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数字化美术馆的创新传播

2023-09-08 05:03卢荷湉
炎黄地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术馆数字化艺术

卢荷湉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美术馆也不例外。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数字技术,融合媒介来建设、传播文化资源是当下美术馆面临的问题。现研究美术馆如何拓宽传播渠道,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采用文献调研、实例分析等方法,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数字化美术馆的特征等方面分析美术馆面临的机遇与我国新媒体视域下数字化美术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此外,在美术馆数字化传播新思路为大众提升艺术审美提供了新手段和新视角的同时,还为大众开辟了一条新的提升艺术涵养和审美素养的通道,提出了对数字化传播策略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等,旨在为当下我国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新形式广泛兴起,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行业,给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显著影响。尤其是各地的美术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变了美术馆的传统运营方式,促进了美术馆的数字化转型,立体多元地展现出美术馆所具有的多项功能[1-7],为美术馆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为艺术之美的传播和人们追求更高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广阔视野。

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化美术馆的建立为美术馆的发展带来变革

美术馆是艺术的聚集地,承担着展览陈列、文献征集、典藏等重任,其是利用美术资源开展教育推广、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和休闲服务的艺术博物馆,具有公益性、开放性和永久性。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是美术馆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开始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数字化建设提上日程并付诸实践,数字化建设和新媒体传播可以使更多的受众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畅享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是指当前利用数字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显著特点。目前,新媒体技术涵盖了所有艺术门类和艺术领域,激发出由内而外的层层演变。本文所说的“新媒体”指的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及交互式仿真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化信息存储与传播媒介。美术馆可以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在承载、传播、展示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建设和创新,将馆中的藏品、信息、文献、图片等资料通过扫描上传至网络信息系统,并通过网络数字媒体将其呈现在公众面前,给大众带来不同于传统静态展览和被动参观的艺术审美体验,这种沉浸式互动游览或网上冲浪式虚拟参观改变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思维,也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体验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大众开辟了一条新的提升审美和艺术涵养的通道。受众可以随时使用移动网络访问美术馆[8],获得美的感受。

数字化美术馆的特征

1.美术馆方面

第一,技术手段可以弥补线下展示的不足。由于受物理原因、收藏状况等因素的限制,有些藏品不能长时间展示,而运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补充、放大在线下无法看到的更多细节。展览馆导视系统中电子显示屏和投影运用了较多的新媒体技术,整合了声音、光影等要素,稳定性好,直观性强,可以在光线较暗的展示空间内更加生动地展示展品,也能够渲染观展环境。

第二,数字化的管理更加便捷高效。美术馆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完备的数字系统,方便受众进行艺术研究或检索。这也能减少受众对实体作品的反复翻阅等物理接触,以更好地保护作品。

第三,延伸了美术馆的使用功能和价值。过去受传统媒体和时代的影响,美术馆具有收藏、科考、宣传、教育等功能,但是无法给观众提供良好的參观体验。数字化美术馆的线上观展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尤其是年轻人对这种方式更为青睐,虚拟全景、VR等新媒体技术结合实地展览,使观众不再局限于现场观展,如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在这方面都走在前列[9]。各美术馆通过新媒体技术将优质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和交互传播,推动了全社会范围内美术馆文化博览行业的发展。“数字化美术馆的展览也被誉为‘永不下线的展览,观众随时随地都能进入网站获取所需信息,对美术馆的传承、教育和影响力始终具有推动力。”

2.观众方面

第一,提升观众的体验感。与传统美术馆相比,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展览馆成为观众共同参与的区域。该区域充分运用空间的色彩、明暗、线条、形状、质感等元素,使观众参观作品的方式由单一的视觉感知转变为自主参与探索,充分调动其视觉、触觉、嗅觉,为其提供全方位沉浸式体验。

第二,观众的强烈代入感使数字媒介成为观众艺术创作的催化剂。从艺术传播和普及的角度来讲,观众由沉浸式观展产生的强烈代入感,是观众在新媒体视域中审美活动内化升华的关键一环。在数字化美术馆中,作品、策展人、创作者和观众能够共同参与,构建出完整的展览叙事线索,而不仅仅是来参观。观众随着展示情节的推演,与之产生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新事件。所以,新媒体视角下的美术馆展示既可以是一种历史的重现和研究,也可以是新事件的构成与创作。

例如,在湖南美术馆举办的“客中月光照家山·齐白石精品展”数字展厅中,其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与场景复原展览场景,包括“万竹山居”——“五出五归”——“一花一世界”——“白石画屋”——“白石花园”,带领观众走过齐白石人生之路的五个篇章,每位观众都能切身感受到画家眼中所观察到的生命万象,“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10],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作品产生的创作环境与故事背景。在数字展厅,画家笔下的景物不再是静态呈现,而是跃然纸上,能够进行动态演示并与观众互动。观众通过AR数字技术信步齐白石画室,泼墨画案宣纸,挥洒自己的创意。展区整合了空间构造、色彩组合、数字技术,联手打造出一个梦幻空间,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并能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新媒体技术在美术馆展示中比较典型的成功应用。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美术馆的传播策略探究

注重美术馆数字化技术与实体媒介的互补关系

美术馆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20年以来,许多美术馆都开办了线上数字化展览,观众对这种展览形式有一定的接纳程度,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数字化线上展厅并不能最好地展现观展环境与藏品,所以观众在实体展馆“身临其境”的体验仍是不可取代的。在实体美术馆中,策展人、观众、藏品与展厅空间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应重视数字化技术与实体媒介的互补作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方式。

“新媒体艺术是以计算机生成和制作的艺术作品,其数字本质通过‘数字格式承载。”可以在展厅中运用新媒体信息数据可视化展示,以及数字化空间、装置的模拟演绎效果和交互效果。又如山西青铜博物馆的数字青铜展厅,CAVE沉浸式体验空间运用了数字投影加虚拟影像的展示方式,3D全景环绕,超清且色彩还原度高,拉近了传统青铜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通过高精度的数字化扫描、建模,观众可以通过点击、旋转屏幕操控藏品,从各个角度观赏藏品。互动式的展现让观众对藏品背后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通过媒介融合,传统媒介与数字化新媒体展览达成相互补充的效果。与传统艺术不同,新媒體艺术强调与观众的互动、参与和共享,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观众可以在观看艺术作品的同时还能进行实时反馈。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开启了艺术的全新维度[11]。

开发推广美术馆的相关移动终端应用

在新媒体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树立文化自信,美术馆应不断拓宽发展道路,可以着力开发并推广相关的应用软件,通过应用媒介提升流量价值和传播营销。例如“每日故宫”“观妙中国”“上海博物馆AR”“Louvre”等软件就可以实现藏品数字化展示,也有线上预约购票、扫描二维码收听讲解等功能,整合了参观指南、文创产品等资源,真正面向社会大众,使观众能够轻松获取美术馆的相关信息,也起到了宣传艺术资讯和美术馆文化的作用。

以内容为本,提升美术馆信息传播的教育功能

美术馆教育功能的实质是传播人文精神,培育人们的审美意识。因此,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美术馆仍应以展览内容为本,合理、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不应一味地追求浮夸、“网红打卡点”等吸引眼球的消费主义文化,而是更直接地向观众传播相关信息和知识,引领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充分发挥美术馆的知识生产作用,平衡观众的观展体验与审美意识,引导其进行深入思考,提升美术馆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增强美术馆的文化影响力。美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产物,艺术(艺术品)从实体形态向精神形态的转化“必然要有赖于人类审美活动的实际效果”[12],因此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培养公众对艺术的感知能力,持续提升公众的艺术修养。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说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13]此虽然讲的是为文之道,但用来诠释新媒体技术在美术馆中的广泛应用也恰如其分。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观众能够获得不受时空局限的沉浸式审美体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美术馆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用科技、文明的力量助推社会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美术馆在数字化建设和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既需要了解艺术和馆藏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数字化建设专业人才。数字化场景互动可同时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为其提供沉浸式体验,有效促进美术作品信息的展示和传播。3D展示、数字魔墙、AR观影、全息投影、大屏互动……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好的展览需要好的硬件设备支持[14-15]。要实现对艺术作品的美好呈现,就必须要拥有复合型人才,使其在对硬件进行维护的同时,还能参与到日常布展、场景设计、艺术呈现等美术馆数字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做好技术保障,更完善、细致地做好服务,吸引大众走进美术馆,吸引更多的人使用新媒体欣赏艺术珍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美术馆的线上开发和实体展览的发展进步,我们应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并充分调动其优势。新媒体时代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展品,让展品及其衍生品走进千家万户,使美术馆成为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架起展品与观众之间的审美桥梁。美术馆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提升观众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这也是新媒体视域下美术馆义不容辞的使命。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馆数字化艺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去美术馆游荡
纸的艺术
美术馆
数字化制胜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