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实践途径

2023-09-21 03:15景春晓
理论观察 2023年6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景春晓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式传播党的历史,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的内心,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了解历史和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以史为鉴、知史爱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然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和党史教育现状,探讨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实践途径。

關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6 — 0062 — 04

高校承担着塑造青年一代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以“化雨润无声”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让高校学生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价值理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深度融合,将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的精神力量培育通过思政教育的独特性,灵活运用各种载体和方法,传递到高校学生的价值理念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他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回望过去百年的奋斗征程,眺望未来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目标,如何把党的历史宣传好、学习好,把党的成功经验发扬好、传承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新时期下,高校思政教育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十分必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学习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这既是坚持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守的优良传统,也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202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在持续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基础上,以党内学习带动社会学习,引导全社会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以党的奋斗发展史鼓舞人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年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同频同向。目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迈向关键时期,这时候,社会思想领域日趋复杂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再加上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飞速普及,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为这些思潮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无形中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比如部分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学生逐渐产生文化疑虑,降低文化自信,产生信仰危机。大学是高校青年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高校学生迫切需要正确的思想充实头脑,需要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功能就需要发挥出来,以党史为教科书,以党领导下的社会变迁客观历史揭示现代政治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特殊“密码”,引导高校学生摆正价值观、唤醒红色基因、重拾文化自信,自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二)以党的理论创新史感染人

思政育人,理论当先。理论学习更应与时代同行,顺应时代性的要求。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环境、新情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新民主主义论,再到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以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性功能,以党的理论创新历史为指引,坚定高校学生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立场,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理论发展和创新,让党的理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让共产主义信念真正落实落地。

(三)以党的自身建设史教育人

党的建设是我们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长期推进党的建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在于自我要求的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告诉我们战胜自我方能战胜天下。透过党史,总结党的自我建设、自我革命经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回答好为什么必须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中这个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不惧风险挑战,把党的奋斗精神凝聚起来,往心里走,往脑里走,往实里走,理解党为人民作出的牺牲,不断汲取革命先辈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

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来学习党的历史,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培养历史观念。然而,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仍有明显的疏离,党史教育效果不显著,主要呈现出途径多元化,效果浅层化的特点。

(一)从学校层面分析

许多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以专业划分学习方向,课程安排上更偏向于专业课,纵观大学本科四年的课程安排,思政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阶段,而党史内容涵盖广、更新快,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好党史教育,汲取党的发展精髓,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只能进行选择性教学,不能完整理清全部脉络。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党史教育仅作为思政课堂内容的一部分,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这就大大降低了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仅靠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基本上不能全面、系统掌握党史知识,不能深入理解党史背后的内在逻辑。另外,除专业相关性强的学生,通常只有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有意向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上党课,接受专题党史教育课程。党史教育应是一种面向所有学生的精细化、普遍性课程,不应成为“开小灶式”的个别群体学习。此外,党史教育不仅要满足于“是什么”,更要了解“为什么”,历史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关系,课程课时有限,只能蜻蜓点水式教学,很难自主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历史蕴含的深刻内涵。

实践活动囿于形式。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统一的,但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在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的过程中,许多学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开展了党史校园文化建设,如张贴海报、悬挂条幅等,这种形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展示的内容往往过于单调,只能走马观花式浏览,如“过眼云烟”,实际效果不明显。一些大型的党史教育活动如红歌赛、演讲比赛和红色主题晚会等,学生参与率很高,但往往获奖、看热闹的目的性大于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背后的故事无人探究,党史教育也就停留在了表面。在日常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主题实践教育深度不够,内涵不深,参观党史教育基地范围有限等问题,往往打着名号,但失去了实际效果,教育不长久、效果不理想。

网络学习存在弊端。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下,高校适应时代要求,希望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组织教学,比较普遍的是许多高校制作慕课、微课、微电影,吸引学生学习,这是学生普遍喜欢且参与度最高的。此外,也有高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在线的学习方式,通过设置答题、积分、排名等形式,吸引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在线党史教育,这种在线学习获取信息海量,也十分便捷,但获取的知识过于碎片化,在线学习的内容仍然是灌输式的讲授,这种方式收效甚微,同时,网络上负面信息层出不穷,在考验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同时,也在考验学生的辨别能力,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不良思想蛊惑、扭曲。

(二)从教师层面分析

高校思政课程仍处在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阶段,老师说学生听,一对多,教学方法单一,讲解内容枯燥,讲课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规定时间讲授规定内容,仅把思政课程作为国家政策的“传话筒”和“扩音器”。大多教师受限于课程和时间安排,只能“赶进度”,不得已加快步伐;有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加之自身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讲课中只能照本宣科,与现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格格不入。课程内容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

就目前的师资结构而言,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师很少一部分是党史专业相关的教师,专业教师的学术视野和理论框架使其能够对党的历史进行全面而精致的过程性介绍和评价,但缺乏从理论层面系统进行规律总结和反思的能力。缺少协同育人意识,没有注意与其他课程的配合作用,从事党史教育工作的大多属于其他专业课程老师兼职,承担着公共教学,且长期进行重复性单调性的教学,没有更多时间研究和学习,无法适应历史时代性的发展变化。

(三)从学生层面分析

高校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欠缺,受限于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很多学生未通过高中阶段“打基础”,党史基础知识匮乏,在大学中接触到党史教育,主觀地认为只需大概知道党史发展历程即可,不考试没有记住的必要性。很多学生将学分看作学习的目的,思政课程考试往往是开卷考试,因此,产生“只要临阵突击,顺利拿到学分就可以”的错误思想。此外,初入高校的大学生忙于享受大学生活,从高中的束缚中突然解脱,自律意识差的就开始在课堂上玩手机、看闲书等,积极性低、专注度低,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难以保证。临近毕业的高校学生往往考虑就业和毕业之后干什么,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学习思政课程往往心不在焉。

三、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途径

经过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多方面开展“党史教育+”,紧抓课程、实践、教师三方面,使党史文化与实践相结合,与日常育人相结合,营造知党爱党的浓厚氛围。

(一)党史教育+课程

思政课是党史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积极探索将党史教育创新性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教育内容上符合大学生知识诉求和兴趣所在。

设置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提高党史课程的占比,同时增强教学趣味性和现实性。课程设置上除了基本理论知识、历史知识外,还要紧跟时事新闻,与热点讨论加以结合,强化“案例教学”。教师应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找寻适合的案例,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及时对其疑问进行解释回应,加以正确引导,形成正确三观和认知,增强师生互动,产生信服感。同时,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为每个小组设定课题和项目,小组通过调研合作,深入研究学习某一主题,增强参与度和竞争性,增强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考核上也要注意多样性,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开卷纸质答题方式,可以采取“课外实践活动”“课题项目答辩”“过程考核”等方式,结合系别学生特点,灵活性作以调整,最大化检验学生学习成效。

在课程考核和学分管理中,要提高学生日常实践活动占比,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和内容设定,量化考评分值,而非单纯的“评卷子论分数”“参与即给分”。考核内容也要侧重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避免评分主体单一和给分等级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二)党史教育+实践

增强学生主体性,提升学生学习党史主动性,坚定信念跟党走。开展第二党史教育课堂,将党史融入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持续加强总结提炼和转化运用,组织学生去革命圣地、红色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等地方进行参观、旅游,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亲身体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怎样站了出来,引领全中国千百万革命志士,走群众路线,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挽救了中华民族。开展“青春告白祖国”活动,发挥学生主创性,组织开展多样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重视实践教学,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更具开放性,渴望了解接触社会,应更注重实践,提高教育趣味性、感染力和实效性。创新活动方式,加强实践引导。组织、鼓励学生采访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等,听他们“口述历史”,与他们交谈,还原历史场景,拉近距离,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利用好本地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本地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教学素材,将区域特色融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临汾曲沃党史教育基地“百年正是风华正茂”课程,开展红色励志教育,学生分组参与支部成立、支部歌曲、风采展等,还设有百年大事记标记的竞赛,有效引导学生了解、模拟党支部的发展历程,了解党史,记住党史,各展风采。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景点、革命旧址,讲解革命先烈红色故事等,加深“红色记忆”,增强兴趣,提高参与热情。

以节庆为时间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故事大赛、文艺演出,每年新生排演党史系列剧目,音乐舞蹈史诗等,定期推出展演,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度,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又能接受到党史教育。

利用好校园环境宣传,建设党史长廊与公共场所党史宣传专栏,增强吸引力,营造浓厚的党史文化氛围。常态化用好校园传播载体,专设党史时间段,播出《党史百年天天读》《论中国共产党史》《党史人物事迹》等,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党史教育。

充分发挥网络便捷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网上展览馆、展厅、挑战答题、角色扮演、观看大型相关剧目等,对线上内容进行审核,确保正面宣传,减少负面影响。增设互动交流平台,探索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学习机制。

(三)党史教育+教师

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进来、走出去”配优配强教师队伍,提升党史专业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人文素养。科学化、规范化培养和招收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引进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扎实的多层次党史人才,综合考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配备,实现年龄梯次配备、任职经历复合、专业特长互补,使教师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課教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发展一批党史研究的专业学生,学生毕业之后将优秀者给予留校机会,进行专业培养,鼓励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壮大师资队伍。

提升高校思政党史教师教学质量。“传道者自身应明道、信道”,教师要成为党史文化的专业传播者,就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认真研读系列著作和理论书籍,广泛涉猎各门学科,提升专业素养,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探索整合新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高深,社会问题真实,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认知,由此及彼,促进理解融合。同时,思政党史教师要扛起重任、践行责任和担当,牢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树立和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著、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紧跟新媒体发展的速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阐析社会问题,熟练应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以独特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用理论阐释能力、实践综述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征服学生。

整合思政教育课程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发力,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力量,在关注、引导、教育大学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除上课外,也要多关注学生,经常根据近期热点问题进行讲解,与学生深入交流,成为成长导师;辅导员更了解本系、本班学生,要加强党史文化学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学生特点,着眼学生需求,对学生日常加以指导和关心。同时鼓励多学科参与,挖掘其他学科中蕴含的党史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提供方位全、范围广的思政教育。因此,要把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高校思政工资的重中之重,整体规划、统筹推进,选优配强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辅导员的示范作用,选配一批结构合理、能力过硬、专兼结合的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努力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凝聚思政教育工作合力,不断提高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参 考 文 献〕

[1]王英.大力增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N].唐山劳动日报,2021-02-26(05).

[2]宋娜.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2):37-38.

[3]曾茜,喻浩.从习近平系列讲话发掘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元素[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3):24-26.

[4]黄冰凤,杨源.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2):8-13.

[5]孙志方,胡茜,李杨.大学生党建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06):54-59.

[6]宋鑫.党史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J].党史博采(下),2020(10):61-62.

[7]李妙婷.“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J].大陆桥视野,2020(10):110-111.

[8]张志伟.当前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07):76-79.

[9]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7-22.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