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略读课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2023-09-14 20:51潘波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红楼宝玉风筝

潘波

统编教材在中高年级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略读课文的学习,目的是对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的阅读与表达方法进行迁移内化,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多数教师要么依然沿用精读课教学中面面俱到的老套路,要么是漫无目的,读读了事,草草收场。对此,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需要明确教材编者的意图,在“略”字上下功夫,追求删繁就简、略中求精的教学境界。笔者以略读课文《红楼春趣》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思考。

一、删繁就简,把握“关键”

一是教学目标要简明。如果把精读课文比作数学课上的例题,那么略读课文就是课后配套的练习题。教师应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功用特点,结合单元学习要求,确定课堂训练重点。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教学目标设计要简明扼要,即“粗知文章大意,在阅读实践中提炼文本信息,进行概括分析,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红楼春趣》主要写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事。宝玉是这篇课文里的主要人物,个性鲜明。通过学习前面的课文,学生已初步领略了“文白相间”这种语言风格,学习了“比读”“猜读”等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学习方法。结合单元阅读训练要求、略读文本的特点及班级的学习情况,笔者摒弃了精读课文中基础性学习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运用已有阅读策略读懂课文。2.关注文中主要人物,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二是教学结构要简约。单篇略读课文一般只安排1个课时,所以课堂教学节奏一定要紧凑。教师应紧紧把握课文主线,设计清晰简约的教学流程,跳出内容至上的“窠臼”,采用“板块推进”式教学结构,给学生留出更广的阅读探究空间,让学习变得有条不紊。教学《红楼春趣》一课,笔者这样组织教学:1.初读课文,循着“风筝”理情节。2.研读课文,定睛“宝玉”细打量。3.拓展阅读:鸢飞心追“红楼”。

三是教学引导要简洁。略读课文教学应紧扣中心,集中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统编教材在略读课文前都给出了学习提示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文本和课前的学习提示语,然后根据导读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一问一讲”的教学模式,变条分缕析式的“教”为提纲挈领式的“导”,先扶后放,适时淡出,引而不牵。《红楼春趣》一课的学习提示语是:《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基于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课文围绕“风筝”主要讲了哪些事?请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补充小标题,理清故事情节。2.说一说,“我”从课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宝玉。这样简洁的教学引导,为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

二、略中求精,赋能“自主”

略读教学的使命在于为学生自主阅读赋能。教学略读课文,教师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上,而应致力于学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一是创设情境,让自主阅读真实发生。在略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赋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和机会。积极创设学习探究、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感受,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红楼春趣》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宝玉的内心世界:“大家猜一猜,如果丫头告诉宝玉,家里有螃蟹、大鱼、美人这三个风筝,他会要哪个呢?他是否还会坚持选择这个美人风筝?請大家结合刚才的课文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倘若此时宝玉手上拿的正是一个大鱼风筝,抑或是一个螃蟹风筝,他又会怎么对待,怎样去做,请你发挥想象,用简要的语言描绘当时可能会发生的情景。”

二是瞻前顾后,让自主阅读有效发生。统编教材中的任何一篇略读课文都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紧扣单元主题编排的,其体裁、内容及写作特色等大多与精读课文相似,它们和精读课文一起承载着单元学习训练的重要任务。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单元整体,瞻前顾后,及时进行勾连和融合,将精读课文中的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阅读。在《红楼春趣》教学中,笔者及时回顾《猴王出世》《景阳冈》中所学的“猜读策略”及“线索连贯法”,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然后简要地梳理总结之前几篇课文的学法: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们反复品读了诸葛亮与周瑜的几组对话,细细揣摩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了周瑜的步步紧逼、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借助《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我们领略了诸葛亮顾全大局的特点。最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从课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宝玉。

三是读写迁移,让自主阅读自然发生。略读课的灵魂在于运用。这里所说的“运用”不单是指“阅读方法”的运用,还包括“写法”的活学活用。略读课文中一些经典、个性化特质语言是学生学习积累的宝贵语文资源。尽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也要立足单元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立足学生言语成长的过程,合理甄选略读课文中的读写“迁移点”,学习借鉴教材范例的语言表达图式,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合理运用,让课堂“语用”落地生花。《红楼春趣》成功塑造了宝玉、黛玉等许多经典人物形象,作家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摹特别细腻传神。在学生趣谈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时,笔者让学生观察描写一个自己最熟悉或最喜欢的同学,写好之后让大家来猜一猜这个人是谁,并评价一下他写得怎么样,评选出班级里的“最佳人物素描”。这样的迁移训练,学生收获了成功的读写体验。

四是课外拓展,让自主阅读持续发生。阅读的终点不在课内,而在课外。略读课文是链接课内外阅读的重要纽带。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略读教材为基点,适当进行课外阅读推荐,让学生从课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或从单篇阅读走向同类文本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在教学《红楼春趣》的课外拓展环节,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不同: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林庚先生的《风筝》,相信大家会有所发现哦!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同类文本,梳理文章写作内容或表达图式的不同,阅读视野变得开阔,更加清晰地把握文本特色。其次是推荐阅读《红楼梦》: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红楼梦》里面提到的这些风筝究竟各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这五颜六色、各不相同的风筝又分别暗示着什么样的人物命运呢?请大家课后打开《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应该说,略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将学生渡往独立阅读的彼岸。教师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之脉,删繁就简,略中求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学习从“有限”走向“无限”,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红楼宝玉风筝
红楼摆摊
宝玉不喜欢的男生
红楼女排
论宝玉之泪
宝玉受笞
宝玉问路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渐解红楼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