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学写观察日记”教学探析

2023-09-14 20:51闻萍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细丝爬山虎杨梅

闻萍

“学写观察日记”是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出的习作话题,对接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中“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习作要求。因此,教师在习作“学写观察日记”实践中,需要指导学生在细致观察、连续观察上下功夫,把观察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

一、以细致观察为基础

所谓细致观察就是深入观察对象的内部看清楚、看明白,看出事物的本质来。这样的观察不是简单地看,还需要思考,更需要方法支持。

一要努力把细微之处看清楚。学生学习观察往往容易停留在看到了这一层面,却没有明白观察需要看清楚、看细致才能有更多的收获,那就是需要留意别人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课文《爬山虎的脚》中,就有细致观察的范例:“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样的表达,从两个方面体现出作者細致入微的观察:一是对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作者看清楚了具体的位置是“长叶柄”的“反面”,即使没有观察过爬山虎的人,看了这样的表述也能找到爬山虎的脚长出的位置;二是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的样子与数量,“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嫩红的”,这些就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此外,教师可以采用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共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如银杏树叶),写下自己观察最细微的内容,学生互相交流,看谁观察得更细致。

二要调动多种感官一起聚焦。小学生观察事物喜欢用眼睛去完成,事实上事物中有许多方面(如软与硬、冷与热等),用眼看是不起作用的,需要调动其他感官(耳、鼻、口、舌、手等)来承担观察任务,开展多角度观察活动,把握全面、丰富的信息,才能形成深刻的认识。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对杨梅果的观察,作者就动用了多种感官:杨梅果上的小刺是通过触觉观察的:“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杨梅的味道是借助味觉观察的,“又酸又甜”“甜津津的”“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甚至原本通过看就能把握的杨梅果颜色变化,作者说“几乎变黑”的情形是很复杂的,需要用嘴咬开才能看清楚内部是“新鲜红嫩”的。很明显,如果仅仅凭眼睛看,作者是观察不到杨梅果的这些细微的变化的。

三要重视比“观”更重要的“察”。观察作为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内部仍然可以分出层次感:“观”是具体的观察行为,“察”则包括抽象的观察行为,即感受、想象与思考等。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细致观察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到的内容,而且要重视学生在观察时的所思所想。通过想象、思考,学生才能把观察活动向前延伸,丰富观察日记的内容。

二、以连续观察为重点

连续观察对学生来说更是考验,一方面需要坚持观察,注意把握时间的间隔,及时进行记录;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比较,发现观察对象每次出现的细微变化。可见这是完成观察日记这一习作的重点所在,教师在指导学生连续观察时,应通过激趣、比较、记录等有效方式进行。

一要激发学生进行连续观察的兴趣。针对本次习作中需要体现连续观察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时,趁热打铁布置学生选择合适的对象,开展连续观察,以“看看谁选择的对象最适合自己开展连续观察活动,比比谁在连续观察中有发现、收获多”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投入连续观察活动中。无论学生选择观察植物还是观察动物,在任务驱动下都能够以连续观察的方式进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询问观察情况、组织交流观察体会、展示连续观察成果等形式,了解学生连续观察的具体情形,促使学生连续观察的热情不减,最终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自主、有效地开展连续观察活动。

二要引导学生在连续观察中比较。采取连续观察的方法需要解决学生在单次或短时间内观察效果不佳、发现不了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连续观察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纵横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如以视频记录一朵花从花蕾到绽放的全过程,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连续观察活动,让学生比较不同阶段花朵的形状、颜色、形态发生的变化,这就是纵向比较。又如连续观察同一枝条上的两朵花,学生就要注意从花蕾大小、变化快慢、开放早迟等角度进行比较,再思考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只有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才能使连续观察带来有价值的发现和思考。

三要设计表格记录连续观察结果。具备条件的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仔细记录连续观察的过程与结果,不具备条件的学生可以设计相关的表格,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自己的发现。在记录的时候,学生要把观察时间、观察结果及过程思考都记录下来,为习作准备素材。

三、以整理提炼为难点

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积累了很多资料与素材,但在写一篇“观察日记”的习作中,不可能把所有素材都用上,这就是本次习作中的难点所在:选择哪些素材来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教师需要预判学生在哪些环节出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在习作指导与评价中加以解决,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任务。

一要学会围绕兴趣点进行筛选。面对自己通过观察收集的大量材料,学生虽然还没有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依然可以学习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整理材料,即先思考在此次观察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再抓住兴趣点整理材料,与兴趣点联系紧密的属于必选的材料,其他与兴趣点有联系的可以适当选择一些。

二要学会选择发现落实写清楚。无论是细致观察还是连续观察,如果在观察中没有发现什么东西,学生观察就难以持续进行下去。在“观察日记”中写出观察的内容,必然要选择发现作为表达的关键内容;反过来,这种关键内容的表达,又要依靠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的结果来支撑。就像在《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和一步一步爬上墙这两点就是观察中的重要发现,作者在文章中清楚地呈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这正是学生在“观察日记”中要学习的重要表达方法。

总之,观察日记作为最基本的观察训练的载体,适合学生坚持训练。在习作“学写观察日记”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单元习作承载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单元重点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以观察为基础,扎扎实实地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将相关方法迁移到日记写作中。

猜你喜欢
细丝爬山虎杨梅
陈水琴:细丝巧绘出锦绣
清欢杨梅酸
柔性对涡街中细丝运动状态的影响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腊月杨梅红
杨梅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藕断丝连的原因是什么?
超声诱发粗晶纯铝细丝塑性孪晶变形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