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鳖-草-螺生态种养新技术

2023-09-12 10:17邵为旭季索菲
科学养鱼 2023年7期
关键词:溶氧种养规格

邵为旭,季索菲

(1.怀远县荆山镇经济发展中心,安徽 怀远 233400;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鱼-鳖-草-螺养殖能充分利用鱼塘水体资源,改善水中的溶氧条件,有利于鱼的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能加速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水质突变;有利于净化和稳定水质,促进鱼的生长。鱼不仅可以直接摄食鳖的残饵,而且有机物的分解为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又为滤食性鱼提供了大量的饵料,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采取鱼、鳖混合生态养殖模式,科学合理投放鱼、鳖苗种,种植水草,使池塘达到生态平衡,充分利用水体资源,生产出优质商品鱼、鳖。

一、鱼、鳖混养技术模式

1.鱼-鳖-草-螺种养池塘建设

要求池塘面积5 亩,水深2.0~2.5 米,选择在环境安静、水源清洁、池塘进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的地方建池。池塘四周要砌成高50~60 厘米围墙,围墙上端向内侧伸出10 厘米宽度,以防止鳖逃逸,池边设置1个露出的沙洲,或在池中设置1 个人工小岛,以便使鳖上岸“晒背”。池塘四周及进排水口的围拦设施要求完善、牢固,能够起到防逃、防盗的作用。种植沉水植物占养殖面积的1/5,配备3千瓦叶轮增氧机1台。

2.鱼、鳖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在冬季要干塘曝晒或风冻,老化池塘要清除过多的底泥。进入5 月上中旬,用150 千克/亩生石灰清塘,然后注水0.8~1.0 米进行肥水。6 月上旬,在温室中的幼鳖出池前1 周左右,要打开温室的门窗降温,使温室内外的气温、水温逐步趋于一致,再将幼鳖出池放养到鱼、鳖混养池中,要求幼鳖规格基本整齐、体质健壮且活跃。

3.苗种放养密度、投苗时间

每亩放养规格500 克/尾鲢鱼70 尾、750 克/尾鳙鱼30 尾、500 克/只幼鳖200 只、300 尾/千克全雄黄颡鱼苗4 500 尾。池塘消毒后1 周左右放养螺类30~100 千克/亩,5 月中旬种草、投螺、放鱼,6 月中下旬投放鳖种。水草品种主要有轮叶黑藻、狐尾藻等。鳖的品种选择黄河水系中华鳖。

4.饲料投喂

投喂饲料为鳖、黄颡鱼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池塘放养量、水温、天气灵活掌握,一般控制在40 分钟内吃完为宜,投喂量一般为池塘鱼、鳖总重量的2%~5%。

5.日常管理

清塘后需要适当施肥,培养水质,丰富水体天然饵料,有机肥施肥量为300~500千克/亩。保持透明度在30~40 厘米,水质总体要求达到“肥、活、嫩、爽”标准。每天早晚各巡塘1 次,根据水质、天气、溶氧等情况适当采取加水、换水、增氧、调节投喂量等措施,维持池塘水体各项理化指标相对稳定。进入高温天气,每周加水1次,每次加水25厘米左右,定期监测溶氧和酸碱度,保持溶氧充足、pH 7.0 以上;溶氧低于3 毫克/升时,及时采取增氧措施防止缺氧现象发生。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鳖饲料主要投喂商品料,适当添加动物性饵料如螺蚬、蚌肉、小杂鱼虾等,以及植物性饲料如谷物类、麸皮、南瓜、土豆等,保证鳖、黄颡鱼等养殖品种营养全面,搭配合理。

6.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5 月底-9 月初开始每半月进行1 次水体消毒,采用二氧化氯1~2 毫克/升或生石灰20 毫克/升交替进行,药物兑水后在晴天的上午全池均匀泼洒,控制或杀灭水体致病因子;根据季节、天气灵活调节池塘水质。6-9 月每月内服护肝类或增强免疫类药饵1 个疗程,每个疗程连续5~7天;定期用二氧化氯消毒、清洗食台并及时捞取池边漂浮物、杂草等,使池塘水环境适合鱼、鳖的生长。所有养殖品种在投入养殖池塘前必须消毒,可以用碘加五黄混合液药浴,浓度为5~10 克/米³。进入12 月后,降低养殖池塘水位,拉网捕鱼,待黄颡鱼、鲢、鳙等起捕达90%以上后,再捕捉商品鳖上市销售。

二、鱼-鳖-草-螺种养产量指标

鱼、鳖混养池面积5 亩,每亩生产平均规格1 千克/只鳖186 千克、平均规格100 克/尾黄颡鱼400千克、平均规格1.5千克/尾鲢鳙130千克;鳖产量930 千克,黄颡鱼产量2 000 千克,鲢鳙产量650千克,总产量达3 580千克。

三、鱼-鳖-草-螺种养经济指标

鳖产值6.47 万元,黄颡鱼产值4.5 万元,鲢鳙产值0.52 万元。5 亩鱼鳖混养池,总产值11.49 万元,纯收入6.19 万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2.17;每亩纯收入达1.2 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四、鱼-鳖-草-螺种养发展优势

鱼-鳖-草-螺综合生态混养模式是一种新型使用技术。根据生态学原理,构建新型生态循环系统。此种生态养殖模式,利用不同养殖品种间行为互补原理,优化放养模式,节约养殖成本。鳖游泳速度比鱼慢,不伤害健康的养殖鱼,又可以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和池中的死鱼,遏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养殖鱼的发病率。鳖的剩余饲料和排泄物一部分可被黄颡鱼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浮游生物利用,净化池塘水体,促进鱼健康生长。鱼、鳖活动打破水体形成层,使上下层水体含氧均匀,利于池塘底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生物的生长。鱼、鳖、草、螺生态种养提高水体的生态效益,发展优势显著。

五、鱼-鳖-草-螺池塘种养辐射带动及推广前景

依据技术实施方案,建造面积5亩生态鱼、鳖养殖池,开展鱼-鳖-草-螺池塘生态健康种养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可带动该村及周边地区开展各种模式鱼、鳖混养(以黄颡鱼为主的池塘鱼、鳖混养模式和以养鳖为主的池塘鳖、鱼混养模式等)快速发展,发挥当地品种、资源、富裕劳动力的巨大潜力,激活水产品市场,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溶氧种养规格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闭月羞花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物联网监控获得的溶解氧曲线与池塘水质指标的内在关系
增氧泵如何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