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拓荒吉林省工业遗产旅游

2023-09-08 08:16吴瑀桐马铭一李扬
炎黄地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遗产吉林省工业

吴瑀桐?马铭一?李扬

吉林省工业遗产作为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城市整体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体现出工业城市的文化内涵,为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现通过构建遗产网络的方式,对吉林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规划。

区域遗产网络概述

概念

2009年,刘海龙、王学环等学者在自然文化遗产区域的研究中提出“遗产网络”的概念,即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将分散的各个遗产点联系起来,并构建起区域遗产网络系统,借此直观清晰地展现出遗产的价值及其整体格局。

而后经过专家学者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区域遗产网络”这一概念,即将特定历史背景下某种文化传播的结果按照不同类型联结成网状结构。通过构建区域遗产网络的方式,探讨遗产在文化、功能和空间上的联系。从统筹的角度对区域内的遗产进行整体规划,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利用策略,即通过串联起具有文化价值的相关节点,形成遗产轴线,再将多条轴线进行整合,从而形成遗产网络。其区域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可使孤立的遗产点重新焕发生机,也能使公众清晰直观地了解到遗产背后的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有利于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经典案例——鲁尔区工业遗产网络

一度以“德国工业引擎”称号而闻名的德国鲁尔区,曾因过高的煤炭开采成本和钢铁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原因,逐渐走向衰退,为重新焕发往日生机,德国鲁尔区开始进行整体规划,通过整合该地区的工业遗产,从景点规划到品牌形象的推广,对鲁尔区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以激活该地区的活力。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由重要景观点、参观点、具有代表性的工人居住点以及覆盖整个区域的游览线路组成,线路串联起900多个遗产点,设计了醒目且统一的视觉识别符号,并通过推动工业特色与旅游业、服务业共同发展,实现了区域内的经济再生。

吉林省工业遗产资源现状

地域分布性广

对历史文献等资料进行梳理,可知在20世纪初,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的工业设施开始在德惠、长春、公主岭及四平等沿线城镇进行建造。而后日本全面占领东北地区,为便于掠夺东北资源,其在长春、吉林、九台、延边、通化、辽源、白城等地相继建造了大量工厂,并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这种畸形的发展战略深深地影响了东北工业的发展。东北解放后,为恢复工业水平,在苏联的援助下,在长春、吉林、通化、延边、四平、松原等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吉林省工业遗产分布于各个地级市,形成了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发展重心,其他地区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

历史关联性高

通过对资料的梳理,了解到吉林省的各个工业遗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个工业遗址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其中以中东铁路相关建设、民族工业相关建设、伪满工业相关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关联度最高。

中东铁路。长春、四平等城市铁路沿线城市的工业遗存大多与中东铁路的建设相关,在吉林省工业发展初期,行业类型相对单一,以交通运输业为主,其带动了沿线城市电力、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民族工业。长春、松原等城市食品加工业的工业遗产多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史息息相关。由于中东铁路的建成和通车,大量外国资本迅速涌入东北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冲击。虽然当时的经济环境十分恶劣,但民族资本主义依然历经重重阻碍建立起一批食品加工厂。

伪满工业。伪满时期的工业遗存大多分布在长春与吉林地区,当时日本为掠夺东北地区的物质资源,对吉林地區进行了全面的建设,并成立了“满铁”专项管理会社,对各个工业行业都设立了单独的机构,逐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殖民地工业体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49—1980年的工业遗存在长春、吉林地区占比较大,当时处于战后恢复阶段,苏联的援建加速了东北地区恢复生产力的进程,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省工业遗产网络构建

吉林省内的工业遗产类型众多,并且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因此可将同一类型的工业遗产或同一时期的工业遗产资源串联起来,构建主题线路,形成产业网络,以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工业遗产。

重要锚点

工业遗产锚点是构建网络的核心要素,是传承工业文化的基础节点,为使城市文脉能够清晰地显现出来,需要从中筛选出具有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工业遗产。调查研究发现,吉林省范围内曾出现两千多处工业遗产,现存的384处工业遗产中有25处(如图1)入选国家级、省级保护名单,这25处工业遗产以自身的历史背景为依托,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

图1 吉林省各地区重点保护工业遗产(作者自绘)

区域线路

在吉林省,不同地域有其独特的工业发展特征。如长春市宽城区、四平市铁西区等地区都保留了很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存,结合吉林省“一主六双”的发展战略,即“一主”“双廊”“双带”“双线”“双通道”“双基地”“双协同”,在充分发挥长春的辐射、主导作用的同时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可规划3条工业遗产区域线路。

图2 吉林省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线路

(作者自绘)

区域线路一(如图2)。吉林省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线路跨越了四平、公主岭、长春、德惠等地区,包括交通运输、机械加工等工业遗迹,涵盖6个工业遗产锚点。

区域线路二。长春市工业遗产线路连接了宽城、朝阳、绿园各区,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工业、食品加工等工业遗迹,涵盖7个工业遗产锚点。

区域线路三。吉林市工业遗产线路连接了桦甸、丰满各区包括食品加工、电力工业等工业遗迹,涵盖8个工业遗产锚点。

主题线路

根据资料分析,吉林省工业遗产所处行业按重要性和遗存数量,可分为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工业以及其他行业。

交通运输类线路(如图3:a)。吉林地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是吉林省工业发展的开端,早在19世纪末期,沙俄为掠夺资源在东北地区建设了“T”字形中东铁路,在吉林省设置了四个站点,建立了长春市第一座火车站——宽城子火车站,沿线修筑了货场和机车修理库,铁路建设为东北地区的交通状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机械加工类线路(如图3: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建设东北地区,在“156工程”中,涵盖了吉林省内多家机械企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炭素厂就是其中的项目,这一工程极大地推动了吉林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电力工业类线路(如图3:c)。在交通运输业的带动下,电力工业也因沿铁路建设的各地发电厂而迅速发展,在松花江畔创建了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丰满发电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苏联的援建帮助下,沿松花江两岸又建成了多个工厂,这也使吉林市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电力工业基地。

石油化工类线路(如图3:d)。吉林市、松原市是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地区,并在此建立了吉林三大化工厂以及扶余采油厂,推动了吉林省石油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

吉林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吉林省现存的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在对其开发利用的同时,也需要做好保护工作。吉林省工业遗产网络在前期阶段可考虑融入城市旅游体系,与其他类型的文化进行合作与耦合,逐渐形成工业遗产旅游市场,如将工业遗产线路融入吉林省域旅游体系,一方面可以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将获得的收益投入工业遗产的保护中,使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

构建工业遗产网络是从一个较为宏大的整体性视角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处理的运作机制,统一规划,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健康发展。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模式

不同的工业遗产带有不同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色,在改造工业遗产时要以此为出发点,在不改变其原有特色的同时,建立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从而带动区域整体的价值与活力。比如,对于重钢类的工业遗存,开发时首先要保护好老厂区的风貌特色,打造工业文化区,如工业主题博物馆、工业遗产景觀公园等,全面提升片区文化以及环境品质,发挥遗产保护开发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

确立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

借鉴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对整体区域内的工业遗产特色进行总结和提炼,打造独特的工业城市文化,以伪满时期工业遗产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工业遗产为例,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对其进行宣传,以此来提高整个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并有效避免景点的同质化及恶性竞争问题。

用构建遗产网络的方式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研究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了吉林省的现状,以期为工业遗产的整体性开发及利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遗产吉林省工业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遗产怎么分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