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域一体的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

2023-09-17 11:02朱宏飞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全域精细化园区

朱宏飞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气质、打造城市形象的必要元素。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园区城市管理始终秉持规划引领、全域一体、精准施策、补足短板的理念,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城市面貌持续改善,良好的城市环境已成为苏州对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现状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城市管理的核心要义,就是要让城市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求和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和脸面,城市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现代化水平的最直观指标。

当前,园区已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小范围存量更新,对创新社会治理、全域一体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园区始终坚持全域一体化改革方向,分步骤、分领域统筹推进,逐步消除城市管理二元结构。为此,园区在城市管理领域重点开展了一些工作探索与创新。

推进街道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推进大型公园改造,口袋公园、街角微景观改造提升,加快公共停车场配套建设。打造园区智慧停车品牌,实施路内泊位无人值守改造,建成覆盖广泛、操作便捷、服务全面、数据权威、监管有效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施建筑工地“五星管理”,在苏州市率先建立建筑工地周边市容环境“五星管理”机制,依托 “一码打卡、身份识别”应用和智能监管系统,构建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

开展市容环境大扫除大整治行动,聚焦城市环境洗脸除垢、拆违治乱、查漏补缺、强化执法等专项提升。大力提升环卫管理水平,开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建设,强化“人机结合”深度清洁。通过下大力气系统推进“12+X”个领域的项目整治,实施市容环境大扫除等举措,城市环境盲区死角得以扫清,城市管理痼疾顽症得到攻克,形成了“大市政”格局。

二、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对标园区发展定位,城市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一是体制机制亟须理顺。园区城管委各成员单位过于强调自身职能,忽视部门联动,部门合力、上下合力未能真正形成;督办机制发挥力度不够,虽建立了提示、督办、约谈等工作机制,但大多未形成深层次的研究延伸;街道城市管理的重心还未履行到位,责任还没有压实。

二是区街一体化水平仍需提高。部分街道区域市政设施市场化养护程度低,设施老化、投入不足,部分道路出现裂缝、坑槽、车辙等病害的频次越来越高;绿化养护不够精细,创新水平不高;道路路灯光源采用新式LED节能路灯占比低。

三是信息化覆盖面仍需拓展。全流程監督指挥系统上线使用以来,AI识别工单仅占总工单量的6.45%,覆盖面占比小;除蓝藻AI识别能力形成治理体系外,大部分AI识别仅以违章停车、摊贩识别为主;区级工单流转平台仅与少数街道实现一级平台二级处置,工单处置存在堵点。

四是队伍管理有待优化。执法队伍存在力量配置不均、网格职责不实、队伍规范化建设欠缺等问题;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组织架构急需优化,队伍力量调整和人员不足;综合执法改革还需深入推进,部分行政处罚事项还未划转交接,街道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不一,影响执法公平公正。

三、推进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探索

为顺应新时代城市治理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新期待,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将进一步探索规划引领、体制机制、全域一体、城市更新、数字化转型、制度建设等举措,不断优化综合执法与城市运行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

苏州工业园区。作者提供

(一)聚焦规划引领顶层设计

园区始终将规划引领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顶层设计,制定城市管理规划,全面系统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以公众反映重点问题为导向,聚焦体制机制、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市政管养、园林绿化、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应用、城市韧性与安全等方面,明确未来城市管理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等,通过大数据公众问卷调研,汇聚多方声音、聚焦发展趋势,形成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

(二)聚焦体制机制优化完善

进一步增强园区城管委牵头抓总功能,优化城管委成员单位职责,组织开展年度、半年度城管委会议,长效开展季度、月度点评等工作会议。依托城管委平台,进一步发挥理规则、明责任、建流程的重要作用。建立交办、督查、联系单等工作机制,压实城管委成员单位职责。以城市管理先进地区为标杆,优化队伍设置,构建区局机关统领、区执法机构总牵头、大队抓落实、网格中队强执行的三级架构。牢固树立城管执法“一盘棋”思想,深化“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完善综合执法队伍统一监管、快速响应、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全区队伍一体化。按照“统分结合”的总体框架,做好统一的纪律规范、制度规范、执法体系、作风要求、培训教育、指挥调度、勤务保障、对外形象等八个方面工作,推动干部上下联动、横向交流,完善两级队伍建设。

(三)聚焦全域一体化提升

毫不动摇坚持全域一体化改革方向,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制定“五项机制”,即城维全域一体化监管机制、城维项目承包企业履约评价及退出机制、城维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全生命周期基础设施动态更新管理机制,推动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统一效果的工作格局。开展市政、绿化、环卫、机电等专业试点,逐步推进公共停车、公共自行车、水利设施等纳入全域一体化管理。建立区、街“协同共管”模式,即区级负责作业标准的过程监管,街道负责服务效果的结果监管,统一纳入对承包商的考核评价和资金支付。

(四)聚焦城市有机更新改造

统筹推进城市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既体现“洋气”,又接好“地气”,充分彰显苏州特色、园区品质。重点提升园区出入道路“门户”形象和特色商业街区。推进园区停车智慧平台建设、扩大停车收费无人值守,打造园区“智慧停车”品牌。强化“城市美学”理念,分批次提升大型公园、打造口袋公园,优化公园功能、美化公园绿化、提升公园设施,见缝插绿,努力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提升新建街角微景观和公益景观小品,增花添彩,丰富街角等重点节点景观绿化层次,为城市空间注入美学意趣。持续提升重点区域亮化美化水准。加快实施公共艺术提升工程,新增艺术雕塑,塑造城市文化格调。统筹做好重点区域夜景亮化,推进“建、管、养”各方协调发展。

(五)聚焦数字化转型升级

整合城市管理领域信息化系统,对各信息化系统及其关联App进行梳理、拆解、整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业务流程重塑、工作减负增效”。建设非接触执法应用、违法建设管理、商业载体综合治理、渣土车闭环管理、智慧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园区绿化管理、集体送餐企业食品安全监管、餐饮经营企业明厨亮灶等八大应用场景,构建区街联动、平战结合、功能集成、数据汇聚、智能融合的综合指挥体系,重点做实街道集成指挥中心,延伸园区智慧平台。建设园区智慧停车系统,逐步实现公共停车场、路内泊位的无人值守、无感支付,实现停车动态感知、全程服务、智慧管控、静态与动态交通融合等功能,推动停车资源与需求动态匹配。

(六)聚焦制度建设提升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依法治理,填补城市管理领域的立法空白,修订不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法规规章。始终围绕城市管理领域热点、难点、盲点、焦点问题,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让城市管理有章可循。对建筑工地管理办法、商业载体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渣土车管理办法、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办法等15项法律法规开展全面梳理,并结合园区实际,逐步细化完善并加以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通过规范自由裁量基准,按照统一规则、统一形式,细化行政处罚权力事项自由裁量基准,确保自由裁量运用标准的有机统一。

蘇州城市风貌。作者提供

四、结语

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政府应精准应对城市公共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打破传统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治理责任主体和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治理模式。近年来,园区始终坚持全域一体化改革方向,通过实施城市环境洗脸除垢、拆违治乱、查漏补缺、强化执法等举措,逐步消除了城市运行管理二元结构,初步形成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为推进苏州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参考文献

[1] 王光荣.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策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02):7-9.

[2] 邹劲松.突出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品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21(5):6-9.

[3] 康俊生,晏绍庆,马娜.标准化支撑城市管理精细化研究分析[J].标准科学,2018(6):109-113.

[4] 姚迈新.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地方实践与反思[J].行政与法,2021(2):52-63.

[5] 汤文仙.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理论构建与探索[J].新视野,2018(6):74-80.

(责任编辑:张秋辰)

猜你喜欢
全域精细化园区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