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背诵篇目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2023-10-08 12:46江家华
关键词:篇目课标教材

江家华

(江苏省清浦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2)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其附录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72篇[1],其中文言文32篇,诗词曲40首,与2003年版《课标》中“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的14篇相比[2],新《课标》更加重视背诵,首先背诵数量成倍增加;其次要求更高,由“诵读”到“背诵”;再次文体更为丰富,增加古代文论、曲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起点定位更高,旨在通过背诵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照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五本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下册》(以下简称“必上”[3]“必下”[4]),《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以下简称“选上”[5]“选中”[6]“选下”[7]),我们发现其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课标》推荐背诵篇目存在诸多差异,在教学调研中也有部分教师对此感到困惑,无所适从。笔者试就此作些梳理,以解一线教师案牍之劳,亦以此就教于方家。

1 梳理与发现

统编教材要求背诵篇目与《课标》要求背诵篇目异同梳理(如表1)。

表1 教材与《课标》异同梳理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诸多差异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篇目数量上有差异。教材明确要求背诵篇目(含段落背诵)仅21篇,《课标》推荐背诵篇目为72篇。

二是具体要求上有差异。教材上有多层级要求:“背诵”“诵读”“反复诵读”“品读”“朗读”“阅读”等,而《课标》只是“背诵”推荐。

三是文章体裁上有差异。教材上对古诗文、现当代诗文均有要求,而《课标》只推荐“古诗文”。

四是呈现方式上有差异。《课标》背诵推荐篇目中绝大多数(58篇)都在教材中以完整篇目编排呈现;少数(10篇)仅以篇目名称,在教材“学习提示”中以“拓展阅读”或在“单元研习任务”中以“研习任务”形式呈现;另有4篇没有出现在高中教材中:王维《山居秋暝》见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见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见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未见于教材。

2 认识与思考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遵循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具体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要求。《课标》是“纲”,教材是“本”,两者要求理应完全一致,然而《课标》推荐背诵篇目却未能在教材编写中一一呈现,甚而至于有相悖之处,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本地区许多高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此存在以下困惑:

1) 给学生有重点地学习教材带来困惑。学生一般认为,教材是学习的基础、主线,因此教材要求背诵的都会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重点突出。如今《课标》要求学生背诵更多篇目,学习重点是什么?对此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困惑,更有甚者怀疑教材的权威性。

2) 给教师多样化的实施课程带来困惑。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以《课标》为根本、以教材为依托实施教学活动,而一般说来,《课标》要求和《课标》精神与教材编写往往能够和谐统一,如今《课标》要求背诵篇目与教材要求存在差异,背诵篇目到底如何处理,有的老师对此困惑不解。

3) 给教学质量的精准性评价带来困惑。教学质量评价一般以教学目标为标准,如果《课标》背诵目标与教材背诵目标存在差异,这是否利于教学实践中的质量评价,特别是教学质量的精准性评价,评价时以《课标》为标准还是以教材为标准?部分教师因此困惑重重。

以上困惑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建立正确的能够化解困惑的实践机制,所有问题定当迎刃而解。对此我们的整体指导思想是:对于《课标》中推荐(要求背诵)的60篇(首)需不折不扣地完成,对于推荐背诵的12篇文言文选修,可因校因人而宜,具体而言可以遵循以下机制。

1)看清“大同”,处理“小异”

一般情况下,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工匠们可以对设计具有独特的见解,能够严格的控制质量,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对相关技术进行积极的完善和革新,保证可以有效提升制作的效果和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也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含义。对于工匠精神来说,其是现代精神与传统职业价值有效融合的结果。在现代的社会中,工匠精神除了要具备尊师重教的精神,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创新精神,保证可以提升工作的高效性,推动企业发展进程。

“大同”即教材上要求背诵与《课标》推荐一致的,所有涉及篇目均应该不折不扣地背诵。对于“小异”即有几篇略有出入的,可作如下处理,如:在《师说》中,教材要求背诵第1段,按照《课标》推荐全文背诵落实。在《大学之道》中,教材要求背诵全文,《课标》推荐第2段。而第1段为《大学》开宗明义,不可不知,故建议遵循教材要求。在《〈老子〉四章》中,教材要求背诵全文,即第11、24、33、64章。《课标》推荐《〈老子〉八章》,含教材中第24、33章。教师依据王弼注、楼宇烈校释的《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可保证与教材版本的统一,补充第8、12、15、22、27、81章。教学时对于一般同学以教材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以《课标》要求,对于对《老子》感兴趣的学生则在教材4章基础上再推荐补充的6章为基点,让学生对于《老子》哲学思想有较多更深的理解认识。在《离骚》中,教材要求背诵第3段,《课标》推荐第1、2段。教学时要求背诵第1、2、3三段。

2)课标为主,教材为辅

教材是直接指向教学的,因此,教材对于重点课文的要求层级是多层的,这便于教学使用,也因此与《课标》要求略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主张以《课标》推荐篇目为主,而对教材要求背诵篇目根据实际情况作为次重点处理。比如教材要求诵读,而《课标》作背诵推荐,则按《课标》执行。其中《谏逐客书》对于一般学生可圈划句段背诵,对优秀学生可推荐全篇。高适《燕歌行》(并序),《课标》推荐背诵不含“序”,但《归去来兮辞》(并序)、《琵琶行》(并序)则包含“序”,一并按照如此要求执行。而教材拓展阅读为《课标》推荐背诵的篇目,教师选取权威版本予以补充。对于背诵推荐选修篇目,依据阅读材料性质,予以区别对待。如:对于《人间词话》《毛诗序》《与元九书》等文论,文字量不大,对于培养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等大有裨益,则要求背诵。对于《诗品序》《典论·论文》《礼记·中庸》等文论,圈划部分背诵,并相机温故《礼记˙礼运》。

3)素养至上,考试次之

语文学科重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教材要求诵读,《课标》没有提及背诵的篇目,教师相机要求。如:《芣苢》《插秧歌》《与妻书》可诵读,不作背诵要求。《游园》是五本教材“古诗词诵读”中唯一在《课标》中没有提及的篇目。作为代表《牡丹亭》风格的一段曲词,可与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相辉映,且文字量较小,教学时可要求背诵。《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体量不大,可以要求背诵[6]。《氓》《孔雀东南飞》要求诵读全文,亦可圈划句、段背诵。

有时候,教材要求阅读,《课标》没有提及的篇目,亦以素养至上的原则,加以处理。如:对于经典现代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教学时引导学生多读多沉浸多品味体悟,鼓励学生背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即第4、5两段[3]111。对于《哈姆雷特》,教材要求“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要反复朗读,最好能背诵。”[4]42这种背诵要求的表述,在五本教材中是唯一一处。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读体悟,以竞演形式,鼓励学生完成背诵挑战。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语段在五本教材中,属阴影部分中唯一一处在《课标》未作背诵推荐,可结合“单元学习任务”中第三题“思考其暗示性的由来”理解其文艺理论主张即可[4]66。对于中外现当代诗歌,引导学生有感情反复朗读,可开展“诗歌朗诵会”。事实上,学生很乐意背诵《再别康桥》等现当代诗歌。

教材上要求背诵,《课标》没有提及,只有《沁园春˙长沙》1篇,因其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正确的“三观”的锻造,历来为人所激赏,故教学中可落实教材背诵要求,同时相机补充推荐诵读篇目,领略伟人胸怀,如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让学生体悟其革命情怀,为学生的精神添钙。

3 实施策略:助推背诵篇目学习的双重建构

1) 以教材为抓手,结合其有弹性、有张力的特点,对相关篇目灵活要求。在平时教学中要求背诵篇数大于《课标》背诵推荐篇,将底盘做大、根基做深、素养打牢。教学时有意识增加诵读“现代诗”与“古诗”形成古今中外诗歌概貌;增加诵读“现代文”部分精彩语段,与“古文”形成中国文化整体;增加诵读如《窦娥冤》《哈姆雷特》《游园》等,形成对“曲”这个知识点的重点突破、全面体认。

教学时,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如《登泰山记》“学习提示”中说:“我国古代还有不少写景、记游名篇,如王勃《滕王阁序》、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等,可以找来阅读、比较。”[3]122教学时就要适时补充印发给学生,组成群文阅读,进行“古人如何写出心中那片独特的风景”研究性学习,开展“品味古人自然情怀”吟诵活动,再通过观看名家朗诵视频、专家讲解,学生对于《登泰山记》《黄冈竹楼记》《滕王阁序》就会有较深的感知体会,诵读就相对容易做到。

再如学习《登高》时,教材建议“可以联系阅读《客至》等杜甫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杜甫诗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4]155。教师及时补充,就不需要再等到选择性必修下册学习《客至》了。再如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第四题“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下面所列的5首诗词曲却正是《课标》背诵推荐篇目,竟在教材不起眼的一角。如果滑过这个小小的建议,错过了,岂不可惜。

2)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主体性、发展性的特点,通过活动落实背诵,增强背诵效益。《课标》背诵推荐篇目主要集中在高一、高二学段,且分布不均衡;三年的任务两年完成,学生难免觉得太赶,因此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背诵任务契合学生接受水平。以笔者所在大市主城区四星级高中学生为例,生源属于中等水平,但学生普遍反映高一学段“必上”“必下”两册书学习任务很重,背诵吃不消;高二时教材学习压力缓解,背诵压力依然很大。《课标》背诵推荐篇目在高一有9篇文言文、16首诗词曲、4篇选修篇目;在高二有10篇文言文、22首诗词曲、7篇选修篇目,还有1篇文言文、2首诗词曲、1篇选修篇目有待补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将部分内容留在高三完成,让学生背诵从容自如。

搭建展示平台,提供诵读语境,采用多种形式促进诵读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如成立校朗诵社团,建立朗诵专题博客、开播校园之声、举办朗诵比赛,开展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有关的诵读艺术。并配合理论指导,开设“提升学习力”“记忆增强术”“古诗词文吟诵”“诗歌朗诵艺术”等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诵读指导,加强诵读方法学习,为学生终身阅读、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当前,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新高考全面跟进实施,迫切需要一线教师厘清头绪,让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审美情趣,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为终身幸福发展打下精神底色。

猜你喜欢
篇目课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