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路径探析

2023-09-10 08:42孙雯丽朱爱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总数选项抗疫

■孙雯丽,朱爱华

(1.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关乎未来发展。在当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奋进的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更需要以澎湃的精神动力鼓舞青年学生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伟大抗疫精神孕育于伟大抗疫实践[1],其蕴含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发展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其体现的价值追求充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凝聚的必胜信念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本文聚焦于伟大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况,同时论证抗疫精神在增强认同方面是否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提出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施路径。

一、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基本情况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目前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51 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 万余名。笔者对该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法获得。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58 份,有效问卷1149 份,有效回收率为95.75%。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可知,调查对象中男生561 名,约占总人数的48.8%;女生588 名,约占总人数的51.2%;来自城镇的有476 名,约占总人数的41.4%左右;来自农村的有673 名,约占总人数的58.6%。调查对象中汉族学生1118 名,少数民族学生33 名;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为一年级学生437 名,二年级学生399 名,三年级学生313 名。在这1149 名学生中,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的有21 名,约占总人数的1.8%;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的有716 名,约占总人数的62.3%;政治面貌为群众的有412 名,约占总人数的35.9%。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方面,调查提问“你是否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内涵?”并设置四个选项,调查对象中有913 名(约占总数的79.5%)学生选择“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准确说出24 字内容并理解其内涵”,有211 名(约占总数的18.4%)学生选择“比较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道大部分内容及其内涵”,有25 名(约占总数的2.2%)学生选择“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内涵的认识不充分”,没有学生选择“完全不知晓内容”这一选项。结果显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明确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24 字的内容及内涵。同时,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调查提问“你在日常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频率如何?”共设有三个选项,有975 名(约占总数的84.9%)学生认为“经常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和生活中很常见”,有174 名(约占总数15.1%)学生认为“有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和生活中会提到”,没有学生选择“不常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和生活中比较少见”这个选项。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学生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问卷调查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三个维度展开。

首先,在理论认同维度,调查提出了“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吗?”这一问题并根据李克特量表设置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调查对象中有988 名(约占总数的86.0%)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有152名(约占总数的13.2%)学生选择“比较同意”,有9 名(约占总数的0.8%)学生选择“不确定”,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总体上看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好的理论认同。其次,在情感认同维度,调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追求能否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这一问题设置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调查对象中有963 名(约占总数的83.8%)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有169 名(约占总数的14.7%)学生选择“比较同意”,有17 名(约占总数的1.5%)学生选择“不确定”,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追求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情感共鸣,体现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度较高。最后,在实践认同维度,调查提出“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始终遵守和践行吗?”这一问题并设置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有973 名(约占总数的84.7%)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有172 名(约占总数的15.0%)学生选择“比较同意”,有4 名(约占总数的0.3%)学生选择“不确定”,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应当始终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好的实践认同。

(三)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研分析

1.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认知和抗疫实践的参与情况

关于大学生对伟大抗疫精神的了解程度,调查提出“你对于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及相关内容有多少了解关注?”这一问题并设置了四个选项,调查对象中有959 名(约占总数的83.5%)学生选择“了解较多,经常关注”,有180 名(约占总数的15.7%)学生选择“了解一些,有时关注”,有10 名(约占总数的0.9%)学生选择“了解较少,不太关注”,没有学生选择“不关注,完全不了解”这一选项,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抗疫精神的内涵和相关内容有所关注和了解。

对于学生了解抗疫精神相关内容的主要途径,调查提出了多选题“你通过下列哪些途径了解抗疫精神的相关内容?(最多可选五项)”并设有五个选项,“抗疫主题的新闻报道、纪录片”有93.8%的学生选择,“抗疫主题的影视剧、文学作品”有85.4%的学生选择,“思政课程对抗疫精神的介绍”有87.5%的学生选择,“微信、微博、短视频APP 推送”有92.8%的学生选择,“抗疫主题摄影展、实物展、书画展等”有78.0%的学生选择。调查发现,学生主要通过新闻、纪录片、网络社交媒体等来了解抗疫精神。

对于学生自身参与抗疫实践的情况,调查提出了“你本人是否参与过社会疫情防控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如选择是,请说明工作内容”这一问题,有422 名(约占总数的36.7%)学生选择了“是”,有727 名(约占总数的63.3%)学生选择了“否”。通过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到,有的走访社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有的参与社区的门岗查验工作,协助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码、行程码等;更多的学生在假期参与了家乡街道社区的核酸检测服务工作,负责录入并核对核酸检测信息以及维护好现场秩序等。有近四成的学生参与了各类社会疫情防控相关的志愿服务,反映出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愿意投身抗疫行动,展现青年担当。

2.抗疫精神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作用

对于抗疫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查首先提出“你认为伟大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文化根基吗?”这一问题并设置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有979 名(约占总数的85.2%)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有151 名(约占总数的13.1%)学生选择“比较同意”,有19 名(约占总数的1.7%)学生选择“不确定”,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伟大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根基。

调查随后提出“你认为伟大抗疫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方面有共通之处吗?”这一问题并设置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有983 名(约占总数的85.6%)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有157 名(约占总数的13.7%)学生选择“比较同意”,有9 名(约占总数的0.8%)学生选择“不确定”,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伟大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方面存在共通之处。

调查还提出了“你认为抗疫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吗?”这一问题并设置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有960 名(约占总数的83.6%)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有166 名(约占总数的13.7%)学生选择“比较同意”,有23 名(约占总数的2.0%)学生选择“不确定”,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调查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抗疫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

对于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际作用,调查提出“宣传伟大抗疫精神会增强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吗?”这一问题并设置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有977 名(约占总数的85.0%)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有145 名(约占总数的12.6%)学生选择“比较同意”,有27 名(约占总数的2.3%)学生选择“不确定”,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这反映出日常宣传伟大抗疫精神能够促进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调查还提出“学习伟大抗疫精神会促进你在日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这一问题并设置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有942 名(约占总数的82.0%)学生选择“非常同意”,有171 名(约占总数的14.9%)学生选择“比较同意”,有36 名(约占总数的3.1%)学生选择“不确定”,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这反映出广大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根据调研数据呈现的结果,学习宣、传伟大抗疫精神有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正向强化作用。

二、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探索

(一)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同的路径

目前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意识形态的潜在风险,青年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愈发重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理性与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而抗疫精神也是这两者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学习伟大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学生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还能够整合各种思潮形成社会共识,避免意识形态的对立与混乱,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我们要用好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同的载体,组织学生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阅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2]等,引导学生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论认同。

(二)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路径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做到扣人心弦,如何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折首肯,就需要通过情感共鸣在心理上接纳和理解进而认同,我们应不断寻找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灵共鸣的切入口。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要旨本身含有价值取向,且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恰恰符合青年学生的情感需求。抗疫精神来源于现实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容易引发学生向上、向善的情感,以此为载体开展价值观引导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我们要用好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以观看抗疫英雄人物访谈、抗疫纪录片《同心战“疫”》、参观抗疫先进事迹展等方式,使大学生在真切可感的情境中对抗疫实践中的人和事萌生相通的情感感受,在理解抗疫精神内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与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相统一,从而内化于心形成较为稳固的情感认同。

(三)抗疫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认同的路径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4]。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情感的维度,“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只有动员鼓舞学生迈出日常践行这关键一步,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真正认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通过各类实践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人们容易产生实践焦虑,渴望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引[5]。而伟大抗疫精神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是抗疫实践的高度凝练和总结,以抗疫精神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认同值得研究和探索。我们要用好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认同的载体,通过寻访抗疫先进人物和事迹、举办“我身边的逆行者”宣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抗疫先锋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敬业等价值追求,并通过自身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实践,在行动中丰富直观体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认同。

三、结语

伟大抗疫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极富时代内涵、本土特点、实践品格。伟大抗疫精神孕育于全民抗疫的伟大实践,富含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调研进一步证明了,伟大抗疫精神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从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多个维度进行探索,我们应充分挖掘好、运用好伟大抗疫精神这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使学生领悟伟大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从而引领学生的价值追求。我们应充分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价值观培育之中,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论认识、深化学生的情感理解、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镌刻在心中,从而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的实践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履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猜你喜欢
总数选项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跟踪导练(四)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一半”与“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