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体会人物内心”的教学落实

2023-09-14 20:51张瑾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刘伯承沃克心电图

张瑾

《军神》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的核心词语是“人物的内心”,阅读方面的要求是体会人物的内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完成体会人物内心的学习。

一、情境导入,明确核心目标

《军神》一课主要写刘伯承年轻时眼睛严重受伤需要手术,他坚持不用麻醉完成了手术。这一治疗过程中,作为患者的刘伯承需要忍受剧烈疼痛,连医护人员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理解课文时,体会人物的内心就成了学习的重点与关键;这也是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之后,学生需要继续进行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旅程。

教师由此创设学习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心电图”是能够真实反映人的心脏波动情况的电信号,通过心电图仪记录成高低起伏的波状图示;我们读课文故事,发现人物的内心随故事的推进有不同的跳动和起伏变化,只是记录这种变化的是文本词句;读读《军神》,你想为哪些人物做“心电图”,并绘制出来。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是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体会人物内心的继续,巧妙借助绘心电图的方法,在文本中寻找表达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从中体会人物的內心活动,再用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形成类似心电图的波状图示。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任务驱动,让学生将前一课学习体会内心独白的方法作基础,来体会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背后的内心独白或活动。

二、整体感知,梳理教学落点

《军神》从整体上看是写刘伯承与沃克医生二人围绕一次手术进行的交往,文中的“军神”显然是指刘伯承,按说刘伯承应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重点人物,但“军神”二字还是通过沃克医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课文中对沃克医生的言行举止描写明显比刘伯承的要突出,而且刘伯承的许多表现都是通过沃克医生表达出来的。

从上述梳理可以看出:一是学习课文必须弄清楚刘伯承与沃克医生之间的关系,在二人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中,蕴含着对“军神”的认识、理解、赞叹,这样的整体把握是学生后续体会人物内心的基础。二是无论是刘伯承还是沃克医生,在文本中都只有看得见的动作、神态和听得见的语言,没有出现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活动,而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最为紧张的是患者与医生的内心活动,只有读出这样的内心活动,才能理解人物为什么那样做、为什么那样说、为什么有那样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应该抓住哪些环节来绘制哪些人物的心电图?毕竟心电图不是只看一个点的,而是关注过程的,这样学生就明白需要从问诊、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等环节入手绘制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电图。

三、圈画词句,把握阅读关键

细读课文是绘制人物心电图的关键所在。教师让学生在文本中圈画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尝试用概括性的关键词批注人物内心活动,再把这些内心活动按顺序排列,形成独特的心电图。

如在课文7—9自然段中,学生画出的词句是“愣住了”“惊疑”等,这些是描写沃克医生的;而沃克作为一名有着丰富从医经历与经验的外科医生有这样的表现,说明刘伯承在病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承受能力,这既为后面刘伯承提出不用麻醉设下伏笔,又让沃克医生开始关注眼前的病人。因此学生可以用“吃惊”批注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如在课文13—15自然段中,学生画出的词句有“平静”“再一次愣住了”,文中的病人与医生的态度、表情形成巨大的反差,体现出沃克医生内心活动的强烈。因此可以用“震惊”批注人物的内心活动。待学生把所有内心活动批注出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再以自己理解的方式绘制沃克医生的心电图,完成对沃克医生心理活动的探究之旅。

四、探究主旨,拓展体会方法

有了上述读懂人物内心活动的经历,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读懂人物的内心活动是重要的阅读方法,目的是读懂人物。因此,教师还需要借助学生绘制的心电图,探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从中感受刘伯承在手术中所体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与惊人的毅力,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体现学习课文的收获。最后,教师让学生在“阅读链接”中迁移运用课文学习的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读出军需处长的内心活动,进而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总之,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体会人物内心”的策略进行学习,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刘伯承沃克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未来科幻城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世上最美丽的吻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
刘伯承过许昌
刘伯承倡导的训令式指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