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文物保护意识

2023-09-08 05:03庞跃
炎黄地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陈列文物保护纪念馆

庞跃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世界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这对提高文化竞争力有着促进作用。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国家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角色。对于现代化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而言,要把文物保护意识贯穿其中,积极改善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的不足,科学制定应对策略,激发历史文物的文化价值。现主要对新时代文物保护意识在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的表现与实践进行探究。

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积累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文物就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与传承价值。研究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现阶段许多宝贵的文物都保存在纪念馆内,可供人们欣赏、了解与学习历史文化。但新时代视域下,文物保护意识也应该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纪念馆的陈列与保管工作中,文物保护意识应当融入每一个工作流程,这对我国早日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具有推动作用。

新时代将文物保护意识融入纪念馆陈列与保管工作的意义

所谓文物保护意识,指的是使用科学的保护方法进行文物保护工作。众所周知,文物是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播媒介,如果不提高对纪念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容易导致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进而给国家带来损失。新时代环境下,各种文化的流行容易对我国历史文化传承工作产生冲击,纪念馆是陈列与保管文物的场所,因此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在陈列与保管工作中的运用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就文化领域而言,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虽然提升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同时也产生了文化入侵现象。此外,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很多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等年轻群体对外来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这对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冲击。

纪念馆肩负着保护文物、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任,所以将文物保护意识渗透到纪念馆陈列与保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反映着不同时期国家的历史进程,而纪念馆文物保管与陈列工作流程较为烦琐,如果没有将文物保护意识与文物陈列工作进行充分结合,那么工作人员就很有可能在文物保管工作中出现疏忽,导致文物被损坏。而文物是无法再生的,假如文物损坏程度比较严重,不仅会加大修复难度和成本,还极有可能导致文物因此消失,从而影响文化多样性。另一方面,相较于过去,如今公众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在精神方面的追求逐渐趋于多元化,欣赏文物、学习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在学校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至关重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所有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也不会丢失,对丰富我国历史文化体系有着巨大价值。

有利于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在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环境下,我国应该加快各行业发展步伐,为提高综合国力做好充分准备。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目标,应该引起广泛关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创造更大效益。而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能够让更多文化信息得以保存。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用于文物保护的技术手段愈来愈先进,可以防止字画、陶器等容易受保存环境影响的文物因潮湿环境而霉变损坏,这样能使观众看到更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物。此外,纪念馆文物也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媒介,不少民众都会选择到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接受文化熏陶,除了参观纪念馆之外,还会购买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比如文物外形的雪糕、吊坠,还有印刷着文物图案的短袖、扇子等物品,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加深对历史文物的印象。由此可见,文物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纪念馆做好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让更多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如今公众接收各类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除了广播、电视、报纸这些传统媒介形式之外,还有智能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虽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公众接收消息更加便捷,但是也为外来文化入侵提供了途径。民众只需要打开联网设备,就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等,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更容易被各种外国文化所吸引,从而忽略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民众的文化自信,长此以往会逐渐削弱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据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时要将文物保护意识落实到位,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在文物陈列与保管中融入文物保护意识有助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因为在文化保护意识影响下,纪念馆的陈列、保管工作会更科学、规范,文物的寿命会大大延长。就山水画而言,其容易受到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出现磨损、褪色等,为了有效维持原状,要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呈现出文物最原始的状态,当人们看到古香古色、底蕴深厚的真迹时,会被古人精湛的画技所折服,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逐渐提高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工作,小到一间纪念馆,大到整个社会,只有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參与,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珍贵的文物,保护好民众的精神文化根源。在纪念馆内,除了工作人员,前来参观的民众也应该自觉遵守文物保护规定,做到文明观赏,不在馆内嬉戏打闹,避免发生碰撞,导致文物出现损坏,对于恶意破坏文物的人员应该批评教育或者报警处理。文物保护意识的深入人心既能有效维护传统文化多样性,还可以激发更多人对文物的兴趣。综上,在民众文化自信心越来越强,观赏文物兴趣逐渐高涨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会被有效削弱,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发展目标。

基于文物保护意识的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现状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种类也非常丰富,比如人们熟悉的字画、雕刻、陶器等,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此外,我国的历史文物藏品数量也十分庞大,可以充分发挥其研究价值,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如今我国各地区都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纪念馆用来陈列和保管文物,虽然文物保护已经成为纪念馆的重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基于文物保护意识的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现状进行探究。

纪念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工作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专业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物陈列与保管成效,所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迫在眉睫。但是在实际的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水平较低的问题。一方面,受资金投入的限制,很多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无法为纪念馆工作人员提供理想的薪资待遇,因而难以招到精通文物陈列与保管技能的人员,导致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经常遇到阻碍。比如部分工作人员比较懒散,缺乏定期检查文物、观察文物存放环境的意识,导致文物出现损坏时没有被及时发现。另一方面,许多纪念馆负责人没有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众所周知,文物出土之后会因为收藏年限或年代久远而逐渐发生质变,这与湿度、温度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需要工作人员每天进行详细观察,比如有的字画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出现掉粉或者粘连问题,只有及时发现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因为有些纪念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培训不到位,导致部分文物被发现有损坏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既是纪念馆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除此之外,很多纪念馆缺乏完善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机制,没有对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也没有对参观者提出参观要求,导致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在具体的陈列与保管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无形中给文物带来隐患。

缺乏对自然损害的重视

实践表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有助于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进而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纪念馆做好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意义重大。但是与其他物件不同,文物存在年限比较久,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纪念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关注。但在具体的文物陈列与保管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对陈列设备是否完好、灰尘清扫等相对明显的破坏因素比较关注,容易忽略不起眼的自然损害,导致文物出现细微变化时没有被及时发现,进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对文物造成损害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湿度、温度、虫害等,它们对文物的损害是长久且不易察觉的,比如闻名中外的兵马俑在出土之前是有颜色的,经过两千多年的埋葬,兵马俑在出土瞬间亦能保持其原本的色彩,但是在干燥空气的作用下,兵马俑所携带的颜色会逐渐消退,而且在后续的陈列过程中,难免会有游客上手触摸,导致兵马俑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损害程度过重则难以修复。除了兵马俑,还有许多文物也遭受着自然灾害的影响。除了湿度、温度之外,还有一种自然灾害需要注意避免,那就是虫害,虫害对文物的破坏力度很强,虫子会啃食纸质、纺织品类的文物,而且虫子会持续繁殖,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坏。综上,在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关注,避免文物损害达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文物陈列与保管安全性有待提高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物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向人们展示着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也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媒介,能够使人们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如今在纪念馆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对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创建安全的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充分挖掘文物的潜在价值。但是调查发现,不少纪念馆在建设安全陈列与保管环境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一方面,就纪念馆内部来说,安全警报装置、监控、智能门禁等都是纪念馆应该具备的基本设备,然而部分纪念馆的安全装备却形同虚设,工作人员没有定期检查维护,如果发生线路老化、装置失灵等问题也难以及时发现,这对收藏着珍贵文物的纪念馆而言是重大的安全隐患,难免会被不法分子发现漏洞,进而发生文物破坏、失窃等。另一方面,纪念馆是经常接待民众的公共场所之一,每天会有大量民众进出纪念馆,如果对民众的不文明参观行为没有及时制止,那么文物的陈列与保管工作就会变成形式主义。然而部分纪念馆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在显眼的地方设置文明参观标语,没有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因此难以发现民众触摸文物、拍打文物等不文明现象,虽然文物当时没有发生损坏,但是文物年限比较久远,内部结构相对脆弱,很难保证文物之后不会出现裂痕、褪色、腐蚀等问题,所以构建安全的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迫在眉睫。

新时代文物保护意识在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中的表现与实践策略

文物是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文物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让民众看到历史文化的魅力,这对提升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软实力有着促进作用。新时代视角下,纪念馆文物保护工作理念应该与时俱进,除了要遵守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之外,还要将文物保护意识充分融入日常陈列与保管工作中,从而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更大助力。

构建完善科学的文物陈列与保管体系

文物代表着人类历史与文化,特别是在文化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背景下,纪念馆做好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优秀本土文化,提高我国抵抗外来文化入侵的能力。作为文物保护机构,纪念馆应该积极构建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机制,确保馆内所有文物都能得到有效保护。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当地纪念馆的投资力度,以便纪念馆采购先进的文物保护设备,为文物创造适宜的保存环境,此外,这一措施还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解决工作人员的生活难题,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文物保护工作中去。其次,纪念馆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因为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而让文物受到损坏,因此纪念馆应定期组织馆内人员学习文物保护专业技能,可以邀请文物保护专家到现場开展专题讲座,向工作人员传授文物陈列、保管与修复的知识,以增强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设备让工作人员学习国内外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经验,使工作人员了解更多有可能造成文物损坏的因素,并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最后,纪念馆作为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之前,应该建立完善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机制,从员工行为到文物存放,再到观众行为都要严格要求,这样既能监督工作人员和观众的行为,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坏,又可以为文物创造一个安全的存放环境,不断延长文物保存年限,进而可以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积极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

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能够在丰富我国文化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对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积极影响。据此,在新时代环境下,纪念馆应该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力度,主动搜集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的内在或外在因素,并做好应对准备,为最大限度保留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针对自然灾害容易给文物带来损害的问题,文物纪念馆应该制定具体的措施,在文物陈列与保管中落实文物保护理念。就湿度和温度来说,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纪念馆的建设环境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地区湿度比较大,空气相对湿润,文物容易出现受潮的情况;有的地方相对干旱,空气十分干燥,文物表面也容易出现损坏,据此,文物纪念馆应该做到及时更换或者检修温度与湿度控制器,并不断更新设备,引进更先进智能的器械,从根源上解决设备老化的问题,让文物能够保存在温湿度平稳的环境中。此外,纪念馆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细化管理,不同材质的文物对温湿度的要求有很大差异,例如青铜类文物对陈列保管环境的要求为干燥洁净,湿潮的环境容易让文物出现腐蚀生锈的情况,字画、瓷器等也会在湿润空气中出现褪色等问题,因此纪念馆应采取新型智能技术为文物提供最佳的存放环境,让每一件文物都能够得到妥善保管。另外,针对纪念馆中普遍存在的虫害问题,工作人员也要加强重视,在开展虫害防治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不同虫类的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条件、防治方法等,然后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尤其是对于容易发生虫害的纸质、布料类文物要加强观察,从源头上有效抑制虫害蔓延,假如出现了虫害,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对文物陈列保管环境进行全面清扫消毒,确保文物的陈列与保管空间是干净适宜的。

强化文物纪念馆陈列与保管环境安全建設

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保护珍贵历史文物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代环境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策略之一。对于承担着文物保护重任的纪念馆而言,其应该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创建更安全稳定的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让每件文物都能得到良好、完整的保存。首先,纪念馆应该定期更新监管系统,对入口门禁、监控、警报装置进行每日检查,如有需要则进行敏感度测验,避免安全装置出现故障,留下安全隐患;同时需要设置“爱护文物,人人有责”等宣传标语,贴在每个展馆最显眼的位置,并增加禁止触摸标识,对违反安全规定的民众及时进行制止,对于情节严重的要及时报警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物安全。其次,文物陈列与保管环境安全建设工作具有复杂性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对于相关人员的知识领域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可以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细化安全管理准则,确保将管理规定落到实处,以保障文物的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新时代视域下,通过开展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纪念馆文物陈列与保管工作,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纪念馆继续加大对科学保护方法的探索力度,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使民众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心,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猜你喜欢
陈列文物保护纪念馆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