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叶庚《益智图》之雅趣及不足

2023-10-09 22:06李祥文
美与时代·上 2023年8期

摘  要:童叶庚《益智图》具有丰富的内容,充满了高雅的情趣,饱含哲学智慧与诗情画意。《益智图》是童叶庚及其亲属共同创作的产物,是精巧的艺术。童叶庚在《益智图》中为各个图案作出精彩的注解,并表达出其幽默的天性。童叶庚《益智图》当中的许多物象过于冷僻,造成了曲高和寡的现状。我们应该充分发展《益智图》的内容与形式,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关键词:童叶庚;益智图;十五巧板;雅趣

童叶庚(1828-1899),上海崇明人,清末学者,晚年自号巢睫山人。他一生只做过县令一级的小官,然而为官清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因受到官场排挤而退仕[1]127。他在闲暇之余,受到《峦翠居七巧图合璧》的启发,将传统的七巧板玩具革新,发明了十五巧板,并将所拼图案配以文字说明而编纂成书,取名《益智图》。这款玩具曾于清末民初风靡于大江南北的文人阶层,也是当时一些学校的教学道具。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轰炸了当时位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益智图》的印版不幸被毁,该玩具就此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学者将藏于民间的《益智图》搜集汇总,并重新刊印,这款玩具因而重新焕发生机。然而,《益智图》当中的配图内容由于过于古雅,已经与当今时代有了较大隔阂,故而这款玩具未能在当代社会形成广泛的影响。童叶庚的十五巧板与《益智图》现已成为上海市崇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童叶庚《益智图》的来源

童叶庚于1862年自述道:“于焉摹七巧图故智而加益之,法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目,为十有五事,合之成一方,散则备尖斜曲直圆缺诸体。初图百器,似落旧制窠臼,弃而不录,改作山水人物,摘诗句故事题之,绘为一册,此自娱而兼可娱人者也。名之曰益智图,亦足开发心思。”[2]284这段话的内容非常丰富。它表明《益智图》得名于童叶庚本人的拟定。太极为一、两仪为二、四象为四、八卦为八,1+2+4+8=15,这表明十五巧板的板块数量源于《周易》。童叶庚的十五巧板当中有一块平行四边形,对应太极,其余形状则两两对偶出现;两个半圆形为两仪,四个带内弧的小方块对应四象;两个大三角形对应乾卦与坤卦,两个小三角形对于兑卦与艮卦,两个梯形对应震卦与巽卦,两个“L”形对应坎卦和离卦。童叶庚最初用十五巧板拼出“百器”并绘图,但是自嫌落入七巧板的俗套,因而并没有放入1862年编排的《益智图》中,而只录入“山水人物”图并配以古诗词。若干年后,童叶庚在《益智续图》中增补了“百器”图,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圖案。从童叶庚的立意来看,无论是《周易》的原理,还是山水人物画与古诗词,《益智图》的格调是非常高雅的,充满了哲学智慧与诗情画意。

1878年,《益智图》正式编印出版,童叶庚在“序言”中写道:“幼子来宝,年甫六岁,见图而悦之。昼就其伯兄读书,夜则于灯下摆弄图版,觕得象形,辄踊跃欢笑。裁寸楮订小册,强其季兄为之钩摹,口拍手画,乐而忘寝。伯子因教以勾弦配搭之法,就其易识之物以作图。适仲叔二子自吴门归,复各出新意,争奇斗胜。或竞夕不成一图,或片刻忽成数图,阅两月而积稿盈帙。余喜诸子举一反三,尚有思致,或略加删改,辑而存之。”童叶庚所说的“幼子来宝”即后来著名的篆刻家童大年。童大年是童叶庚第五个儿子,1873年出生,1878年恰好虚龄六岁。而根据徐兵先生的考证,童叶庚的长子(即文中的“伯子”)为童昂,而第四个儿子(即文中的“其季兄”)为童昇[1]130。童昂比童大年年长约二十余岁,因而能够“教以勾弦配搭之法”。这段珍贵的文字表明,《益智图》当中的图案并非全部由童叶庚一人创作,至少还有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即文中的“仲叔二子”)的共同参与。

这段话还表明,童叶庚的十五巧板在公开出版前确实得到了一些幼儿的喜爱,如年幼的童大年等人。而《益智图》的创作充满了偶然性,“或竞夕不成一图,或片刻忽成数图”。这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是一致的。当艺术家的灵感来临时,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而没有灵感的时候,则江郎才尽,无以下笔。因此,我们与其把《益智图》的创作当作玩具设计,不如把它当作艺术的创作。

二、童叶庚《益智图》的文雅内涵

童叶庚最初选编的《益智图》中只有山水人物图案,并配以古诗词图案,非常高雅。如一人持伞乘舟,题曰:“昨夜灯前曾有约,不辞风雨过溪来”;一人赏菊,远处有山,题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鸡、一屋与半月,题曰:“鸡声茅店月”;一人过桥,题曰“人迹板桥霜”;一人独坐水榭,题曰“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这些诗情画意的图案与文字,给观者以强烈的审美体验,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些图案不仅在形象上惟妙惟肖,还符合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如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等。有许多图案的构图采用“一河两岸”的布局,如“山外青山楼外楼”、“渔舟逐水爱山春”和“看山人坐夕阳船”等,这几幅图案颇有元代文人画家倪瓒的风采。

《益智图》在增补后,还增加了数百个汉字图案,如“修”“身”“仙”“骨”“松”“柏”“仁”和“心”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字包含各种书法字体,如楷体、行书和草书等。每个汉字,童叶庚亦配有文字说明。比如,“月”字题为“积阴之气生水,水汽之精为月”;“也”字题为“语助之终,所以穷上文也”;“一”字题为“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年”字题为“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君”字题为“君子居心体道,乐天知命”。童叶庚用最精炼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每个汉字的内涵、用法、历史渊源或者哲学理念,令赏玩者回味无穷。

童叶庚在《益智图》花果鸟兽和器物图等部分,也有许多极为精彩的注解。比如,他为西瓜图案题曰:“西瓜古无,云金主征西域得之,洪皓自燕中携归,为瓜中第一美品。”他介绍了西瓜的起源与典故。他为盂图案题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圆水圆。”盂为先秦时的青铜器,其造型可圆可方,这段话出自《韩非子》,强调了统治者对于底层民众的塑造作用。童大年引用这段话,可谓用心良苦,不忘道学。他为欹器图案题曰:“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呼,焉有满而不覆者哉!”欹器是周代重要礼器,它告诫统治者谨守中庸理念,执政不能走极端,也告诫人们不能骄傲自满。童叶庚通过游戏把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传授给孩子们,而这样的例子在《益智图》中比比皆是。

童叶庚的十五巧板配以《益智图》,可谓锦上添花,点石成金,让平淡无奇的木板变成高雅的艺术。“在《益智图》中,巢睫先生绘制并题字,还将古代诗歌描绘的场景用拼版展现出来,简单的7到15块板子在神奇的想象力助力下可以挖掘出如此多的景象,如果放在拥有无限想象力的儿童手中,将会迸发出层出不穷的创造力。这种形式既为儿童的想象力提供了平台,又能启蒙他们的古代文学知识。”[3]童叶庚《益智图》完全可以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让他们在寓教于乐的拼图游戏中学习高雅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三、童叶庚《益智图》的幽默谐趣

童叶庚在《益智图》中的一些文字表达出幽默的天性。比如,他为萝卜图案题曰:“先生姓罗名伯,英字阳和,清不艳俗,淡不累物,号曰清淡先生。”他把日常食用的萝卜拟人化,为它取名号“罗伯”“罗阳和”及“清淡先生”,真是诙谐之至,妙不可言。民国时期,江苏扬中县第一高等小学三年级学生李冠军写作一篇文言文《清淡先生传》,即描写萝卜。其文洋洋洒洒数百字,文采飞扬,备受好评。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因此得以传世。此文显然是受到了童叶庚《益智图》的影响,也说明当时江苏地区的小学确实曾以童叶庚十五巧板作为教学道具。

童叶庚还以当时较为新奇的物品为创作蓝本。他为自鸣钟题曰:“非时自鸣曰凶,及时不鸣曰庸,应时而动,钟终中中。”自鸣钟是清代从西洋传来的机械钟表。笔者完全找不到这段话的文字出处,因此它应当是童叶庚自拟的文字。这段文字其实非常有趣。即使是当今昂贵的劳力士,每天亦有数秒乃至十数秒的误差,而清代的机械钟表走时当然更加不精准,经常会有很大的误差,据说日误差在15分钟以上。如果没有到时间,自鸣钟就鸣响报时了,那么很可能是有机械故障了,因此“曰凶”;如果时间过了,自鸣钟还没有鸣响,那么它走得慢了,因而显得“慵懒”;只有在准确的时间鸣响了,自鸣钟才是不平庸的(文中的“中中”或许可以理解为平庸)。这段话短小精悍,一共四句,句句押韵,而最后四个字的读音竟然完全相同,很像俏皮话。《益智图》中诙谐有趣的文字还有很多,此处不再赘述。

近年来,童叶庚的文学批评著作《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引起学术界重视。童叶庚为《儒林外史》所作的眉评,其语言风格与《益智图》为各个图案所作的文字说明极为相似。“《儒林外史》的许多故事都写得饱含谐趣,童评也常插科打诨,文字间妙趣横生。……童评的谐趣之处还表现于其不时做一段有趣的韵文,寄托兴致,宛如孩童知道趣事后。”[4]童叶庚并非清末著名的学者,官职亦格外卑微,故而他的传世文字非常罕见。从他的《增补儒林外史眉评》可以看出,他本人是一个幽默诙谐、充满童趣之人,无怪乎《益智图》的文字如此隽永有趣了。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把玩十五巧板,并受到《益智图》文字的熏陶,那么他将会拥有一个乐观平和的人生。

四、童叶庚《益智图》的曲高和寡与不合时宜

童叶庚的十五巧板在当今社会没有广泛流行开来,不是没有原因的。童叶庚《益智图》当中的许多物象过于冷僻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螓首、蠡腰、大酉、双关、交锁、磬折、马钱、龙钱、龟钱、丹符、函方、鼎峙、春胜、汤婆、排峦、竹奴、屐蜡、糊斗和秧马等,它们有些来自先秦社会,有些是文学的比喻,有些是用具象的造型表达抽象的概念,有些是农业社会的特殊用具。这样的物品或概念不仅当代高学历知识分子极为陌生,即使是童叶庚同时代的人也不一定知其一二,那么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则更加难以理解了。

童叶庚在1874年《益智续图》的《附志》中说:“余旧制《益智图》,凡二百一十有六,分为上下两卷,藏诸行箧者十余年。……自残游戏之作,未敢灾及梨枣。”[2]276童叶庚认为十五巧板与《益智图》乃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恐怕世人耻笑,故而将《益智图》藏于旅行箱十余年而不将其问世,以为出版后只会因为十五巧板制成商品而导致树木被毁,对于本人的名声并无益处。“这种心态迫使作者竭力使游戏从游戏的道路上分离出来,而与其它文化相靠拢,结果高雅有余,而通俗不足,致使《益智图》走向自己的反面——只能为所谓‘智巧之士,闺阁之秀增一消遣法罢了,它理应拥有的读者——儿童及其它一般百姓却不敢问津。这便是当今人们知道七巧板而不知《益智图》的原因。而且因为过于追求高雅,追求博古,忽视了眼前的现实生活,不免给人以隔世之感,加之里面也散发着一些迎合统治阶级趣味的思想观念,也排斥了一般民众。”[5]这段论述可谓鞭辟入里。对于清末那个时代而言,大多数百姓都是不识字的文盲,《益智图》显然是曲高和寡了。在当今时代,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中国人普遍接受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教育,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益智图》不失为提高中国人传统文化修养的佳品。当然,我们应该充分发展《益智图》的内容与形式,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另外,以今天的玩具安全标准来说,童叶庚的十五巧板亦有不合宜之处。比如,十五巧板最小的结构即四个带内弧的小方块,其长和宽均为2.4厘米。这样的尺寸对于三岁以内的幼儿来说是非常危險的,三至六岁的幼儿亦需要在家长监护下玩耍。玩具安全标准规定,直径小于2.5厘米的结构属于小物体,或者叫小零件,它有可能被幼儿吞咽而导致窒息。因此,十五巧板不宜于给六岁以下的儿童玩耍。

五、童叶庚《益智图》的启示

《益智图》的内容与当今时代距离较远,不能适应于今天的孩子,我们可以根据《益智图》的理念设计出新的拼板类玩具。笔者长期教授玩具设计课程,本人与本科生根据《益智图》设计出大量“N”巧板玩具。这里略举一些有趣的设计。比如,有的“N”巧板以爱情为主题,所拼图案为玫瑰花、钻戒、数字“520”、丘比特之箭、情书、项链和烛台等;有的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所拼图案为羽毛球、乒乓球、摔跤、足球、滑雪、举重、赛马、跳水和体操等。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兵.益智十五巧板发明者——童叶庚[J].都会遗踪,2010(1):127-131.

[2]巢睫山人.益智燕几图:奇趣十五巧板[M].倪新鸿,译注.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

[3]叶菲.寓教于乐的民间竹木玩具[J].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8(7):110-113.

[4]朱泽宝.新见《增补儒林外史眉评》考论[J].文献,2021(2):137-145.

[5]考古,佳莎.我国古代《益智图》考述[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0(2):73-77.

作者简介:李祥文,博士,湖北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