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活动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

2023-09-18 05:43陈玉河
英语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标准目标语言

陈玉河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评价要贯穿教学全过程,以评价促进英语学与教(教育部 2022)。课堂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测课堂目标达成、诊断学情、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课堂评价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方面存在评价目标缺失或偏离、语言使用活动缺失或语境不真实、评价标准偏离或不具体、评价结果反馈不具体或缺乏针对性等主要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促学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例,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提升课堂评价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切实发挥课堂评价的促学功能。

一、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活动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目标缺失或偏离,不利于设计针对性的评价活动

评价目标是设计与实施评价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评价目标缺失或偏离,会导致评价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评价目标缺失主要指教学目标中缺失了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目标描述。比如,阅读教学目标中缺乏对信息解码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等阅读能力与素养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偏离主要指教学目标中虽然有评价目标,但是偏离了教学的核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词汇学习目标设置为阅读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有些教师把语法学习目标设置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些都属于评价目标设计偏离。

在教学实践中,评价目标缺失或偏离,均不利于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活动,以及检测与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在故事(绘本)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该课型的评价目标理解错位,如过于关注词汇或语法的学习,忽略了结构化主题知识的梳理、内化和外化(张泰刚 2020),则难以深入探究故事(绘本)的主题意义,导致评价的内容不准确,难以发挥评价活动的功能。以“故事复述”活动为例,教师很少让学生根据故事关键词或梗概图复述故事,而是事先设计复述文本,在文本关键词处设空,让其通过回忆故事内容,选词填空或直接填空。在完成填空后,教师让学生朗读文本,以词汇填空是否准确、朗读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洪亮、表情是否丰富等作为故事复述活动的评价维度。很显然,教师对复述活动的功能理解不到位,对故事(绘本)教学的评价目标认识存在偏差,不利于发挥评价的促学作用。

(二)语言使用活动缺失或语境不真实,不利于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多样化的评价活动,但是大部分活动过于关注语言知识学习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评价。比如,在词汇课中,教师设计了听音选词、补全句子、跟读、单词默写等活动,检测学生对词汇音、形、义等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词汇运用评价活动的设计,无法检测其能否把所学词汇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不利于真正评价其词汇运用能力。又如,在阅读课中,教师设计了大量的选择题、连线题、填空题等,只关注对语篇表层意义的理解,缺少关于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性活动,无法评价学生对主题知识的内化和外化情况。

有些教师虽然设计了语言使用评价活动,但是语境不真实,难以评价学生的真实语言能力。以广东人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2 Vacation Plans单元复习课为例,教师设计的评价活动语境如下:假如你的美国朋友贾森(Jason)计划暑假到你所在的城市进行两日游,请你给贾森设计一条旅游路线。教师提供了旅游地点、出行方式、居住地点及具体活动等参考词汇和语言框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制订旅游计划并基于语言框架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述计划的内容。语言框架如下:

Summer vacation is coming.Jason is going to XX for two days.On the 1stday,he’s going to_____by______.He’s going to______.He’s going to stay______.On the 2ndday,he’s going to______.He will be happy.

从活动的真实性来讲,这个评价活动的语境显然不真实。首先,学生为贾森设计旅游路线的目的不明,即为什么给贾森设计旅游路线,评价活动中并没有明确交代贾森的请求或要求。其次,学生制订的旅游计划缺乏依据。任务中并没有交代贾森的旅游喜好和要求,如何制订旅游路线呢?最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固定的语言框架。虽然学生填空即可完成任务,但是不能体现真实的语言能力。概言之,这个活动的语境不符合真实的交际场景,活动的完成方式也难以真正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评价标准偏离或不具体,不利于形成具有参考性的评价结果

评价标准能增加评价的透明度,减少学生的焦虑,让其了解教师的期望(Panadero&Jonsson 2013)。基于合理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具有参考性的评价结果,有利于教师准确了解其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况。评价标准偏离或不具体,会导致评价结论不可靠,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在开展故事复述、故事表演、对话模仿、话题(观点)讨论等活动时,大多数教师设计了显性的评价标准,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但是,部分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存在偏离或不具体的情况,评价结果不可靠。前者表现为评价标准偏离了评价目标的要求,后者表现为评价标准过于概括或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以表演活动为例,很多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主要为声音响亮、发音准确、使用肢体语言等。有些教师甚至把声音响亮和使用肢体语言设定为表演活动的重要评价标准。但实际上,声量大小并不是评价表演活动的主要标准,是否使用肢体语言也不是评价表演活动质量的主要标准。很显然,这些标准忽视了语言表达的内容和方式等,偏离了表演活动的主要评价目标。比如,在“制订并表述旅游计划”的评价活动中,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如下:(1)Two-day routs;(2)Reasonable planning。此类评价标准过于简略,内容不具体、不清晰,缺乏指向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缺乏参考性,不利于获取可靠的学习“证据”。

(四)评价结果反馈不具体或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师生优化或调整教与学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对评价结果进行具体的反馈,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指引其改进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杨向东、崔允 2020)。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具体或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了解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优势或不足,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和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具体或缺乏针对性主要指教师的反馈过于宏观或概括,没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具体回应,导致其不知道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喜欢使用“Very good.”“Well done.”“Super.”“You are so smart.”等宏观的反馈语,较少使用“You have good pronunciation.”“You have great ideas.”“You are so creative.”等具体的反馈语。

比如,在学生完成角色扮演活动后,教师提问:“Are they very good?”学生集体回答:“Yes/No.”或教师直接评价:“Excellent!”“You are so smart.”等,至于学生的表现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教师并没有给出具体反馈,也没有要求其他学生反馈。又如,在学生完成语言运用活动后,教师提问:“How many stars can they get?”学生集体说出评价等级即可,无须提供具体的评价意见。之后,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具体的评价意见。浮于表面的反馈信息无法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不利于其优化学习方式,也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优化建议

(一)明确评价目标,提高评价活动的针对性

制订明确的评价目标是设计与实施课堂评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应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教育部2022)。因此,教师要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制订明确的评价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评价活动。比如,在前述的“故事复述”案例中,首先,教师要明确故事复述活动的评价目标,即检测学生是否内化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设计评价活动时,教师要基于该评价目标,评价学生能否根据故事脉络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最后,教师要根据复述的内涵要求,提供故事脉络图、故事图片或关键词等,为学生复述提供“支架”。在课堂评价中,评价目标越明确,评价活动的设计就越有针对性,评价活动也就越能真正发挥诊断和促学作用。

(二)设计真实的语言使用活动,准确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需要在参与特定情境下的相关主题活动时表现出来(程晓堂 2022)。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应尽可能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而不是在教师的控制下机械地操练语言形式(程晓堂2015)。因此,教师要创设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能否使用语言或策略完成活动(程晓堂 2022)。这样做有利于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比如,在前述“制订并表述旅游计划”的案例中,教师可让学生为班级设计一条某市两日游的研学旅游路线,简单说明设计该路线的理由,并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述。之后,各小组展示设计的研学旅游路线,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路线,课后提交给教师为研学旅游路线作参考。由于研学旅游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能结合自身经历,真实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该活动有助于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结果的参考性

具体、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突出语言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操作性(Panadero&Jonsson 2013);帮助教师更精准地诊断学生英语学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其学习情况。以前述“表演活动”案例为例,教师可从表演内容的完整性、语言的准确性、情感的丰富性、参与的积极性、表演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再以“制订并表述旅游计划”为例,教师可从计划的合理性、语言运用的得体性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如能合理规划旅游路线并简单说明原因;能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计划。评价目标不同,评价标准则有差异,教师应根据评价目标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合理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情况,提高自身效能,也有助于教师得出更可靠的评价结论,对学情进行更精准的诊断。

(四)提供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优化和调整学习方法

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Davison&Leung 2009;Black 2009)。反馈应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适当性,给予学习者信心和希望(Sadler 1998)。无论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还是在学生完成评价活动后,教师都应提供具体、真实的反馈,以帮助其获得实时反馈,发现优势和不足,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显性或隐性的反馈(Gass&Selinker 2009),前者是教师直接指出学生的优点或问题,后者是教师通过其他方式,如意义协商等方式给其提供反馈,引导其思考并进行自我纠正。不管是何种反馈,都必须具体、针对性强,否则可能导致学生“一头雾水”。以前述“故事表演”和“制订并表述旅游计划”案例为例,教师应根据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显性和具体的反馈,如“Your ideas are very creative.”“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ould give more consideration to the allocation of time.”等。教师还可以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充分调动其学习和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评价的效能,提升其学习效果。

结语

课堂评价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助于教师诊断学情,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例,重点讨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评价活动设计与实施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这四个问题虽然具有典型性,但是不可能涵盖所有问题,提出的优化建议是否科学、有效,还需实践与研究的进一步检验。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和探索,发现更多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思考优化的方式,提高评价的效果。本研究虽然以小学学段教学案例为研究样本,讨论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但是对其他学段的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标准目标语言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语言是刀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我有我语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