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一流专业的建设路径

2023-09-09 23:48马金莲
甘肃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高等教育

马金莲

【摘要】“双万计划”的颁布对地方高校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一流本科专业如何建设、效果如何,是高校和教育从业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文章在阐述一流专业建设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从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管理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建设一流专业。

【关键词】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6—0063—05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1]。旅游管理作为本科专业一级大类,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与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四个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四个专业均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相较于其他专业获批数量,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仅有一个[2]。而兰州城市学院作为甘肃省唯一一个开办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高校,肩负着面向全国,立足甘肃,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一流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此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层次和水平,响应和服务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适应和满足文旅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人才需求。

一、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和内容

(一)紧扣专业定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理念,明确专业定位,挖掘专业特色,彰显专业优势。坚持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和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科学论证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专业目标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3]。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师资

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传帮带的作用,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师,不断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建设一支师德良好、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健全助教、教学研讨等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青年教师等定期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师德监督,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形成集群合力。

(三)优化课程说明,推动一流课程建设

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纲,落实课程说明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并打造五类金课,加快推进一流课程建设[4]。深入推广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设计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和方式,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数量充足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拓展协同育人实践途径,探索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育人的机制,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方式,共建合作育人基地。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综合性、智能化、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5]。

(五)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构建持续改进机制

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意识,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根据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推进专业自评。积极开展专业认证,促使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构建用人单位、行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定期评价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达成度,持续改进相关机制,推进专业持续发展。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标志性教学成果

围绕专业建设中的热点、难点、关键问题,有计划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精心培育标志性教学成果。强化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发挥教学成果示范效应,以成果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以成果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一流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专业建设应紧紧围绕学校一流专业建设指标和要求,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社会服务能力等。以兰州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例,现已建成《旅游服务礼仪》省级一流课程,《旅游目的地管理》慕课正在建设,已完成课程目标达成度和毕业要求达成度分析,并完成培养方案评价报告。除原有的实训基地外,与省内多家旅行社、旅游公司和中等职业院校达成合作意向,积极拓展更多实训基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广度和深度。一流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聚焦,与专业培养能力不匹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旅游管理及教学相关职业能力,从事旅行社管理与服务工作、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聚焦于旅行社管理与服务人才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人才两类人才的培养,旅行社管理与服务人才主要满足的是旅游行业应用型人才需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人才主要满足的是职业教育行业师资需求。一个专业培养两个大类的人才,显然培养目标过高,也过于宽泛。在有限的学时和学分要求下,很难实现有效的培养结果和达到合理的毕业要求,对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专业培养能力不匹配。

(二)课程体系前瞻性不足,新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不匹配

对标《旅游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依据“4+ 3”的模式开设核心课程,除必须开设的7门核心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程需紧紧围绕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设置,并体现旅游行业现实及未来的岗位需求特征。尤其数字和智能时代,催生出许多旅游业新岗位。例如,智慧旅游和文旅融合相关岗位,包括OTA运营人员、数据分析员、创意策划师等。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仅要考虑传统岗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与时俱进,注重新型岗位知识技能的培养。尽管本专业开设了《旅游信息技术》和《旅游大数据统计与挖掘》两大课程,但课程的系統性和岗位的衔接性有待加强。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构成较单一

师资队伍结构是指教师队伍构成状况,主要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本专业教师在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的结构不甚合理,教师年龄集中在40—45岁之间,硕士居多,仅有一位博士,所学专业主要是旅游管理。鉴于专业性质和要求,开设的《财务管理》《旅游法规》《智慧旅游》《旅游信息技术》等课程需外聘教师或在院系间进行协调,增加了排课的难度,降低了课程反馈和评价的时效性,影响了授课效果。本专业教师也没有海外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习经历,没有行业从业经历,尽管提供了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提升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

(四)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较少

专业建设的结果需要通过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体现和证明,标志性成果的多少是验证专业建设好坏的标志之一。对标兰州城市学院一流专业建设验收标准,主要从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水平提升、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具体的标志性成果包括一流专业高级别申报和立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的获批、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的建设、校级课程思政项目完成、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省级或校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的建设、高级别教改项目的立项和完成等。纵观本专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远远没有达到学校一流专业验收标准,还需要加大专业建设力度。

(五)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缺乏科学和合理性

为保证专业建设效果和成果,兰州城市学院每年划拨10万,连续划拨一轮教学计划周期的建设经费,以保障建设成果。如何科学有效使用和管理经费,是制约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专业建设经费普遍存在使用限制较大、灵活性和动态调整性不足、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致使专业建设后劲不足。加之疫情影响,很多计划内的专业建设经费使用方案无法正常实施,又受到专款专用的财务使用原则的限制,很难有效调整、合理使用,致使专业建设工作中出现了延误和滞后等问题。

三、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一流专业建设路径

(一)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的建设体系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建设任务。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建设是依托,课程建设是基础,体现学校的办学类型、层次和特色。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任务,国家明确提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研究水平、传承创新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这五大任务都是以学科为依托。以三明学院为例,三明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是唯一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拥有自然遗产和国家公园管理、旅游教育与行业教师、旅游运营与营销策划三个学科方向团队。学院围绕学科方向,提出运营管理能力突出,能胜任现代接待业数字化运营、研学旅行策划管理、旅游职业教育等领域工作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继续深化产业学院—专业群—项目驱动创新班—应用型教师队伍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兰州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可借鉴三明学院的做法,以学科为龙头,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学新知识、师资培训等,还可以为专业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构建“人文情怀+专业素养+职业精神”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作为服务城市类专业,必须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围绕城市发展,对接地方经济,构建以人文情怀、专业素养、职业精神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培养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感意志,发展人性,完善人格。除改革完善通识选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和元素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品格。专业素养包括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满足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方法和能力。通过学科基础知识、专业课、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知识的整合、技能的提升和能力的融会贯通。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代表着敬业、专注、精益、创新。从事该职业的人就应该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能力和自觉。科教兴国不仅体现了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决心,更体现了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的职业精神内涵。通过开设《专业导论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创业讲座》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实习实训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看待行业和岗位,确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服务观念,通过各种学科竞赛和专业比赛,培养学生追求精益求精和服务至上的意志品质。

(三)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建设一流专业是一项复杂、系统、需要常抓不懈的工程,从学校领导层到普通教师,从职能部门到各二级学院,只有大家通力协作才能保证专业建设的成效。

1.成立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一流专业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教学系的事。需要所在学院院长牵头,小组成员由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构成。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坚持相应工作原则,分解和落实专业建设任务,构建专业建设反馈和跟踪机制,确保专业建设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进行。

2.加强教师教育和培训。一流专业建设是响应专业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和举措。只要涉及改革,总会碰到各种不满和阻力。改革的成功首先是统一思想,改变观念。需要广泛宣传教育,尤其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教师,可能需要借助负激励等方式迫使其改变观念和行为。同时,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提升教师水平的通道和途径,满足教师教育教学需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并积极落实,以免流于形式。

3.完善专业建设经费管理制度。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相关教学经费足额投入。鉴于专业建设经费使用单一、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经费使用应适当向教学研究、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教改项目等倾斜。若遇到特殊情况,还应动态调整经费使用范围、数额等,以确保经费使用的最大效益。此外,还应努力拓宽经费来源,争取经费的持续投入。

总之,一流专业建设是大势所趋,学院应尽早转变观念,努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一流专业建设总体水平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学院需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实现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玉.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J].陕西教育,2021(01):54-55.

[2]马勇,童昀.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诉求与实施路径[J].旅游学刊,2020(05):03-04.

[3]梅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何去何从[J].江苏高教,2021(08):66-71.

[4]张俊娇,姚延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国际认证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2020(05):04-06.

[5]罗兴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一流本科建设”为视阈[J].大庆社会科学,2020(05):146-149.

(本文系兰州城市学院2021年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高等教育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