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中国共产党早期民主建政的典范

2023-09-22 20:23刘远生周慧芬
党史文苑 2023年9期
关键词:遂川工农兵遂川县

刘远生 周慧芬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毅然担负起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使命。面对城市暴动受挫的现实,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开启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毛泽东亲手创建了第一个具有实质内涵的县级工农兵民主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开创了民主建政的新模式,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县政权建设树立了典范。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之际,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遂川建政的革命实践对新时代人民民主政权建设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权的初步探索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强调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随后,党中央分派干部赴各地发动武装起义。虽然大多数起义因敌我力量悬殊、领导者决策错误或客观条件不成熟以失败告终,但这些探索实践为以后红军和根据地的大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毛泽东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起初也坚定主张“用俄式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苏维埃政权。大革命时期,他经过调查研究,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的思想。1927年8月下旬,在秋收起义准备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暴动建立的“政权是工农的,不是纯粹无产阶级……应竭力宣传和建设工农政权”。对当时党内普遍存在的照搬苏联模式建政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会上,他还特别强调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用枪杆子夺取和建设政权的重要性。

秋收起义受挫后,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果断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在文家市召开前敌委员会,决定停止进攻大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农村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领兵进驻茨坪,开启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

1927年11月18日,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攻占了茶陵县城。旧军阀出身的团长陈皓进城后既不发动群众,也不做筹款工作,仍像旧政权一样向群众派捐派款。群众不满,说是“同旧军队、旧政府相比,‘换汤不换药’”。毛泽东在宁冈获悉情况,批评陈浩等人的错误,主张打碎旧的县政府机构,充分发动群众,建立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农兵政权。进驻茶陵的工农革命军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于11月28日建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推出工人代表谭震林担任政府主席,湘赣边界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诞生,井冈山开始进入建政阶段。然而,新政府还来不及开展深入的工作,湘敌来攻,接战不利,工农革命军只好撤出茶陵,折回井冈山。

回到井冈山,毛泽东对茶陵建政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茶陵建政的两大缺陷:没有做群众工作,没有打土豪筹款。并规定和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第三、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这三大任务的第一次贯彻落实并取得卓越成效,是在遂川。

毛泽东创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树立民主建政的典范

1928年1月5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因反动势力的谣言蛊惑,老百姓早已躲避,县城变得冷冷清清。为打开局面,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迅速恢复地方党组织,建立中共遂川县委,并以中共遂川党组织在大革命失败后保存下来的六支枪为基础,组建遂川赤卫队。在遂川建政过程中,首次执行“三大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革命实践,取得“星火燎原”的成效,为中共早期民主建政树立了典范。

(一)首开大规模群众工作先河,依靠群众民主建政

“部队真正做群众工作是从遂川开始的”“部队做群众工作搞出经验也主要是在遂川”。毛泽东汲取茶陵建政教训,同时根据当时群众长期受土豪劣绅压迫,对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领导县委和县赤卫队,在全县城乡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自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群众工作先河,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

宣传党的主张,消除群众疑虑。为增进群众对党和革命军的了解,消除他们的疑虑,毛泽东指示部队组织专门宣传队,深入县城及各乡村开展群众工作。宣传队在大街小巷刷写“工农革命军是穷人的队伍”等通俗标语,宣传工农革命军的性质和主张;或主动登门入户,找群众谈心,“把革命政策送上门去”“用自身经历和感受教育感化群众”;或召开积极分子会议和群众大会讲述工农革命军政策,破除反动势力的谣言。群众见战士们说话和气,商店也被保护得很好,逐渐消除了疑虑。有群众开始主动为工农革命军带路,提供土豪劣绅的情况,不少青壮年还要求参加工农革命军。

唤醒群众觉悟,激发群众参与。由于长期的封建压迫,劳苦大众一直存在着“宿命”“八字”等封建迷信思想。毛泽东教导遂川县委开展群众工作时,要求“第一步进行打破‘宿命论’的教育”,帮助群众破除迷信思想。毛泽东给县委上课,“经常讲没有什么神,没有什么菩萨,没有什么‘八字’,要靠自己”,还风趣幽默地说,“今年几个月光景,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一齐倒台了。难道这几个月以前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还大家走好运,坟山都贯气。这几个月忽然大家都走坏运,坟山也一齐不贯气了吗?”启发群众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第二步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力量”,使他们懂得,穷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穷人是能够打天下、解放自己、坐天下的。农民的阶级意识被唤醒,革命觉悟提高了,战士们“只要把红旗一举,后面就汇成一条人的洪流,男女老幼挑着箩筐,扛着扁担背着口袋,一边走,一边招呼路旁人:走呀!跟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去!”

關心爱护群众,赢得群众拥护。攻占遂川县城时正值年关,正是地主逼债的时候,许多穷苦农民被逼得家破人亡。为此,毛泽东领导了全县性的打土豪斗劣绅群众运动,把粮食、猪肉、衣物用品分给贫苦群众,让他们扬眉吐气,过了个翻身年。1928年1月14日,毛泽东还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打掉了草林圩沿途的各路关卡,查封了黄礼瑞等四大土豪的店铺及大量货品。随后召开大会,首次宣布保护中小工商业政策,允许中小商人自由贸易,令草林圩场迅速恢复了正常贸易,市场氛围达到空前活跃。圩场的繁荣,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粉碎了敌人经济封锁,有力支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草林圩成了湘赣边界的第一个红色名圩。

工农革命军在遂川分兵下乡期间,毛泽东了解到部队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为进一步教育队伍,强化纪律意识,维护百姓利益,1928年1月25日,继1927年10月在遂川荆竹山首次提出“三条纪律”之后,毛泽东又在县城李家坪首次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要求军队对群众秋毫无犯。

曾任遂川县委书记的陈正人回忆,“由于毛主席每时每刻都密切关心群众的疾苦,和群众息息相关……群众只要听到是毛委员的兵来了,不管是日是夜,都自动走出家门,热烈欢迎报信,带路报信,筹粮献草,报名参军,军民关系亲如一家”。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遂川的群众工作实践,切实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思想,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发轫之作。

(二)制定施政纲领,以法定形式确立民主建政

毛泽东亲自指导制定《临时政纲》。在筹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期间,毛泽东教导遂川县委,首先要让群众懂得工农兵政府是干什么的。为此,他拟定了一个社会调查提纲,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阶级关系、群众生活状况、社会风俗习惯等,并指示遂川县委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草拟一个“施政纲领”,反映工农群众的愿望要求。陈正人将拟出的初稿送呈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用群众语言认真作了修改。修改后的施政纲领称《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以下简称《临时政纲》)。

《临时政纲》确立民主建政的程序和宗旨。《临时政纲》共30条(现有资料仅存24条)。确定全县各级工农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为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临时政纲》第6条规定:“全县工会、农民协会、工农革命军的组织到了全县以上的时候,应立即召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并选举正式人民委员会,为全县执掌政权的机关。”《临时政纲》对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的擘画,为后来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制度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深刻影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运行模式。

《临时政纲》还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保障工人、农民、士兵及妇女、儿童和其他平民所享有的权益,明确对剥削阶级和反革命派剥夺其相应的权利并加以严厉惩治和肃清。《临时政纲》第1、2条规定:“凡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平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罢工的绝对自由”。但对于剥削工农利益和危害本政府地位的反革命派一概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和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罢工的自由。充分体现了新政权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性质和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里程碑。

《临时政纲》历史影响深远。《临时政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代表工农群众利益的施政纲领,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临时政纲》一脉相承,都继承了遂川《临时政纲》确定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和保障工农群众及妇女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等内容。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其具体内容在相应的历史阶段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完善了政权组织形式,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为行使各级政权的机关。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条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三)工农翻身掌政,人民政权为人民执政

挑粪农民当县长,工农翻身做主人。经过半个多月的宣传发动和武装暴动,各区、乡基层工农兵政府和各种革命组织基本建立,在此基础上,1928年1月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在县城李家坪召开。毛泽东亲自为大会修改对联,上联是“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下联是“看今日我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大会由陈正人主持,民主推选贫苦农民出身、“前几天还在挑大粪”的共产党员王次淳为县工农兵政府主席,毛泽东亲手将工农兵政府大印授予王次淳。陈正人宣布了《临时政纲》和选举产生的政府各级组织机构负责人名单以及县农民协会、县总工会、县赤卫队负责人名单。大会最后对大劣绅郭渭坚进行了公审和处决。劳苦工农翻身作主,扬眉吐气。

以《临时政纲》为指南,工农兵政府执政。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是以《临时政纲》为指南,由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政权机关。代表大会选举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会选举常委,常委会产生主席。县政府内设机构包括“土地部、教育部、裁判部、劳动部、军事部、财政部、秘书室”等办事机构,分别领导全县各项具体事业。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依《临时政纲》规定要求,开展新政权的建设,履行执政为民的职责。

1928年2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遂川县委、县工农兵政府遵照毛泽东指示,成立了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在遂川县工农兵政府领导下,新遂边陲特区政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筹备军需物资,修筑哨口,建立递步哨,创办区乡两级公卖处,还组建赤卫队,专门负责遂川、永新两县交界的防务工作,为营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保障军民利益作了大量重要工作。现存的一些训令、公告等政府文件,清晰地反映了当年县工农兵政府为民执政情况,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地处偏隅的山区遂川县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是毛泽东亲手缔造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处在社会最底层的遂川工农大众第一次推翻剥削階级的统治压迫,建立起自己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广大工农群众不仅从经济上开始摆脱地主豪绅的剥削,也从政治上翻了身,获得了解放,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主权利。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执政的第一次成功预演,毛泽东开创的遂川建政模式为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边界的宁冈、永新、莲花、酃县等其他各县红色政权的建立树立了典范。当年担任湘赣特委书记的谭震林在回忆录中讲道:“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毛泽东同志还主持制定了施政大纲30条。相当完整地体现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方针和任务,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成为井冈山地区和后来赣南、闽西等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初步蓝本。”

毛泽东创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形成的宝贵经验,是我们过去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未来继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创建,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促使毛泽东“引兵井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井冈山边界六县都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其间都建立过党的地方组织。工农革命军上山后,每到一个地方,首要工作就是恢复地方党组织。后来,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又成立了边界最高领导机关——湘赣边界特委,领导各县的党组织工作。在秋收起义前委、边界特委、边界各县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党的主张深入人心,动员和凝聚起边界工农群众的强大力量,使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顺利开展,红色割据区域不断扩展。正是有边界党的集中统一的坚强领导,才确保了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

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要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發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坚持人民至上,筑牢人民政权的强大根基

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毛泽东在领导创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事业而斗争,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拥护和大力支持。他不仅要求部队和地方党组织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关切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而且自己带头做,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军规军纪和施政纲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新政权,无一不站在人民立场,体现和反映了群众利益。也正因如此,建政过程才能唤醒工农千百万,赢得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大力支持。党的组织和人民军队不断壮大,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展,革命事业在强敌的进攻中节节胜利。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遂川开创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三)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践行者。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思想。在领导遂川建政期间,毛泽东心怀共产主义理想,脚踏中国革命实地,一系列革命创举彪炳史册:开创群众工作实践;首颁“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军规;制定第一部《施政纲领》;开辟第一个红色圩场,首次提出保护中小工商业政策;首创游击战术“十二字诀”原则;创建第一个具有实质内涵的工农民主政权等。在以宁冈、遂川、永新为核心区域的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探寻到了一条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探寻研究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探索实践,就是要在深入研究人民政权建设的历史脉络中,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筑牢思想政治基础,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

(作者刘远生系遂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慧芬系遂川县委党校校长)

责任编辑/曾莎莎

猜你喜欢
遂川工农兵遂川县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遂川县政府倾力支持工人文化宫建设
遂川板鸭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靠山吃山”吃出新花样 江西省遂川县脱贫攻坚见闻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工农兵大学毕业的不好分配
江西遂川县启动首部茶志编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