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APP岂容形式主义

2023-09-12 22:18王钟的
时代邮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马甲基层工作形式主义

● 王钟的

“几乎每个部门、每项职能都在推APP,手机内存都快不够用了。”基层借助政务APP开展工作,是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鲜活体现,然而,一些地方对名目繁多的政务APP 提出注册、登录、打卡、问题反馈等硬性要求,并与干部工作考核挂钩,让工作人员徒增压力。

比如,有基层干部反馈,在巡河过程中发现塑料瓶,使用“捡起”的方式解决,还要拍照然后上传到APP,以完成上级“每月问题上报”的考核要求。一些APP提出轨迹记录、时间限制等硬性要求,如果中途停顿或意外退出,还常让人白费工夫。

再比如,因为对登录率实施考核,不少村干部连上厕所都在“刷积分”、填数据。有地方专门为此安排了“登录员”:指定一名村干部管理6个工作账户,定时定点把需要登录的APP“刷一遍”。本意是节约人力的数字政务,却无形间增加了对人力的消耗。

还有政务APP要求干部每天上报新增事件,每月每个网格事件录入不得少于20件、矛盾纠纷事件录入不得少于5件。那么,如果矛盾纠纷不达标,为了满足“业绩”,是不是还要“制造”矛盾?

政务APP是数字政务建设的落脚点,为其制定一定目标是合理的。但是,推广政务APP的初衷,在于为基层减轻事务负担,如果政务APP让基层干部感受到额外压力,就有必要反思这项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缺陷了。这样的政务APP,看似搞了创新,实则白白增加了工作人员劳务上的消耗。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基层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就是为政策落实“穿针引线”的人。这既反映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基层工作者用于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APP安装了七八个,工作围着手机转,实事却办不了几桩,这无疑给基层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因此,政务APP要整合功能,贵精不贵多。

政务APP要提高便捷性,让数据“多跑路”。一款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APP,要求工作人员上传“穿红马甲做交通劝导”的照片,在使用中,拍照成了技术活——没穿红马甲、没有劝导动作都不行。基层工作存在随机变化,如此讲究照片的“工整”与“美观”,难道要基层干部学会摆拍吗?

政务APP要追求实效,防止“流量思维”主导规划发展。有的地方在推广政务APP时,把追求政务数字化建设的成效,简单等同于下载量、粉丝量、投票量、转发量等指标。然而,数字政务的覆盖率和完成率再重要,也不如追求治理效能的“里子”重要。其实,APP功能全面、操作便利,自然就有基层干部愿用、想用。

基层工作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政务APP不能越俎代庖,用机械思维代替温情沟通。如果政务APP只在乎打卡、填表这样的工作,就可能裹挟那些干实事、真作为的干部,屏蔽真正反映政情民意的信息,让有为者流汗又寒心。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调查研究,仍是基层的基本工作方法,只有体察基层实情,才能全面掌握情况。

基层减负年年喊,形式主义年年新。有关部门应当树立这样的理念:智能设备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考核的。只有戳破政务APP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泡沫,才能让基层干部的手机轻装上阵、有的放矢,从而真正通过“互联网+”为基层治理赋能。

猜你喜欢
红马甲基层工作形式主义
有温度的南通“红马甲”
“红马甲”赵阿姨的夕阳人生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把“红马甲”穿起来
活跃在“两会”的红马甲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