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文体单元课文教学例析

2023-09-14 20:51任晓妹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文言文

任晓妹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文体单元。教学时,教师既要兼顾多方面的学习要求,又要根据编者意图突出重点,达成课文承载的单元学习目标。笔者以本单元课文《精卫填海》为例,谈一点具体思考。

一、梳理解读,确定教学目标

课文《精卫填海》是文言文,缺少白话文中的细节描写,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需要梳理的不限于课文内容,还需要梳理涉及本课教学的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及编者在课文中设定的学习要求,结合梳理对文本进行解读,确定教学目标。

一是梳理整体性要求。《精卫填海》安排在四年级上册,属于第二学段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安排《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承载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一项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普遍要求提出的,主要是铺垫性的,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其他方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等)打基础。第二项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针对神话文体单元学习提出的,聚焦两个方面,一是关注神话中的神奇之处,主要是指远古先民在人力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借助“神力”的想象;二是感受神话人物的形象,每个人的形象特点既与所做的事情有紧密联系,又与后世人们对其敬仰有关。

二是解读具体性要求。有些教师认为单元中的古诗文与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关联不大,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至少在《精卫填海》的学习中不适合。《精卫填海》承载的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后练习进行对接与细化的。教师在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认真研读本课的课后练习设置的三道习题的具体要求。第一题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是小学阶段文言文课文学习的普遍性要求,其中包含着熟悉课文内容的成分,能够为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作铺垫。第二题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这一训练要求中,“结合注释”和“用自己的话讲”还是指向了小学阶段文言文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只是用这样的方法完成的任务“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中,隐含了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因为讲故事,一要关注故事的基本要素,二要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第三题是“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同学交流”,这一训练要求中包含了感受神话中神奇的体现和精卫的鲜明形象。

三是确定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梳理和解读,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精卫填海》一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常规性基础目标:会认四个生字(帝、曰、溺、返),会写五个字(帝、曰、溺、返、衔),会朗读并背诵课文。二是重点发展性目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故事,和同学交流精卫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

二、顺应学情,落实语文要素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是学情。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关注学情才能找准引导学生通往最近发展区的有效路径。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学生日常的听说读写能力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时,教师应及时施以援手,為学生搭建必要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顺利达成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一是点拨文言文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教师要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少”的读音,形近字“曰”与“日”的区别;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多次出现的字词理解:“炎帝之少女”“西山之木石”中的“之”,这种两个名词之间的“之”与“的”相当;“游于东海”“堙于东海”中的两个“于”,虽然后面连接的都是“东海”,但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游于东海”是“于东海游”,相当于“在”的意思,“堙于东海”有把字句的特点,“于”就相当于“把”的意思。

二是把握主要内容要适时引导。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准抓手,搭建表达支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能够抓住“游、溺、为、衔、堙”等五个词语,这些词语能够体现出整个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讲述故事。由于文言文具有省略与跳跃的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把这五个词语连起来的整个故事理清楚,找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由哪些情节组成,结果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支架:“课文主要讲炎帝的小女儿( )在东海( )后,( )了( ),坚持每天从西山上( ),飞往东海,要把东海( )。”

三是借助形与神感知独特形象。对于《精卫填海》这一课的学习来说,学生仅仅理解课文词句意思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还不够,还有重要的学习目标没有落实,即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于神奇的想象,学生在字词学习中已经抓住“为”进行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例,在课文中寻找其他能够体现神奇想象的词句进行体会。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发现文本中神奇的表现还有:女娃游玩的地点(东海)很神奇、精卫用嘴衔木石要填的对象是东海这样的事情也很神奇等。对于精卫这一神话人物形象的感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获得外表方面最直观的感受,然后再思考从哪些方面来体会精卫的精神和品质。学生抓住“常衔”理解精卫鸟的持之以恒,抓住精卫鸟所衔的“木石”与东海之间的巨大差距感悟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

总之,在神话文体单元课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紧扣神话文本的文体特点,结合相关学习要求解读文本,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又要顺应学情,搭建必要的学习支架,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精卫鸣,歌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