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伴成长 乐趣益处多

2023-09-19 07:05张洪伟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花语馨苑幼儿园
教育家 2023年34期
关键词:大明湖园本童谣

张洪伟 |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花语馨苑幼儿园

童谣多半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具有节奏感强、富有童趣等特点,易于被孩子接受。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鉴于小班幼儿普遍存在“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的语言发展特点,建议“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因此,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民间童谣学习的方法值得一探。

依据园本特色,将童谣学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目前,我园的园本课程为传统文化,在整个幼儿园的环创布置中,也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一楼为山水文化,通过孩子的笔触描绘出千佛山、大明湖、超然楼等山东省名胜古迹,走廊中还穿插着民间传统游戏;二楼为节气文化,通过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表现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特点;楼梯间为多元艺术,通过教师的绘画手工作品,给孩子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三楼为传统节日文化,在节日中渗透充满文化气息的教育,给孩子们节日的熏陶。

经典的文化需要传承,我园将传统民俗内容和现代童谣作品相结合。比如将反映二十四节气、济南社会民俗文化的传统童谣作品潜移默化地融入园本项目,“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结合社区特色改编童谣,“大门一开,阳光照,花语馨苑真热闹,过家家,踩高跷,自主活动玩得爆,糖葫芦串儿,吃个油旋儿,比吃碗甜沫更地道”。朗朗上口、节奏鲜明的句子,易于孩子们在吟唱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将童谣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不但能丰富园所的文化生活,而且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根。

调动多种感官,不同形式学习童谣

玩一玩。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利用游戏来学习童谣可以让孩子更轻松,还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拍手歌》,小朋友们面对面坐下,一边听儿歌一边拍手,动作熟悉之后,三五个小朋友围在一起,边拍手边说这首童谣。此类童谣就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一玩中学习。

画一画。有些童谣的学习非常适合与绘画相结合,比如《一个丁老头》,孩子们完全可以边说边画,利用简单的线条将童谣中丁老头的形象勾勒下来,既有利于对童谣的理解,还能增加童谣学习的趣味性。

演一演。有些童谣是简化版的故事,幼儿可以分角色,将童谣表演出来。比如《老鼠娶新娘》《唐僧骑马咚啦个咚》等童谣,幼儿可以分角色表演,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加持,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便于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

体育运动。“跳跳长长,你不长我长。你长得像锅台(儿)似的,我长得和屋檐(儿)似的。”这首童谣陪伴了一代代孩子长大。我们可以将其延伸至体育运动项目,采用比赛、合作、组队的方式开展户外体育运动,在童谣的陪伴中,增加体育项目的竞技性,锻炼幼儿的体育能力。

耐心与细心并存,从容应对童谣教学

重倾听。童谣语言简练、富含韵律美,幼儿在倾听童谣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美。因此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要重视孩子倾听的过程,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随机播放童谣,有利于幼儿形成对童谣的整体认知,内化于心。

多拓展。童谣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语言美,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向外拓展。一方面可以利用节奏乐器、音乐伴奏、肢体动作等,丰富学习童谣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另一方面要鼓励幼儿表达,让幼儿敢说、大胆说,甚至创造性地尝试改编童谣。

童谣能够陪伴幼儿快乐成长,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更是一种有趣有益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将趣味性、活动性、综合性融于童谣教育。

猜你喜欢
大明湖园本童谣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童谣里的童年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快乐童谣
大明湖这里的故事最济南
美丽的大明湖
大明湖奇遇记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大明湖旅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