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冗余、人力资本专用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3-09-28 05:56王花云廖凌风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用性动态性校企

王花云,马 俊,廖凌风

(1.广西财经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530000;2.广西财经学院 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530000;3.广西财经学院 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 南宁,530000)

一、研究背景

广西是链接中国与东盟的门户通路,充分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帮助广西在“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广西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产业对接不够精准、人才培养质量偏低,难以支撑广西的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因此,结合广西的产业需求特点,研究广西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对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广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RCEP 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往研究表明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1],目前中国也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如工学交替式、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顶岗实习式、企业实践式、产学研结合式等。中国职业教育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面临着合作层次较浅、合作周期较短、合作收益不佳等问题[2],主要原因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以往研究多将企业缺乏合作动力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种:第一,校企合作的收益较差,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获取利润,是否能够在校企合作中获取收益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源泉[3],当企业无法从校企合作中获取足够收益时,企业的合作意愿会降低[4];第二,校企之间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是导致校企合作困境的重要原因[5];第三,较高的离职率使企业很难留住已经进行了特殊培训的专用性人力资源,致使企业利益受损,实证研究也表明企业与毕业学生离职率较高的高校进行合作的意愿较低[3]。

组织冗余是企业内部超出实际需求的资源,是一种能够被企业管理者再利用的资源[6]。苟建华[7]研究发现,企业很少设置专职部门来推动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尤其是那些缺乏组织冗余的小型企业更愿意通过非正式或短期培训满足即时需要;相反,拥有较多组织冗余的大型企业更愿意为实习生提供有组织的职业培训,也有能力对职业培训进行大规模投资[8]。上述文献虽提到了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的影响,但尚未对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也未解释组织冗余通过何种机制影响校企合作水平。此外,以往研究还表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是获取专用性人力资本[9],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可能性越高,企业越倾向于与高职院校开展深度合作[10]。专用性人力资本是员工通过在职培训而获得专属于某类企业的职业技能,这种技能具有较强的不可转换性[11],因此在稳定环境中专用性人力资本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但现有文献尚未研究专用性人力资本在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的作用机制,也未论证环境动态性对上述关系的影响。

鉴于以上研究不足,本文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冗余如何影响广西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水平?组织冗余是否通过人力资本专用性影响校企合作水平?组织冗余和人力资本专用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动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可能会产生以下创新和贡献:第一,本研究从组织冗余视角出发,构建了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研究框架;第二,检验了组织冗余和人力资本专用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解释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形式化、短期化的根本原因;第三,从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揭示了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为解释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探索了环境动态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调节效应,为企业或高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时机选择上提供了指引。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

深化校企合作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持大量的冗余资源,才能源源不断投资所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资源理论认为组织冗余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企业所需资源之间的差值[12],较多的冗余资源使管理层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战略选择[13]。当组织冗余较多时,企业管理层可能会进行一些风险投资或公益投资,如开展校企合作;反之,当组织冗余较少时,企业管理层会优先投资公司的基本战略,而且在项目决策时也会更加谨慎[12]。因此,只有当企业拥有较多冗余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校企合作进行实质性投资。

委托代理理论也认为,较多的组织冗余会驱使管理者追求多元化发展、分散投资、以及各种各样的“面子”工程,而非局限于经济效益[14]。一般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当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大于收益时,企业缺乏校企合作动力,这时的校企合作是形式的、表面的、短期的[15]。而冗余资源使企业关注通过校企合作赢得社会声誉,实证研究也表明冗余资源可以使企业考虑在校企合作上的资源部署[16]。鉴于上述观点,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拥有的组织冗余越多,校企合作的水平越高。

(二)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中介效应

人力资本专用性具有稀缺性、无法复制、难以替代以及高价值等特点,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之一[17]。专用性越强的人力资源,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内部培养,因此获取专用性人才是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10]。从公司的治理结构上看,人力资本专用性的程度决定着企业是从市场招聘人才还是在企业内部培养人才或是通过校企合作来获取所需人才[10]。详细地说,就是企业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需求较高时,企业倾向于参与到高校人力资本生产过程中,并对这一过程施加某种控制或影响。实证研究也表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越强,企业越倾向于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3]。并且,由于人力资本专用性很难无损耗地转移到其他企业,那些具有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更容易在特定领域提高生产率,因此企业愿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增加投资,以确保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培养[18],正是这种追加投资的行为使校企合作双方建立起紧密联系。

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包括员工培训、知识积累和技术学习等[11],而在组织冗余充沛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对员工培训的投资会增加,人力资本专用性的锁定效应也越大,那么校企合作也会越紧密[19]。专业知识的积累大多通过教育和“干中学”获得,一般来说,教育提供通用人才,而“干中学”塑造专用人才,因此顶岗实习是培养人力资本专用性的重要途径[20],那些拥有较多组织冗余的企业不仅能为校企合作中的学生提供实践的设备,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快速成长为专用性人力资本,进而为企业服务[11]。并且,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专用性的重要策略[21],而拥有较多冗余资源的企业更有能力为员工提供更多培训,从而诱发员工的组织承诺,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投资风险,使得校企合作突破形式化、短期化。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人力资本专用性在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起着中介效应。

(三)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无论是企业还是高职院校均处于开放的环境中,校企合作势必会受到动态环境的影响。环境动态性是外部环境变化的频率和程度[22]。环境变化程度越大,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越高,此时企业需要预备充足的资源来应对环境变化[23],因此组织冗余被称为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缓冲剂[6]。这意味在动态环境中更多的冗余资源被用来应对环境变化,而非投资校企合作,因此在动态环境中,校企合作的水平可能会降低。以往研究也表明,原有的资源在动态环境中逐渐丧失了价值,为维持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势必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发展战略中[24-25]。以上学者的观点表明,企业在动态环境中可能会减少对校企合作的投资。

同样,在动态环境中,人力资本专用性会加速贬值,意味着人力资本专用性产生的价值会缩小,此时企业倾向减少对员工的培训投资,现有研究也表明高度动态的环境会挫伤企业对人力资本专用性的投资积极性[26]。此外,企业可能需要调整战略方向来适应环境变化,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具有一定的刚性,这可能阻碍企业的战略发展。因此环境变化越快,人力资本专用性对校企合作的正向影响越小。相反,在静态环境中,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价值维持时间较长,此时企业愿意加大校企合作水平来培养人力资本专用性。尤琳[27]研究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军事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的环境不确定性会导致军事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3: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着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

假设4: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着人力资本专用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

图1 理论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一方面可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为广西经济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深化校企合作,广西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形成的数字资源为研究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高管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这是因为是否参与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水平是由企业高层或者人力资源部门决定的。为了能够获取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数据,调研小组首先与广西39 所高职院校的教务处取得联系并获取了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名单及联系方式,然后通过电子邮箱发放了123 份电子问卷。其次,调研小组通过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相关部门获取了2016—2020 年期间曾经入驻创新创业相关部门的企业名单(共计176 家)及其联系方式,经过允许后发放96 份电子问卷;再次,高职院校经常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调研小组通过技能大赛中的一些老师的帮助,向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相关人员发出电子问卷77 份。经过2 个月的时间,共计发放问卷296 份,实际回收问卷225 份,删除无效问卷24 份,最终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为201 份。

对有效问卷进行了以下几个特征的统计分析。就企业类别而言,劳动密集型的占52%(105家),技术密集型的约占8%(16 家),资金密集型的约占40%(80 家);就企业规模而言,大型企业约占12%(25 家),中型企业约占23%(46 家),小微企业约占65%(130 家);就校企合作时长而言,合作时间超过5 年的约占12%(24 家),合作时间大于1 年小于3 年的企业约占67%(135 家),合作时间小于1 年的约占21%(42 家);就校企沟通的频度而言,约28.4%的企业与合作院校进行频繁沟通,而其他的企业与合作院校的沟通频度一般或较少。为检查数据的回应偏差,本文利用T 检验比较了第一个月回收的159 份有效数据和第二个月回收的42 份数据,T 检验结果不显著,表明数据的无回应偏差不严重[28]。

(二)变量定义及测量

论文中所有的变量均使用已有量表进行测量,这是因为已有量表经过学者们的反复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而且相比开发新量表而言,使用已有量表可节约大量时间。量表中所有题项均使用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的七分制李克特量表进行衡量,然后利用测量题项的简单算术平均数测量变量。

因变量为校企合作水平。本研究利用殷志扬等[3]的量表来测量校企合作水平,此量表包含“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认(SEC1)”“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SEC2)”“与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开发(SEC3)”和“参与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SEC4)”4 个题项。

自变量为组织冗余。组织冗余是企业中未被利用的资源,也被称为闲置资源[29]。多数研究使用财务指标测量组织冗余,然而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即使财务指标相同,资源的充裕程度也有很大差距[30]。鉴于此,本研究使用蒋丽芹和李思卉[29]使用的量表,量表主要包括“设备和厂房是否充裕(OS1)”“是否开展风险性项目(OS2)”“拥有资源和实际所需资源的差额(OS3)”和“用于培训和奖励员工的资源是否充足(OS4)”4 个题项。

中介变量为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是人力资本专用于特定企业且在特定企业才能实现价值增值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越强,越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3]。本研究利用Lepak et al.[31]开发的量表测量人力资本专用性,此量表包含“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上广泛获取(SHC1)”“难以替代(SHC2)”“具有独特的价值(SHC3)”“难以模仿和复制(SHC4)”“能够满足公司特定需求(SHC5)”和“能够筑起与竞争对手的差异(SHC6)”6 个题项[3,31]。

调节变量为环境动态性。环境动态性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频率和程度[25]。本研究使用“产品/服务更新速度(ED1)”“技术发展(ED2)”“市场需求和客户变化(ED3)”和“预测竞争对手策略的难易程度(ED4)”4 个题项测量环境动态性[32]。

控制变量可帮助模型更好地拟合数据,使研究者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但本身不具有结构性解释[33]。为更准确地解释研究结果,本研究选用行业类别、企业规模、企业性质、校企合作时长和校企沟通作为控制变量,其中行业类别设置了以劳动、资金和技术为主三个选项,企业规模按照企业营业收入划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四个选项,企业性质按照经营主体划分为国有、私营、外资企业三个选项,校企合作时长设置了小于1 年、1—3 年(不含)、3—5 年(不含)和5年及以上四个选项,校企沟通设置了很少、较少、一般、较多和很多五个选项。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呈现在表1 中。参考Nunnally[34]的研究,Cronbach’α 和组合信度大于0.7 时,量表的信度是可以被接受的。本研究中组织冗余、人力资本专用性、校企合作水平和环境动态性的Cronbach’α 和组合信度均大于0.7,意味着量表的信度水平是可以被接受的。对于效度,本研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FA)对测量项进行降维处理并试图寻找变量之间的结构,结果显示KMO 为0.891,大于0.7,而且Bartlett’s 球形检验值显著,表明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提取出来的4 个因子的累计方差百分比为76.697%,大于60%,意味着提取出来的因子具有较好的代表性[35];此外,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大于0.5,表明变量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表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

四、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本研究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其结果呈现在表2 中。从均值来看,组织冗余的均值为4.7481,意味着组织冗余仅能维持企业的战略发展所需,这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因为相对于庞大的企业战略,企业资源总是捉襟见肘。另外,校企合作水平的均值约为4.5996,表明校企合作尚未发展到实质性的合作阶段,这与中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基本相符。

表2 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从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看,组织冗余与校企合作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假设1 是一致的,因为多数企业只有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才倾向于加深校企合作水平,以此来获取校企合作收益。同时,组织冗余与人力资本专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专用性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人力资本专用性可能在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36],不过假设2 还需要更加严格的验证。此外,环境动态性与组织冗余、人力资本专用性和校企合作水平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意味在动态环境中,企业倾向于利用组织冗余来应对环境变化,而非投资于人力资本专用性建设或校企合作项目,这与研究假设3 和假设4 是一致的。

(二)回归分析

本研究利用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假设,回归分析的结果呈现在表3 中。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会导致模型参数失真,影响回归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本研究在多元回归分析时勾选了共线性诊断以查看多重共线性严重程度。回归结果显示所有回归模型的VIF 均小于10,表明多重共线性不会影响研究结果。此外,控制变量在模型中均不显著,本身也不具有结构性解释,因此本研究在描述研究结果时忽略了对控制变量的解释[33]。

表3 回归结果

列(1)测量了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拥有较多冗余资源的企业会倾向于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水平,因此假设1 得到验证。

列(2)和列(3)验证了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中介效应。首先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c);其次检验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a);最后检验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系数(c’和b)。其中,在c 显著的情况下,a 和b 都显著且c’也显著时,中介变量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在c 显著的情况下,a 和b 都显著且c’不显著时,中介变量起着完全中介效应[36]。在本研究中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水平的标准回归系数下降为0.466,仍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人力资本专用性对校企合作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人力资本专用性在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假设2 得到验证。

列(4)和列(5)检验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交乘项(组织冗余×环境动态性)对校企合作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假设3 被验证。此外,交乘项(人力资本专用性×环境动态性)对校企合作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假设4 被验证。环境动态性对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环境动态性对人力资本专用性和校企合作水平的调节作用,如图2 和图3 所示。

图2 环境动态性对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的调节效果

(三)稳健性检验

多元回归分析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37],因此本研究采用删减变量法检验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具体操作步骤是删掉控制变量——行业类别,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并查看核心回归系数的结果变化。删除行业类别后的回归结果显示核心回归系数在显著性上没有变化,这表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①删除行业类别后的回归系数: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504 且显著;在考虑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中介效应下,组织冗余的回归系数为0.510,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回归系数为0.181,两个回归系数都在0.01 的水平下显著;在考虑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下,组织冗余×环境动态性的回归系数为-0.136,人力资本专用性×环境动态性的回归系数为-0.218,且都在0.001 的水平下显著。新回归结果与原回归结果在方向上和显著水平上是一致的,表明本文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五、讨论和总结

(一)讨论

本研究从组织冗余视角探索了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路径,并引入人力资本专用性作为中介变量,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拥有较多冗余资源的企业和高职院校保持着深度合作,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企业有更多能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进行大规模投资;而那些缺乏资源的企业无暇顾及除企业基本战略之外的其他战略,某些缺乏资源的企业可能会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但因为缺乏资源而无力深化校企合作,所以呈现出来的结果通常是合作形式单一,合作时间较短,合作过程浅表化。

另外,本研究还论证了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专用性在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意味着拥有较多组织冗余的企业更容易培养人力资本专用性,进而通过增加企业收益来促进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化,这与假设2 是相符的。其原因是人力资本专用性是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价值,只有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才能形成人力资本专用性,进而使企业受益。

最后,本研究分析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组织冗余和环境动态性的交乘项对校企合作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意味着环境动态性越大,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越小,可能的原因是环境变化引发的资源需求变动。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需要充足的资源来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此时企业投资于校企合作的资源自然就会较少,进而负向影响校企合作水平。此外,实证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性的交乘项对校企合作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意味着环境动态性越大,人力资本专用性对校企合作水平的影响越小。原因是人力资本专用性所蕴含的技能和价值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耗尽,很难长期为企业创造收益,此时与高职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培养人力资本专用性对企业而言是得不偿失的,因此选择校企合作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二)贡献

本研究存在以下理论贡献。首先,不同于大多数研究,本研究支持组织冗余对校企合作水平的正向影响,意味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欠缺资源。其次,从人力资本专用性视角揭示了组织冗余和校企合作水平之间的内在机制,表明组织冗余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传导作用。最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意味着在静态环境中深化校企合作较为容易。

同时,研究结论也有一些实践贡献,对企业而言,拥有组织冗余的企业可以加大对人力资本专用性和校企合作项目的投资,以便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受益。对高职院校而言,应该对企业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以选择资源冗余较多的企业进行合作,因为这些企业有能力在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参与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或长期投资,这为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校企双方在深化校企合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例如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深度合作的概率更高。

(三)研究限制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研究限制。第一,本研究仅搜集了与广西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数据,缺乏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未来研究应搜集其他省份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第二,深化校企合作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未来研究应将企业社会责任引入模型,以增加模型的完整性。

猜你喜欢
专用性动态性校企
离群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横向并购对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影响
交际中模糊语言的动态性阐释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CDM系统的航班动态性调度研究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