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碘对池塘消毒效果研究

2023-09-12 10:17周群兰孙存鑫郑肖川蒋火金
科学养鱼 2023年7期
关键词:聚维酮水层弧菌

刘 波,周群兰,孙存鑫,郑肖川,蒋火金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2.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1100)

虽然聚维酮碘应用广泛,但是目前尚未有试验数据支撑聚维酮碘消毒养殖池塘水体时对水体的水层及其细菌作用时间的影响。因此,本试验拟通过对消毒前后的养殖池塘细菌进行计数,通过具体的试验数据明确聚维酮碘对养殖池塘水体的细菌具有杀菌作用或者抑菌作用。为此,本试验在正常养殖的塘中进行了聚维酮碘的杀菌试验,并对杀菌时间、水层对池塘养殖水体中的总菌、潜在病原菌气单胞菌和弧菌进行了计数,通过分析消毒浓度与消毒时间、消毒时间与池塘不同水层消毒作用、消毒浓度对池塘不同水层消毒作用的互作影响,阐明聚维酮碘的杀菌效果,为聚维酮碘用作水产养殖消毒剂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塘口

选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区基地的2 个养殖塘口,养殖塘口面积均为2 亩,其中1#池塘水深2.5 米、2#池塘水深2.3 米。养殖池塘内主要放养团头鲂鱼种,每天早晚投喂2次。

2.聚维酮碘

聚维酮碘由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为红棕色液体,含聚维酮碘10%,含有效碘1%,生产批号为202103153。

3.聚维酮碘消毒

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天,聚维酮碘兑水后全池池面泼洒。其中1#池塘泼洒聚维酮碘消毒,浓度为0.6 毫克/升;2#池塘泼洒聚维酮碘消毒,浓度达1.2毫克/升。

4.采集水样

在泼洒前(0 小时),泼洒后1、4、8、16、32、48 和72 小时分别采集每个养殖池塘的水样。每个池塘选择离岸边约50 厘米处的3 个采样点用采水器进行水样采集。水样采集时分为上、中、下3 个采样点,上层为水面下20 厘米处,中层为水面下1.2 米处,下层为塘底上方约20 厘米处。每个采样点用采样器采集水样1升。

5.水质测定

采集水样的同时,用采水器上的温度计记录水温,利用YSI 水质测定仪测定养殖池塘上、中、下层水体的pH及溶氧量。

6.细菌菌落计数

利用灭菌后的生理盐水将水样倍比稀释,稀释至0、101、102、103、104、105共6 个浓度梯度,取100微升水样置于培养基平板,用三角涂布棒均匀涂布,28℃培养24 小时后,对单菌落在30~200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中可培养总菌培养使用LB培养基,气单胞菌属培养使用RS 培养基,弧菌属培养使用TCBS培养基。

7.数据统计分析

对每个水样的细菌菌落计数结果取10 的对数,以此为基础数据应用SPSS 软件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分析。采用Two-way ANOVA对消毒时间和消毒浓度、消毒时间和不同水层、消毒浓度和不同水层进行双因素的方差分析,并利用One-way ANOVA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消毒浓度之间的差异显著性。Duncan’s多重比较用来判别差异显著性,P<0.05 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二、结果与讨论

1.聚维酮碘对养殖池塘的杀菌消毒作用总体趋势

全池泼洒聚维酮碘后4~16小时,池塘内细菌总量显著下降(P<0.05),32小时后池塘内细菌总量恢复至消毒前的水平,之后的48 小时和72 小时,养殖池塘细菌总量显著高于消毒前的水平(P<0.05)。

全池泼洒聚维酮碘后4~8 小时,养殖池塘气单胞菌水平显著低于消毒前水平(P<0.05),16小时气单胞菌水平略有升高但是仍低于消毒前水平,但是32小时又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之后48和72小时气单胞菌维持在略低于消毒前的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

聚维酮碘对弧菌的杀灭效果较好,消毒后4~16 小时,养殖池塘弧菌水平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且在8 小时达到最低水平;消毒后32、48及72小时养殖池塘弧菌恢复到消毒前的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养殖池塘中的总菌和包括气单胞菌和弧菌在内的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杀菌效果,比较有效的杀菌时间段为消毒后4~16 小时,之后消毒杀菌效果减弱,细菌会快速回升补足池塘内之前的空缺,至48 小时,基本恢复至杀菌消毒之前的水平。因此在利用聚维酮碘消毒后24 小时,可以重复使用1 次加强效果,或者在24 小时后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快速补充占位,达到降低环境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2.聚维酮碘消毒浓度对养殖池塘细菌的影响

对聚维酮碘不同的消毒浓度及消毒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杀菌效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消毒前后不同时间点总菌数量、气单胞菌数量和弧菌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聚维酮碘的不同消毒浓度对总菌数和气单胞菌数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极显著影响养殖池塘的弧菌数量(P<0.01);消毒浓度和消毒时间之间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

使用0.6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对水体进行消毒时,消毒后4、16 和32 小时养殖池塘总菌数量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其中16小时养殖池塘总菌数最低。之后的48小时和72小时,养殖池塘细菌恢复到消毒前的水平。1.2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对水体进行消毒时,消毒后8 小时和16 小时总菌数量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其中8 小时养殖池塘总菌数最低。之后的32、48 和72 小时,养殖池塘细菌恢复至消毒前的水平。

0.6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对水体进行消毒时,消毒后32 小时,气单胞菌数量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之后的48 和72 小时,养殖池塘气单胞菌数量恢复到消毒前的水平。1.2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对水体进行消毒时,消毒后自1 小时起至72 小时,气单胞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其中8小时养殖池塘气单胞菌数最低。

0.6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对水体进行消毒时,消毒后16 小时,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之后的32、72小时,养殖池塘弧菌数量恢复到消毒前的水平,其中48 小时养殖池塘弧菌数量比消毒前还显著增加(P<0.05)。

对同一时间点的两个池塘的细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消毒前,两个池塘细菌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2#池塘(消毒浓度为1.2 毫克/升)的总菌数显著低于1#池塘(消毒浓度为0.6 毫克/升)(P<0.05),气单胞菌数极显著高于1#池塘(P<0.01),弧菌数显著高于1#池塘(P<0.01)。而消毒后8 小时,2#池塘的总菌数、气单胞菌数和弧菌数均极显著低于1#池塘(P<0.01)。由此可见消毒剂的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相关。总之,1.2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消毒后8小时,养殖池塘总菌数、气单胞菌数和弧菌数达到最低值。由此可见,消毒剂量对于病原菌十分重要,用较高浓度消毒时可以显著抑制或者杀灭病原菌的生长。

3.聚维酮碘对池塘不同水层细菌的影响

由于聚维酮碘消毒剂主要是全池泼洒使用,洒入的聚维酮碘位于养殖池塘水体上层。为了探究消毒剂对养殖池塘上、中、下不同水层间细菌的影响,对消毒剂的消毒时间点和不同水层间的总菌数、气单胞菌数和弧菌数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消毒时间点显著影响养殖池塘总菌数、气单胞菌数和弧菌数(P<0.05),而上、中、下水层对养殖池塘的细菌数影响不显著(P>0.05);消毒时间点和不同水层对池塘气单胞菌数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从上层水来看,聚维酮碘消毒后16 小时,总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消毒后8、16 和32 小时养殖池塘气单胞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消毒后4 和8 小时弧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

从中层水来看,聚维酮碘消毒后4、8 和16 小时养殖池塘总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消毒后8 和32 小时气单胞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消毒后4、8 和16 小时的弧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

从下层水来看,消毒后16 小时养殖池塘总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消毒后4、8 和32小时气单胞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消毒后8小时弧菌数显著低于消毒前(P<0.05)。

从不同水层的消毒效果来看,聚维酮碘对中层水体的消毒效果优于上层水体,而对池塘底部下层水体的消毒效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聚维酮碘泼洒时为池塘表面泼洒,泼洒后随着时间的迁移,聚维酮碘不断朝中层水体扩散,在中层水体停留时间较长。而表层的聚维酮碘的碘分子解离后极易挥发进入空气,从而影响对上层水体的消毒效果。而下层水体中聚维酮碘水平较低,影响对水体的消毒效果。

针对同一时间不同水层间细菌数进行比较可见,消毒后4和32小时的池塘总菌数、消毒后8和16 小时的气单胞菌数以及消毒后8 小时的弧菌数,不同水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底层的细菌数显著较高。这更说明了聚维酮碘消毒剂对中上层水体的消毒作用较好,对底层水体的消毒作用较差。但是消毒后72 小时的总菌数和消毒后16 小时的弧菌数的结果却显示下层水体的细菌数显著低于中上层水体,这可能是由于中上层水体在消毒后细菌更为迅速增殖的作用所致,具体的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4.聚维酮碘消毒浓度对不同水层细菌的影响

在了解聚维酮碘的消毒浓度、消毒时间对养殖池塘细菌的影响后,笔者发现聚维酮碘的消毒作用主要发生在消毒后4~16小时,因此笔者希望能清楚地了解在聚维酮碘起消毒作用的时间段内,聚维酮碘的消毒浓度与养殖池塘水层的细菌数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对消毒后4、8 和16 小时3 个时间点的不同聚维酮碘浓度和上、中、下3个水层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水层之间总菌数影响不显著(P>0.05);消毒浓度显著影响养殖池塘气单胞菌数和弧菌数(P<0.05);消毒浓度和水层之间对养殖池塘气单胞菌数和弧菌数不存在互作效应(P>0.05),但是对养殖池塘总菌数存在交互作用(P<0.05)。

使用0.6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时,对上、中、下3个水层总菌数没有显著影响;而使用1.2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时,上层的总菌数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的总菌数(P<0.05)。

使用0.6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时,中层的气单胞菌数显著低于下层的气单胞菌数(P<0.05),而使用1.2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时,对上、中、下3个水层气单胞菌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上层和下层在使用较高浓度的聚维酮碘(1.2 毫克/升)时,气单胞菌数显著低于较低浓度组(0.6毫克/升)(P<0.05)。

使用0.6、1.2 毫克/升的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时,对上、中、下3 个水层弧菌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上层和下层在使用较高浓度的聚维酮碘(1.2 毫克/升)时,弧菌数显著低于较低浓度组(0.6毫克/升)(P<0.05)。

总之,上层和下层在使用较高浓度的聚维酮碘(1.2 毫克/升)时,气单胞菌数和弧菌数显著低于较低浓度组(0.6 毫克/升)(P<0.05)。由此可见,消毒剂的浓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5.聚维酮碘消毒对水质的影响

聚维酮碘消毒前后,测定养殖池塘水质的温度、pH 及溶氧含量。试验期间,养殖池塘水温在27~31℃浮动,pH 在8.08~9.21 变化,溶氧含量为8.13~12.00 毫克/升。聚维酮碘消毒对水温、pH及溶氧无显著影响。

三、结论

聚维酮碘的有效消毒时间为消毒后4~16 小时。高浓度的聚维酮碘消毒剂(1.2 毫克/升)对养殖水体的消毒杀菌效果更好。聚维酮碘消毒剂对中层水体的消毒杀菌作用优于上层水体,对底层水体的消毒杀菌作用最差。在有效的杀菌消毒时间内,消毒剂浓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而此时不同水层之间差异并不显著。聚维酮碘消毒剂对养殖水体一般环境因子无显著影响。

猜你喜欢
聚维酮水层弧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
水稻水层管理田间试验总结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聚维酮k30在医药中的应用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共聚维酮和交联聚维酮对中药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