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征及功能特征提示的作用

2023-10-12 14:34刘万伦吴宝敏王贤凤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发展特征幼儿

刘万伦 吴宝敏 王贤凤

【摘要】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类范式,以浙江省金华市218名4—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幼儿关于人工物品的分类能力的发展特征,及功能特征提示对幼儿正确分类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对人工物品进行分类时,4岁幼儿主要依据形状相似性进行分类;6岁幼儿主要依据类别进行分类;5岁幼儿一半基于形状相似性进行分类,另一半基于类别进行分类。由此可以推测,5岁是幼儿从基于形状相似性分类发展为基于类别分类的关键期。另外,功能特征提示能够有效帮助4岁幼儿进行正确分类。据此,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特征;人工物品;功能特征提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3)09-0019-05

分类能力是指个体在观察、分析和比较事物的基础上,按照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对其进行类别归属判断的一种能力。〔1〕幼儿对人工物品的分类指幼儿在感知人工物品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过程对其进行归类。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关于人工物品的分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幼儿早期依赖于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理解物体的内部属性,逐步倾向于依据物体的内在属性进行分类。〔2-4〕 也就是说,幼儿由基于“相似性”或知觉特征逐渐发展为基于“理论性”或类别特征进行分类。然而,关于两种分类特征的转变期存在不同的结论。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在4岁时就能够忽略人工物品间的形状相似性而基于类别进行分类,4岁是幼儿关于事物图片的分类能力的发展关键期。〔5,6〕另有研究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幼儿3、4岁时主要依据形状等特征对人工物品进行分类,到5岁时才能够以类别作为分类判断的依据。〔7,8〕可见,4—6岁幼儿分类能力以及分类标准发展的关键期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已有研究还考察了功能特征提示对幼儿关于人工物品分类表现的影响,发现功能特征提示能提高5岁幼儿关于人工物品的分类表现水平,但不能促进3岁幼儿从基于形状相似性分类转为基于类别分类。这些研究中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幼儿不熟悉的人工物品图片,即便研究者们向幼儿提示了人工物品的功能特征,幼儿仍然不能理解该物品及其功能特征。〔9,10〕但也有研究发现,即便是面对生活中熟悉的人工物品,3、4岁幼儿在对其进行分类时仍会忽略其功能特征,而更多地考虑其知觉相似性,更不用说对不熟悉的人工物品进行分类了。〔11-13〕那么,功能特征提示能否促进4岁幼儿关于人工物品的分类水平,幼儿对熟悉的人工物品进行分类是否会优先考虑物品的知觉相似性而忽略其类别特征?本研究拟采用幼儿熟悉的人工物品材料,探究4、5、6岁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征和关键期(实验一),以及功能特征提示对4岁幼儿关于人工物品分类的作用(实验二),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和幼儿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实验1:4—6岁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征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市某普通幼儿园13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岁幼儿46名(男28名,女18名),平均月龄48.61±2.82个月;5岁幼儿46名(男25名,女21名),平均月龄59.37±3.13个月;6岁幼儿46名(男22名,女24名),平均月龄68.67±2.25个月。

2.實验材料

实验材料由一系列常见人工物品的图片组成,如图1所示。本研究通过熟悉度检验,最终确定10组共30张图片作为实验的测试材料。每组材料包括目标项目、形状匹配项目(与目标项目在形状上相似但不属于同一类)和类别匹配项目(与目标项目属于同一类别但在形状上不相似)3类。首先,抽取45名幼儿(4、5、6岁幼儿各15名)参与不同项目组材料之间的同质性检验,莫克利(Mauchly)球形检验结果表明,项目之间的基于类别匹配得分均不显著(W=0.992,p>0.05),因而不必校正自由度。方差分析结果为:F(9,139)=0.292,p>0.05,表明10组项目之间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可用于开展研究。

3.实验程序

实验在幼儿园一个安静的房间内进行,由一名主试依次对每名幼儿进行单独施测。使用心理与行为实验软件(E-prime)随机呈现10组材料,每组材料的上半部分是一个目标项目,下半部分是两个选择项目,以三角形式呈现(见图1)。施测过程如下:主试向幼儿呈现一组材料,问幼儿,“下面两个当中,哪一个可以和上面的分到一起呢?是这个,还是这个?(分别指两个选择项目)”;在幼儿做出选择后,询问幼儿分类原因,“为什么把这两个分到一起呢?”。幼儿选择类别匹配项目记1分,选择形状匹配项目记0分,幼儿10组材料得分之和即为该幼儿此次实验的最终得分。

(二)实验2:功能特征提示对4岁幼儿人工物品分类的作用

1.研究对象

从浙江省金华市某普通幼儿园随机抽取80名4岁幼儿,将其随机分为功能特征提示组和无提示组,每组40名(两组均为男21名、女19名)。功能特征提示组幼儿平均月龄46.23±2.98个月,无提示组幼儿平均月龄47.20±2.65个月。

2.实验材料

同实验1。

3.实验程序

与实验1实验程序的区别在于有无功能特征提示。呈现刺激项目后,主试会口头提示幼儿关于目标项目的功能特征,然后让幼儿对两个选择项目(形状匹配项目、类别匹配项目)进行分类。如呈现板凳这一组材料时,主试先指着目标项目(咖啡色沙发凳)告诉幼儿“这个是可以用来坐的”,然后分别手指两个选择项目询问幼儿,“下面这两个,哪一个可以和上面这个分到一起呢?是这个(红色板凳),还是这个(咖啡色垃圾桶)呢?”。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3.0)对测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4—6岁幼儿关于人工物品分类的发展特征

对4—6岁幼儿关于人工物品分类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依据类别对人工物品进行分类的得分逐渐增加,其中,4岁组幼儿的得分低于随机水平(50%),而5、6岁组幼儿的得分超过随机水平。

为进一步考察4—6岁幼儿关于人工物品分类的表现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本研究对幼儿依据类别对人工物品进行分类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主效应显著(F=11.723,p<0.001,η2=0.148)。进一步的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依据类别对人工物品进行分类的倾向性上,4岁与5岁幼儿(p<0.05)、5岁与6岁幼儿(p<0.05)、4岁与6岁幼儿(p<0.001)的分类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

(二)4—6岁幼儿对人工物品的分类选择倾向性

为确定4—6岁幼儿对人工物品的分类选择倾向性,本研究将4—6岁幼儿的分类得分与理论均值(即依据类别进行分类的得分为5,x=5)进行了比较。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4岁幼儿选择类别匹配的概率与理论均值之间存在边缘显著差异(p=0.066),这表明4岁幼儿可能更多地偏向于按形状相似性进行分类;5岁幼儿选择类别匹配的概率与理论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5岁幼儿大约一半按照类别进行分类,一半按照形状相似性进行分类;而6岁幼儿选择类别匹配的概率与理论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得分明显高于理论均值,结合表1可知,6岁幼儿主要依据类别对人工物品进行分类。

为探究4岁和5岁幼儿更倾向于依据形状还是类别进行分类,本研究对幼儿依据类别分类的达标(即得分≥7)人数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4岁幼儿中约有24%的幼儿根据类别进行分类,大部分4岁幼儿更倾向于依据形状来分类;5岁幼儿中约有50%根据类别进行分类,据此可推测,5岁是幼儿关于人工物品的分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本研究对4、5岁幼儿中依据类别匹配进行人工物品分类的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4岁与5岁幼儿中能够依据类别匹配进行人工物品分类的人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4.235,df=1,p<0.05。这表明,相对于4岁幼儿,5岁幼儿较倾向于依据类别来进行人工物品分类。

(三)功能特征提示对4岁幼儿进行人工物品分类的作用

本研究对4岁幼儿在功能特征提示条件下和无提示条件下的分类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组别下的分类表现差异显著,t(78)=2.248,p<0.001。这表明,相对于无提示,功能特征提示能有效地提高4岁幼儿对人工物品的分类水平。

三、讨论

(一)幼儿关于人工物品分类能力的发展特征

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人工物品的分类由倾向于基于形状相似性匹配逐步发展为基于类别匹配。这是因为,幼儿心理发展正处于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一方面,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是由最初对事物进行无目的的、短暂的观察,且易忽略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发展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另一方面,从幼儿类概念的发展来看,幼儿对日常事物概念的认知是一个从个别(具体)到一般(抽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注意事物表面特征的时期(4—5岁)、过渡时期(5—6岁)和基本掌握类概念时期(6岁)。〔14〕4岁幼儿正处于注意事物表面特征的时期,容易依赖于人工物品的外部特征来对其进行认识和区分。5岁幼儿处于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认识并理解了日常事物的内涵,如相同的内在属性或功能等,但尚未真正形成日常事物的类概念。因此,在本研究中,大部分5岁幼儿能够理解人工物品间的某种内在特征(如功能特征),并按照类别对其进行分类判断,5岁也被推测为从基于形状分类发展为基于类别分类的关键期。6岁幼儿已开始进入基本掌握类概念时期,能用具体的词来概括基本类概念和理解类属关系,能够认识事物的内在属性,并开始根据事物的内在属性或本质进行概括和分类。

(二)功能特征提示对4岁幼儿关于人工物品分类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对于无提示条件,4岁幼儿在功能特征提示条件下能够更好地依据类别对人工物品进行分类。从幼儿类概念发展的特征来看,幼儿的分类水平可以分为具体分类的水平(包括依感知特点分类和依情境分类)、依功能特征分类的水平和依概念分类的水平。其中,功能特征是一种不能明显观察到的、有别于诸如形状和颜色等知觉具体感知表征的类别表征,属于依概念分类的初级阶段。〔15,16〕功能特征是构成人工物品类别概念的核心或本质。当幼儿依据所提示的功能特征对人工物品做出分类判断时,表明其已能脱离可直接感知到的物品具体属性,根据物品的内在特点,将具有相同功能特征的物品归为一类。

那么,功能特征提示在幼儿分类人工物品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首先,功能特征提示具有吸引幼儿注意的作用。〔17〕4岁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且易分散,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对同一事物的注意时间短。功能特征提示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目标刺激上且维持一定时间。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幼儿认识到事物的内在属性,进而促进幼儿依据类别来分类。其次,功能特征提示对幼儿的观察具有指导作用。幼儿在观察事物时容易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功能特征提示能引导幼儿注意事物较隐蔽的特征,关注事物的类别属性,进而提高分类表现。〔18〕最后,功能特征提示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事物的内在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做出分类判断。可见,幼儿在对熟悉的人工物品进行分类时,功能特征提示能够起到提高其分类表现的作用。

四、建议

(一)重视幼儿的分类能力锻炼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幼儿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分类可以帮助幼儿识别危险情境,趋利避害;帮助幼儿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有序加工,更好地扩展经验知识,也有助于幼儿抽象思维和概念的形成。因此教育者和家长要重视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锻炼分类能力的机会。具体来说,其一,幼儿园应重视环境设计对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作用,引导幼儿在共创井然有序的环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类别学习。其二,在一日生活中,教育者应指导幼儿按照类别摆放物品,如吃完点心应将盘子、杯子放在对应的位置,玩好的玩具要按照大小、功能等進行摆放,还可以学习垃圾分类等。在家庭中,家长也要重视幼儿的分类能力锻炼,如带孩子逛超市时,可以引导其观察不同货架的物品摆放特点;和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其辨别各类植物、动物、玩具器械等。这些都是锻炼幼儿分类能力的途径。总之,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契机引导幼儿发现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事物的区别,为幼儿逐步掌握类概念提供支持,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征和关键期安排教学活动

教育者要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征和关键期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幼儿的分类能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先锻炼其感知能力,让幼儿通过触摸和观察物品来感知事物间的异同。如教师可以将形状、大小、颜色、图案、材质等均不同的积木、卡片和玩具混在一起,让幼儿先进行触摸或观察,询问幼儿物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学会对不同物品的特征进行比较归纳,进而按照形状、大小、颜色、图案等感知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尝试让其按照材质、功能、用途等物品的内部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并鼓励幼儿说出分类标准。由于5岁是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中、大班阶段,教育者要将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纳入课程目标中,设置相关课程内容,有意识地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如:可以让幼儿区分水生动物、陆生动物、飞禽类动物、鱼类动物或水培植物、观赏性植物和种子植物等;可以让幼儿区分博物馆、海洋馆、水族馆里的物品;还可以让幼儿根据物体的功能进行分类,如哪些物品可以滚,哪些物品可以垒高等。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年龄较大的幼儿观察力、理解力都有所提升,家长此时可以多与其讨论同一类事物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帮助幼儿分析、比较、归纳和抽象,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功能特征提示的方法锻炼幼儿的分类训练

本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特征提示能显著促进4岁幼儿从基于相似性分类向基于类别分类的转化,提高其分类表现。因此,教育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功能特征提示,尤其是幼儿在对人工物品进行分类时,教育者可以采用明确的带有功能特征提示的指导语指导幼儿进行分类,如 “请将可以用来坐的归为一类”“请将可以用来记录時间的归为一类”“请将可以用来装食物的归为一类”等。

参考文献:

〔1〕陈乐乐.5—6岁聋童与正常儿童分类能力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11〕薛萌萌.3—6岁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特点〔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3〕〔8〕〔12〕DIESENDRUCK G,PERETZ S. Domain differences in the weights of perceptual and conceptual information in children’s categorizat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3,49(12):2383-2395.

〔4〕〔5〕GODWIN K E,FISHER A V. Inductive generalizationwith familiar categories: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hildren’s reliance on perceptual similarity and kind information〔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5(6):897.

〔6〕WARE A.Individual and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in preschoolers’ categorization biases and vocabulary across task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17(153):35-56.

〔7〕TAVERNA A S,PERALTA O A. Young children category learning:A training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3,28(3):599-617.

〔9〕KIMURA K C. The roles of comparison and function in the categorization of novel objects in 3-year-olds〔D〕. Atlanta:Emory University,2012.

〔10〕KIMURA K,HUNLEY S B,NAMY L L.Children’s use of comparison and function in novel object categoriz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18(170):161-176.

〔13〕DIESENDRUCK G,WEISS E.Children’s differential weighting of cues to social categories〔J〕. Cognitive Development,2015(33):56-72.

〔14〕叶平枝,侯岩.4—6 岁儿童对几种日常生活物质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9(2):7-11.

〔15〕王宪钿,刘静和,范存仁.四至九岁儿童类概念的发展的实验——Ⅱ.儿童分类中的概括特点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64,8(4):52-60.

〔16〕刘静和,王宪钿,范存仁,等.四至九岁儿童类概念的发展的实验——Ⅰ. 分类与分类命名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64,7(4):39-47.

〔17〕MERVIS C B.Child-basic object categories and early lexical development〔M〕//NEISSER U.Concepts and conceptual development:Ec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factors in categoriz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8〕常静.幼儿运用类别属性归类的实验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7.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Classification A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Feature Prompts

Liu Wanlun 1, Wu Baomin 1, Wang Xianfeng 2

(1 College of Psycholog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2 Qianshan Yezhai Middle School, Anqing, Anhui, 246309)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classic triangular classification paradigm is employed, and 218 children aged 4-6 in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ability to classify artificial objects, and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 feature prompts on children’s correct classific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4-year-old children mainly classify artificial objects based on shape similarity, 6-year-old children mainly classify based on category, and half and half of 5-year-old children classify based on shape similarity and category separately. Therefor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age of 5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young children to transition from shape-similarity-based classification to category-based classification. Additionally, functional feature prompts can effectively assist 4-year-old children in correc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s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Keywords】children; ability to classify;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rtificial objects; functional feature prompts

*本文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类别学习的发展特征及促进”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BA220196。

**通信作者:刘万伦,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电子邮箱:Wlliu2008@zjnu.cn

猜你喜欢
发展特征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广东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特征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探析
论社区商业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