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毛泽东在江西的调查研究

2023-09-22 20:23张丹
党史文苑 2023年9期
关键词:土地法寻乌富农

张丹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注重调查研究。特别是毛泽东,他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可以说,我们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和作风,是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实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据统计,在建党初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开展调查研究的地域涉及萍乡、吉安、赣州、新余等地,形成文本的调查研究有13个,其中以“调查”命名的文本有7个,留存至今的文本有11个。

没有形成文本以及遗失文本的调查研究

没有形成文本的萍乡安源考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毛泽东便对汉冶萍公司、萍乡煤矿有过了解。1920年11月下旬,毛泽东在萍乡待了大约一星期,便深入城乡调查访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虽然作为中共一大代表,但从事工人运动,对他来说仍是件陌生的事情。1921年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支部书记毛泽东决定走进矿场,接近产业工人,组织工人运动。10月下旬,毛泽东来到安源路矿进行工人状况的调查研究。在安源路矿考察期间,毛泽东深入矿井、工棚之中,以交朋友的方式同工人谈心,了解工人的痛苦和受压迫的情形,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号召工人团结起来推倒压在头上的“大山”。12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安源考察。一连几天,毛泽东白天深入矿区各处,广泛地接触工人,晚上又经常和工人交谈至深夜。自1920年11月至1925年9月安源惨案发生,毛泽东先后多次到萍乡考察工人生活状况,为指挥和领导安源工人运动提供决策依据。遗憾的是,迄今尚未发现毛泽东在其间形成的专题调查报告文本。

遗失文本的《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刚到茨坪不久,就开始作农村调查。毛泽东的调查采用个别访问和开座谈会两种方法。他先拟出问题,亲自主持座谈会,会后亲自整理材料,取名为《宁冈调查》。1928年2月下旬,毛泽东又在永新的秋溪乡一带搞调研,写了《永新调查》。两份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田地分配、地租、地价、工价等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由于战争条件和环境恶劣,一些调查报告丢失了。对在严酷革命战争环境下所做的调查研究工作及形成的调查报告,毛泽东有着极为深刻的记忆。1961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感慨万千地谈到:“上井冈山后的两次典型调查材料也损失了。损失了别的不伤心,损失了这些材料我比较伤心。”这里提到的“两次典型调查材料”,就是指《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

基于调查研究主持制定的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3、4月间,在工农革命军进入湖南酃县的中村和桂东县的沙田时,毛泽东在两地通过访贫问苦、召开诉苦会和斗争会等方式发动群众,然后插牌分田,进行土地革命的最初尝试。同年夏,朱毛会师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发展到了全盛时期。为了取得分配土地的经验,毛泽东曾多次深入农民中间进行调查研究。1928年12月,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整部法律行文不足1000字,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权利。

《兴国土地法》。1929年初,毛泽东等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前往赣南、闽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进驻兴国县城,在这里调查兴国的政治、经济情况,翻阅县志并向群众了解兴国的历史及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全文约800字。《兴国土地法》与《井冈山土地法》相比,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原则性的改正更加符合土地革命实际。

以听汇报方式形成文本的调查研究

《分田后的富农问题》。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罗坊听取了王怀、陈正人关于永新及北路行委管辖地区的富农与贫农、雇农在土地革命中斗争情况的报告,写出《分田后的富农问题——永新及北路的情形》的调查材料,约1000字。这份调查材料,反映了苏区分田后存在着的富农问题,为苏区对富农政策的调整以及对富农的斗争提供了依据。

《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1930年11月,毛泽东记录了12日赣西行动委员会及15日省行委擴大会两次会议中到会代表的报告,约2700字。通过这次调查,毛泽东清楚地掌握了赣西南土地分配的情况和土地斗争的基本面貌。

《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以总前委代表的身份参加江西省行动委员会会议,会上所作的记录材料不足1500字。材料中记录了参加会议的陈毅、陈正人、马铭诸等人的报告要点。毛泽东的记录要点是零散的,他提示说:“有许多只有我自己看得懂。”但基本思想是要正确解决农村中富农问题,坚持“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达到团结贫农、雇农,限制富农的土地革命政策和目的,这为纠正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提供了有力证据。

《分青和出租问题》。1930年11月15日,毛泽东以总前委代表的身份参加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在吉安召开的扩大会议,亲自记录形成这份材料。毛泽东在材料中记录了分青和出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拥护群众分青要求的主张。这篇记录材料,是毛泽东对江西苏区土地革命中具体问题的政策规定,是对两个土地法的补充。

亲自撰写文本的调查研究

《寻乌调查》。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进入赣南,攻克赣粤闽三省交界的寻乌县城,在时任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开展了为期20余天的社会调查,这是毛泽东早期大规模的一次调查活动。他此次调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了解中国的富农问题和小城市的商业问题,通过对寻乌的调查,即可对赣南、闽西的基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1931年2月,毛泽东在宁都县小布镇,抽空将此次调查的资料整理成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寻乌调查》共5章、39节,对寻乌县的地理交通、经济、政治、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考察分析。通过调查,毛泽东懂得了城市商业情况,掌握了土地分配情况,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确立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原则,提供了实际依据。《寻乌调查》是一篇体现实事求是精神的光辉著作,也是学习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经典教科书。寻乌调查后,毛泽东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原篇名为《调查工作》),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

《兴国调查》。1930年10月底,毛泽东在新余的罗坊镇开了一个星期调查会,实地调查了从兴国县出来当红军的傅济庭、李昌英、温奉章、陈侦山、钟得五、黄大春、陈北平、雷汉香8户兴国农民的家庭情况,主要了解土地斗争后农村的经济和政治情况,写下了《兴国调查》,全文约4万字。毛泽东评价此次调查较之“历次调查要深入些”,通过调查肯定了土地斗争中哪些政策是正确的,批评了哪些是错误的,这是寻乌调查中没有做完全的。

《东塘等处调查》。1930年11月上旬,毛泽东从峡江到吉安布置部队撤退,途经吉水县的东塘村、大桥村和吉安县的李家坊、西逸亭等地,利用吃饭、休息和夜宿的时间,了解村乡两级苏维埃政府在土地斗争中的组织和活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写下了《东塘等处调查》,全文约4500字。毛泽东说,“在这次调查前,我对于那些情形的观念是模糊的”。调查后发现,“哪晓得实际情形完全两样”!毛泽东的调查及其认识,对纠正乡村分田的偏差,克服高级机关工作人员中的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木口村调查》。1930年11月21日,毛泽东对吉水县南区第八乡木口村调查后写的调查报告,全文约1700字。针对该村当时一下杀掉7个反动分子,包括小地主、富农各3人,流氓1人的情况,毛泽东作出小地主、富农当土地革命深入时,有许多人会走向反革命的结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这7个人是否每人都应该杀的问题。这对当时认识农村的阶级斗争情况,以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长冈乡调查》。1933年11月,毛泽东写的一篇调查报告,全文2万余字,分19个项目进行考察,涉及长冈乡苏维埃工作的各方面。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将这个报告的油印单行本发给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单行本的题目是《乡苏工作的模范(一)——长冈乡》。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 影

猜你喜欢
土地法寻乌富农
“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农民合作社带农富农作用增强
尉氏:葡萄产业富农家
2021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来了
春风里,奏响助农富农曲
纪念毛泽东寻乌调查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张子炀
关于惠州候鸟湿地生态园林的土地规划问题
寻乌画卷
海一居果真是一顆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