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9-20 14:13汪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汪玲

摘  要  网络正深刻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行为习惯,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战场。高校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表达,但面对价值多元、信息大爆炸的网络空间,他们的思辨能力还有待提升。推动网络深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如何将网络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深度融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优化,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0-0005-04

Research on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Era//WANG Ling

Abstract  The network is changing students life style, thinking style, value idea and behavior ha-bit deeply, and becomes the new battle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grow up in the network age, are the “aborigines” of the network, they are active in thinking and good at expressing, but in the face of multi-value, information explosion of the network spac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internet. How to combine the net-work spac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and deeply, to enhanc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subject worthy of deep thought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r-n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uthors address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Wuhan, China, 430065

0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1]。网络深刻影响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同网络相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内在需要。

1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氣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2]。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讲话中多次强调,网络已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思政工作者理应勇立时代潮头,善于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克服网络思政教育的短板和不足,为广大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实现高校日常思政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齐头并进,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1.1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1.1.1  网络创造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

在人数逐日攀升的网民群体中,青年大学生无疑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已经与他们的吃、穿、住、行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融为一体、形影相随,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行为选择都深受网络的影响。在铺天盖地的自媒体的影响下,学生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被灌输者,他们的主体意识空前高涨,高校思政教育传统的“灌输式”育人效果必然难以尽如人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传统的思政教育采用自上而下单方面知识灌输的方法,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思政教育长期以来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网络创造了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广泛、时间更为自由,地点不受局域的限制。同时,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观念、交流思想,平等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增强、个性化得到发展。

1.1.2  网络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交互式新载体

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平台以迅猛之势飞速发展。网络平台具有教育、培养受众的功能,公众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最新信息,表达观念、交流思想。微信、抖音、B站、学习强国等都成为思政工作的新载体,这些载体融合了各种信息资源,传播途径广而快,辐射范围非常大。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不同,网络思政教育是交互式的双向互动模式,借助这些特性,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够随时随地与学生展开思想交流,观念碰撞,更加高效、便利、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网络平台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思政课教学的途径不再单一。这些网络平台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还隐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要推动内涵式发展,这就意味着思政课需要增强针对性和亲和力,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爱上思政课,从而提升教学质量。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4]。在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混合式教学开始被思政课教师所接受,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被普遍运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推广。

1.1.3  网络思政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各方面都能够承担思政育人的职责;全程育人要求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要求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思政课以及各科的教学中,而是应该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协同发力。“三全育人”理念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网

络+思政教育”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技术载体以及实践参照。网络的透明性、便捷性等特性有利于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角色整合起来,多方互动,从而形成思政教育合力,便于全员育人的实现。同时,网络能够时时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思政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做到全程育人。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便于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使得思政教育无处不在却又能够“润物细无声”。

1.2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2.1  受教育者面临的挑战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子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工作要抢占先机。现在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非常强,自律性比较差。在校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甚至在课堂上,学生也热衷于手机网络。不可否认,当前网络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不可分,但如此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有些大学生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不与现实中的人打交道,导致他们很难融入学生群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有的大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整天待在宿舍,不去上课,吃饭就靠点外卖,甚至出现因长时间玩游戏而猝死的现象,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时常出现在新闻上。同时,网络信息监管目前还有很多真空地带,也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制机制。“0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表达欲望强烈,但他们涉世未深,思辨能力尚弱,网络上充斥着非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学生极有可能被一些思想杂音和噪声所左右。基于此,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作出理性选择。

1.2.2  教育者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的掌舵人,他们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在课堂上正面宣传,向学生传播正确的、健康的价值理念,教师的权威性较强、话语权较大。

在网络时代,谁掌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话语权就在谁的手上。因历史原因,我国错失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的好时机,在文化输出、科技、传媒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处于劣势,西方国家凭借着这些优势,掌握着全球信息的主导权。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抱有偏见,极力推销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时不时用他们所谓的民主、人权、自由来抨击我国的国家政策,恶意炒作我国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歪曲事实,混淆视听,严重影响了缺乏理性思维的学生的正确判断,削弱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

1.2.3  教育内容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不太发达的时期,学生生活比较简单,价值观念较为单一,教育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展开。在信息爆炸的5G时代,学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但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政空间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送、生硬的理论学习,脱离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话语体系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思政教育的“说教”模式,缺乏信息、理论传播的趣味性,使得信息、知识的传送与学生之间仍然有隔阂和代沟,不能发挥网络思政的教育作用。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2.1  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政工作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危险丛生的重大斗争;同时,要做好网络信息监管,对于不健康的、低俗有害的信息,要正确引导学生辨别,做好宣传工作,让主流核心价值体系入脑入心,对学校学生的网络言行做好相应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 運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6]。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政工作体系,整合网络资源,高校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齐心协力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打通高校之间信息阻碍壁垒,加强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构筑高效的思政网络育人空间。

2.2  建设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并且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关注点。高校思政课是践行“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责任人。目前,高校普遍师生比没有达到1∶350的核定标准,教师的数量远远低于学生在校人数,很难让教师做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网络信息的可复制性、传播的便捷性能够将一些思政课堂精彩的瞬间推送到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交流,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全方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高校其他行政部门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后勤保障部门。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所有部门通力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协同育人”“三全育人的效果。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不仅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他们具备熟练的网络技能,通过收集、筛选、挖掘网络信息,定位思政教育的工作重点。高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和技能的提升,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业务的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2.3  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新形势,形成精准思政思维

思政教育效果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与日俱增。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思政教育与网络相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发挥网络的思政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的路径。现在的大学生喜欢通过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交流、分享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观念和看法,网络具有较强的融合力和判断力,能够较为准确地研判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效果提供依据。

精准思政指的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介入,在精准思维和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育人活动[7]。精准思政是提升立德树人效果的关键一招。自十八大以来,尤其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以来,全国高校都在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创新上铆足了劲,思政课在高校得到空前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关键问题在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未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考查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不合理等方面。教師无法准确抓取学生的兴趣点,也就没有办法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热情,育人效果固然不理想。要改善以上困境,精准思政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做学生工作时,要有精准思政的理念,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把握思政育人的各个环节。

3  结束语

网络空间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便利。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场所,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果管理不善,学生很容易被误导,导致三观不正,甚至误入歧途。高校教育“立”的是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的是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人。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利用好网络大平台,积极应对网络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充分发挥网络思政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成为中国梦的圆梦者。

4  参考文献

[1]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0L].(2022-02-25)[2022-06-2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54030.

[2] 习近平: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EB/0L].(2016-04-20)[2022-06-23].http://www.cac.gov.cn/2016-04/20/c_1118679396.htm.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A/0L].(2018-04-26)[2022-06-23].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6/content_5286036.htm.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0-07-18].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7] 吴满意,景星维.精准思政:内涵生成与结构演化[J].学术论坛,2019,42(5):133-139.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