

商科学生需具备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的实践创新素养,这就要求改变现有课程教学的专业和打通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壁垒,搭建融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平台。高校院系目前基本上是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建设的,联合不同学科利益主体,开展跨学科联合人才培养需要较大的成本,内部矛盾较多,阻力较大[4]。此外,学校对跨学科合作的评价和鼓励政策不够清晰,教研员对跨学科合作的前景预期也不够清晰,这也是目前各高校开展跨学科合作存在的问题。

2 数智驱动下的新型商科人才培养目标

江南大学商学院以“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办学战略定位,以响应当代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根中国情境、知行合一、实战型经济管理人才”。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以实践创新为中心,系统构建产学研互动教育教学体系,探索在数智化背景下实践创新的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新型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总结如下:

2.1 强调价值引领,探索数智赋能

商科专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交叉融合的形势,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新体系,适应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学生成长的需要。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顺应新一轮课程思政的要求,培养学生精业济世、知行合一的理念。同时基于需求匹配,对新时代商科人才应有的关键调研技能,尤其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市场洞察能力进行深度盘点和整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课程设计与学生关键技能的培养需求相匹配。

2.2 建设教师队伍,提升专业能力

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以最新的创新思维和数智化思维赋能教师队伍,促使商科教师更好地从学科前沿发展和最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反哺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设计思维、能够用当代最新的大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商科人才。培养人才核心能力,能够反作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育人目标,已经成为检验教师职业能力的一项新的重要标准。同时对接企业发展,有利于教师及时更新课程教授的内容,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2.3 打造学科生态,实现价值共创

如何充分调动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商科教育中来,其中包括教师、学生、毕业生、校友、用人单位等,促进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培养适应新商业模式发展需求的新型商科人才。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教学模式与时代需求相匹配,进一步调动各主体参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实现产学互通、校企合作,师生联动的机制,通过教育质量的提升使得学生、教师、企业实现能力互补、资源共享,通过价值共创实现多方共赢,提升商科人才的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有利于使学科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2.4 积累教改经验,助力模式转变

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加快,社会对掌握多种研究方法的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基于此,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立足于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传统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不足,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促使高校商科学生培养向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型。这就需要高校对接企业发展需要,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改革效果,迎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根据企业市场洞察的需求,与企业合作探索多种有效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社会实践等。

3 新型商科人才培养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3.1 探析大数据时代市场调研所需技能

传统市场调研多使用访谈、焦点小组、问卷等较为传统的研究方法,未体现当下互联网万物互联、实时变化的市场特点。因此,在对“市场调研”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探访企业和消费者了解最近的市场发展特点,进而更新传统方法,加入体现时代特征的调研方法,如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文本分析、舆情监测、认知神经技术。

3.2 提高学校、新商科人才与企业间的需求透明度,形成动态需求匹配机制

依托学校、学院平台优势,与所在地区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了解企业的实际市场环境,建立品牌指数Tracker,将研究理论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企业,实现对市场环境的实时监控。同时,在部分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实践提供便利,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以致用。

3.3 建立三大课堂的联动机制,解决教学模式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适用性问题

在商科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是案例教学中存在案例选择比较随意,与知识点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由此,联动机制将课程实践环节作为商科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实现三大课堂,即学校课堂为第一课堂,实验室为第二课堂,实习实训基地为第三课堂,形成三大课堂教学联动,学生能力层次复合提升,实现教师+企业家的“双师”培养模式。

4 新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

4.1 分析企业方的市场调研需求

要想达到需求的匹配,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首先,在企业的选择上,应选择具备先进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的企业。与企业中具有一定敏感度和熟悉度的管理者和专业部门进行沟通,与其深入探讨企业方目前对于市场调研的需求点以及在未来发展需要的应用技能,从而为新时代市场调研的技能提升指明方向。

4.2 实现高校“平台化”功能的“三合一”

高校作为中间角色具有价值传递的功能,如何将优秀的高校人才和优秀的企业有效联结起来,实现三者相互协作,形成“三合一”的价值圈才是意义所在。具体内容包括:

①高校要树立自身的平台意识,积极把教学和实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创新活动,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体系,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

②院系可充分利用积累的资源,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进行实地调研,并实现项目合作,能够让企业充分了解学科前沿,而企业导师则能让学生接触到企业及行业的发展前沿。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实战型、创新型人才提供保证

师资队伍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丰富的教学经验、领先的教学科研条件。骨干教师最好具备市场调研海内外学习和教学经验,并掌握多种新型的调研技术,如认知神经和大数据挖掘等。此外,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指导课堂教学。

教学师资队伍可以积极探索和实施商科教学的“双师制”模式,优化师资配置,建立企业家外聘教师库,并定期更新。来自不同行业的外聘企业老师保证了实操授课更加贴近企业需求。“双师制”模式优化学生培养的思路,以学校教师为主,辅之以企业聘请的专家。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安排专业教师讲授三分之二的课时,企业导师讲授三分之一的课时,本校教师可随堂听外聘教师授课,同时还可根据企业导师具体工作安排,对具体授课时间、主题等进行灵活调整。通过上述课程方案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4.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培养具有实战性和创造性的优秀人才

①教学资源管理。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增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②专业应用软件资源。不断完善软件教学环境,利用SPSS,Amos 等通用分析软件,以及Python 等大数据分析软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猜你喜欢
商科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