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9-21 03:15陈京
理论观察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陈京

摘 要:本研究从南水北调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入手,分析南水北调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通过定量研究和质性访谈来分析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认可度低、影响力低,以及传播、践行程度较低,最后从南水北调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利用新媒体来进行传播等方面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融入路径。

关键词:南水北调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6 — 0066 — 04

一、南水北调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迄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尤其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珍贵的是,在工程建设中围绕决策、建设、移民、库区保护等方面塑造了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造就了感天动地的南水北调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末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开始,南水北调精神就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初步显现并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学者对南水北调精神内涵的认知较为一致,比较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刘道兴等提出的“大国统筹、人民至上、创新求精、奉献担当”的表述[1]。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南水北调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通过南水北调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愛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规模大、跨度长,是整个中线工作的难点。虽然故土难舍,但为了国家大局,库区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朴素爱国情怀,充分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尚的爱国情感。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了解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他在调研中指出,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一盘棋”“集中精力干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做好南水北调移民工作,关键要靠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移民干部。由于工期紧、任务重,移民干部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有多名党员干部牺牲在工作的第一线。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榜样力量将激励着大学生积极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通过南水北调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改革创新精神教育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一鲜明的特点再次得到充分的彰显。建设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总干渠中的膨胀土处理问题、穿黄工程大口径盾构机穿过复杂地质层等难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们把创新置于核心地位,群策群力、勇于创新,攻克技术难关,解决了技术难题,创造了精品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南水北调精神中科技人员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创新精神将激励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身改革创新、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不畏艰难、锐意创新,投身到改革创新实践中去。

(三)通过南水北调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青年学生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更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我国水资源匮乏,南北分布严重不均衡,把南方富余的水调到干旱缺水的北方,南水北调就成了炎黄子孙共同的梦想[1]。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科学规划、详细论证、慎重决策,精心描绘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蓝图。又经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懈探索和精心准备,南水北调工程在新世纪全面进入实施。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充满着艰险与坎坷。南水北调工程管理者们为了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铭记;移民干部们为了实现理想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精神催人泪下;移民群众为了实现理想而舍家为国、大爱无疆的精神感人至深。他们都将激励大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而刻苦钻研、不畏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必能让青春绽放更为绚丽的光芒。

(四)通过南水北调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群众观教育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在南水北调移民工作中,移民干部“把移民当亲人”,换来了真心理解;他们“一切为了移民”,直面矛盾,用心倾听民声,用情化解民忧;他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忘我付出,无私奉献,用行动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了移民群众的贴心人。南水北调精神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血肉联系。新时期社会需求各异,社会矛盾多元,但“执政为民”的信念不能变。执政为民,为的不是一己私利,而是事业发展、百姓福祉。攻坚克难,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力量,脱离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最大威胁。只要心中永远装着百姓,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好的事情。弘扬南水北调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有利于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实证分析

(一)调查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笔者用定量分析和质性访谈两种方法来进行调查。

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对大学生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现状来进行调查。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对南水北调精神的了解程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态度、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等几方面。2020年8月到10月,笔者对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11份,有效回收率为89%。

在质性访谈方面中,主要以学生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主,了解学生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认知状态、思政课教师在日常课堂中是如何融入南水北调精神等,期待从师生双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二)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认知度较低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南水北调渠首作为南阳市的名片之一,在南阳市就读的大学生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认知程度较低。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南水北调精神熟悉并了解的仅有11.39%,有75.81%的学生略知一二。这说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南水北调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大学生只听过南水北调这个工程,但对南水北调精神并不了解。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背景、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的无私奉献、库区保护、移民开发等更不了解。这说明利用南水北调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不够,应深挖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使更多的大学生理解其基本情况及精神意蕴。

2.南水北调精神在高校中的影响力低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会开展一些活动,如专家讲座、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活动等。在调查“你是否会参加学校邀请著名专家开展的南水北调精神的讲座”时,“有时候会”参加的占了67.09%,这说明南水北调精神在高校的影响力不是很高。

在被问到“你是否经常关注和浏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时,“经常关注”的只有7.59%,“较少关注”和“基本没有”的占了一半多,说明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较低。在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南水北调精神的内容,并且感觉南水北调精神距离自己的生活较远,这都反映出南水北调精神在高校中的影响力较低。

3.南水北调精神在高校中的传播和践行程度较低

在被问及“关于南水北调精神,你最关注的是什么”时,大部分同学关注点在“与自身联系是否紧密”;在被问及“你愿意花费多少钱购买关于南水北调精神的书籍和材料”时,“几乎不购买”的占39.1%,这说明大学生认为南水北调精神与自身联系不大,吸引力太小,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目前,在高校思政课中涉及到中国精神的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但在此课程中没有明确提到南水北调精神。这就需要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授弘扬中国精神的章节中,适当增添关于南水北调等地域性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认同感。

三、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第一,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2]南水北调精神如同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建设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在调查的过程中得知,在問及“你认为目前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必要”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必要且有待加强。在问及“你是否喜欢大学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思政课教师是否与你课后交流”,大部分学生都持肯定态度。这说明学生们能普遍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待教师的教学方式给予高度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书本内容的同时应加强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注入。

第二,实施“课程思政”战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思想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探索不能仅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应用好课程、用足课程,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体系,创新话语体系,深度挖掘通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就是在大学专业课(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3]。各科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比如从南水北调工程中移民干部看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职业素养,从移民工作看党的“群众路线”“鱼水情深”故事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南水北调工程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目前,已结合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大国水脉·南水北调”的全校通识课程,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遵循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原则,按照专题对每部分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提炼,然后再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根据相关专题内容选取不同专业的优秀老师来讲解,充分做到“术业有专攻”,保证课程设计生动活泼又引人入胜,在讲历史、讲故事、讲科学、讲环保、讲歌舞、讲美术的过程中渗透了讲政治,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样就打破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

(二)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高校自建校以来在长期的办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校园文体活动及文化环境的总称[4]。要想使南水北调精神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使两者相互融合,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第一,组织大学生参观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在调查中被问及“你认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教师教育和态度”“内容是否丰富”“形式是否多样”。这说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马克思曾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5]思政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的所有教学理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学生具体的实际行动。南水北调干部学院是立足南阳、重点面向河南及中线工程受水区开展南水北调精神和群众路线为主的特色党性教育基地。大学生可以通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音像教学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参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如渠首大坝、丹江口水库、湍河渡槽等工程,切身体验南水北调工程“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工程建设精神;观看主题教育专题片,学习南水北调移民“顾全大局、爱国奉献”的移民精神和移民干部“忠诚担当、攻坚克难”的工作精神,使大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与自身的学习、生活有紧密的联系。

第二,开展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歌舞表演。演讲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南水北调精神,能使广大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使其更完整地了解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好地营造出一种南水北调精神的学习氛围,增强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认可度。另外,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和仪式来进行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歌舞比赛。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挑选出具有意义的节日,组织音乐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以及体育学院的学生进行歌曲和舞蹈创作,将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融入歌舞中,使大学生不仅能陶冶身心,还能从艺术中汲取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利用新媒体弘扬南水北调精神

新媒体时代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传播便利。在被问及“你使用最多的上网软件是什么”时,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在被问及“课余时间您一般关注哪类信息较多”时,排在前三位的是“时事新闻、娱乐八卦、学校公众号”。这说明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对新媒体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那么,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在信息化空间中谋求生存。高校应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学校公众号等渠道来打造南水北调的品牌效应,提升大学生对南水北调精神的认同感和吸引力。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支持和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如高校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通过建立QQ群为新生推送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视频及纪录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南水北调精神;高校教师可以深挖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章节中进行适度融入,也可以通过微课、微视频等形式进行南水北调精神的讲解,在课前课后均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与学生即时互动,既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沟通,又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南水北调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一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它集中体现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总结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新世纪移民安置的“以人为本,和谐搬迁”、工程中的创新突破等伟大实践都是最生动、最现实、最深刻的社会大课堂,为课堂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思政素材支撑。“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都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只有融入鲜活的社会现实,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学生思想相契合,才能引领学生增强使命担当意识。高校教师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来进行融入教学,借助新媒体、互联网+的作用,使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播和发扬在新时代呈现出新面貌,以不断扩大南水北调精神的影响力,更好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参 考 文 献〕

[1]刘道兴.南水北调精神初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11).

[2]习总书记谈高校思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11/

17zt11_xjpjysx/201710/t20171016_316349.html

[3]如何实施“课程思政[EB/OL].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9/349286.shtm id=349

286

[4]匡和平.从校园文化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03).

[5]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08).〔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