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儿童本质,回归育人初心

2023-09-15 01:13陆蓉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台实验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本园幼儿园儿童

◆陆蓉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台实验幼儿园

课程建设与管理是一所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当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变革发展需求,培育课程生发的园所土壤,挖掘师生的智慧,是所有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复盘、架构、行动、审视”四个视角全面思考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路径,希望能为幼儿教育从业者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一、复盘——构建课程建设与管理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纵观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与变革历史:在课程模式上,从全国统一实施分科课程到百花齐放的课程模式;在课程目标上,从以社会为本位到以儿童为本位;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基于对课程的认识、对本土的了解、对儿童的理解,让“构建以儿童为主体的幼儿园课程”成为幼教领域的共识。

(一)以价值文化为魂:确立课程实施目标,在全面、和谐、完整发展中培育涵养本土文化精神内核,富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的健康儿童。

(二)以制度组织为体:确立课程实施的原则,组建核心设计团队和课程实施团队两支队伍,明确职责权限和实施规范,不断完善课程实施的策略方法。

(三)以专业赋权为基:为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供更专业、更自主、更契合的空间,以生动、灵动、互动的空间布局诠释课程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和经验的相互转换。

(四)以对标管理为纲:行政层面围绕课程实施目标和既定规范,对照课程实施过程和成效进行管理和评价,依托课程建设实现特色、个性的园所发展。

(五)以问题驱动为要:在实施、管理、评价中发现、反思并解决问题,推进课程改造和变革。

(六)以协同联动为上: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园所与外部支持的协作与联动,促进教师间的共享与合作。

二、架构——勾勒课程建设与管理思路

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是课程的选择、改造和创新的渐进过程。

(一)思想到位——明晰关于课程的真正释义

从国家到省市到地方,梳理有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纲领性文本,形成共享的一套学习手册,通过分层学习、交流分享、提炼反思进一步明晰课程的独特价值和真正本质,确保课程建设与管理过程的科学性与适宜性。

(二)机制到位——确立覆盖全园的组织架构

完备的规章制度和优质的开发团队可以说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保障条件。首先,形成组织架构网络,拟定相关规章,明确课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职责权限,适度搭建大学、政府、幼儿园、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联动机制。其次,组建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核心组成员,课程建设与管理人员涵盖行政、老中青教师和职工,覆盖全园教职工。

(三)分析到位——整理基于本园的建设思路

立足SW OT 分析法,对本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包括环境因素、资源因素、设施因素、师资结构、幼儿特质、家长期望等。其次,加大对本区域资源特色的调查与运用,包括生活资源、地方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了解课程建设已经具备的优势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源头开始进行整体构想,使课程建设逐步规范、有序;形成一套结构清晰、切实可行、体现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展现幼儿园自身的优势。通过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幼儿活动状况的观察评价及分析、幼儿活动形式和方法的调整和创新、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幼儿园环境的改变和利用等多种途径,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整体课程体系,以课程变革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行动——抓实课程建设与管理实施

我们坚持“四驱联动”三级(有效、创新、开发)课程建设与管理进程,在各园课程理念各美其美的基础上共享共创课程建设与管理发展的策略方法。

(一)专业推动

一方面我们要吸纳统整国家地方各蓝本教材中的课程架构和优秀课程案例,为设计园本课程方案提供专业借鉴。另一方面是慎重面对各园变革性课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对照《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估与提升指导手册》,在充分研究、反复推敲和反思完善中稳步实施课程重构。

(二)共享互动

成立共同体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建设专业核心团队,加强引领和指导;建立课程建设学术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分享会、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依托园刊、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加强课程实施过程宣传、分析和研究,提炼优质精品课程并推广;建立课程共享机制,通过引进、转化、开发等方式,将个性课程、精品课程建库入库,积累课程资源,努力成为共同体乃至区域共享课程。

(三)管理联动

建立共同体层面的课程管理制度。加强课程方案的项目管理与行动计划的过程管理;强化园长对课程的专业领导和部门对课程的专业管理;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课程开发团队,发挥共同体内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区校联动(高校)、园际联动(如结对、帮扶、集团、学段衔接、项目合作),借鉴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与方法,提升课程开发实力与影响力。

(四)项目驱动

整合共同体层面的课程研究内容。根据各园办园主导思想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形成中远期课程实施方案,推动相近方案互助结对、相互借鉴,将方案分解落地纳入年度发展性项目建设,定期进行共同体内外的研讨交流,年末进行汇总交流,确保课程建设有序、丰富和可持续。

四、审视——思考课程建设与管理内核

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变化的、流动的,我们每一个管理者都在思考本园“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在哪里”“如何适应每一个儿童的真实需要”“如何更好地处理蓝本与园本的关系”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施的评价中发现问题、研究举措、总结经验。

(一)审思课程建设的问题瓶颈

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发展建设的三阶段:有效实施、创新实施、开发实施。从本园基础入手,基于“三个起点”(以国家、地方及课程游戏化发展要求为起点,以本园课程建设现状和需求为起点,以师生发展特点和需求为起点)的认识,梳理本园课程建设中的教材运用、开发方式、教师专业等问题,基于课程整体顶层架构,找准课程建设发展方向和课程核心。

(二)架构课程发展的核心表达

文化理念下的课程定位是对课程理念的哲学核心表达,是通过基于本地、放眼全国,实现全域教材的综合运用;是基于本园、全纳整体,促进环境与人文的高度融合;是基于儿童本质、师生同步发展,立足完整儿童发展本质的课程建设愿景,我们需要找出和找准园所发展的核心表达概念,为推进课程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达成课程实施的适宜有效

适宜性是实现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园本化关键,是依靠现成蓝本、他人经验做不到的,只有通过园本化的过程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整体性发展。而有效化是实现课程建设与管理的优质化关键,要提高园长及其教师核心团队的课程领导力,加强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课程规划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课程决策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建立运转良好的课程管理机制和课程研究支持机制。

陈鹤琴创作的“儿童教育社”社歌——《教师歌》里提到:“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这是孩子们的呼唤,也是教师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对未来的召唤。我们听从呼唤,在课程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进程中,不仅仅是回应课程变革、创新模式,更是真实地推动学习方式产生良性改变,引领儿童走向丰富多元、充满尊重、汇集各种体验与挑战的学习探险。回归育人初心,希望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猜你喜欢
本园幼儿园儿童
幼儿园教师专业提升的激励策略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促进我园幼儿体能的活动内容途径和方法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端本园的一个下午
明年起新疆全区幼儿园幼儿将有自己的学籍号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