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聚焦一个“真”字

2023-09-12 22:18吴金
时代邮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形式主义调研

● 吴金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后,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股热潮之下,有的调查研究开始变味、失真。比如有的领导干部把调研当活动,没想清楚调研的真正目的和方式,大搞“打卡式”调研;有的领导干部把调研当指导,打着调研的旗号去视察工作,一开口就是“你们应该如何如何”;有的干部只调查不研究、只动嘴不动笔,人到下面转一圈就算大功告成,将资料收集、调研报告写作都指派给“笔杆子”;还有的领导干部把调研当成“调材料”,人还没下去,便列好提纲、划好框框,要基层单位报送各种材料。如此种种,不仅达不到调研的真正目的,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

调查研究的各种“异化”现象,大多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旧病复发。纠偏这些现象,关键是让调查研究回归本质本位,要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从他们的调研行动和经典文本中学习真正的调研方法和调研精神。

首先要搞“真调研”。调查研究不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作业”,有时形式工夫做得十足反而把真问题给遮蔽住了。事实上,只要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真调研,可以不拘于任何形式。当年毛泽东的《木口村调查》就是在行军途中利用吃饭的时间所做的一次随机调研,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讲究,照样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要“真深入”。现在的调研大多追求“短平快”,下基层待个三五天就顶天了。事实上,历史上许多经典调查报告都是深蹲下去、经过长期观察写成的。恩格斯为了调研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花了21个月时间,走遍了曼彻斯特的工人居住区。延安时期,张闻天在陕北、晋西北农村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调研,才写成了《米脂县杨家沟调查》等影响深远的调查报告。

再次,要聚焦“真问题”。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调研课题大多口子开得很大,好像题目越大就越显高明。实际上调研的问题不一定要有多宏大、多全面,也不要寄望于一次调研解决所有问题。能把具体的小问题解决,再“由小见大”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1961年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陈云回到家乡上海青浦小蒸公社做调查,他就抓住了“母猪公养还是私养”“种双季稻还是单季稻”这些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最终解决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难题。

最后,就是要下真功夫写好调查报告。调研成果最终要通过调查报告来体现,但如今调查报告大多成了一种文风刻板的“八股文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调研的人不亲自动手写报告,而接受任务的“笔杆子”大多专职于写公文材料,最后都搞成了“八股文章”。事实上,文无定法,只要能真实反映问题、表达思想,调查报告怎么写都可以。像毛泽东等调查的行家里手,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就不拘一格,生动好读。他也曾明确提出调研材料不要“枯燥无味、千篇一律”,要“有骨有肉,生动活泼”。

大兴调查研究,重在改进领导干部的调研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只要时时处处聚焦一个“真”字,下真功夫、动真感情,做到真深入、真探究、真动手,就能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能防范调查研究被“异化”。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形式主义调研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