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2023-10-12 13:35吴章华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中等职业教学改革

吴章华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体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体育意识、身体锻炼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养成,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政策不断健全,保障愈发完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學校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体育选课的基础上,体育专项化教学以运动项目为突破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分项教学。中等职业学校专项体育教学以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的发展为核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从价值取向上讲,体育专项化教学明确了学生运动技能优先发展的意义,充分体现了运动技能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从组织形式来看,体育专项化教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开展分班、分阶段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从学习方式上来讲,体育专项化教学,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持续性。

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1 课程性质任务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体育与健康知识、理念、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2.2 课程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三方面。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根据所学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制订体育锻炼计划。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能够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中,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以及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沟通。

2.3 课程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由体能和健康教育两部分组成,为学生必修基础部分,共计54 学时,3 学分。拓展模块包括模块一和模块二:模块一为限定选项部分,属于运动技能系统,分两年完成,共计90 学时,5 学分,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拓展模块二属于任选课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4 学分。

3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

3.1 专项化教学目标

体能训练目标:学生构筑体能,包括一般体能、专项体能、职业体能。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着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机能、身体形态等的全面发展。职业体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特定技能,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专项化教学模式的持续学习,学生能学到运动项目基本知识、技战术、比赛规则,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养成乐于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健康技能目标: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具备基本的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和健康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具备常见传染病、慢性疾病、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身体素质目标:注重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满足运动需求,并能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认识到健康是生活和工作的本钱,关注自己的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运动精神:通过专项化教学模式的持续学习,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素养,能够遵守运动规则,尊重对手、公平竞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获取优异的比赛成绩。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特点,细化体育专项教学目标,构建不同年级目标达成标准,其中一年级注重基础,以了解运动能力、认识健康行为、唤醒运动经历、培养体育品德、锻炼身体素质为目标;二年级注重提升,以提升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养成健康行为,深刻领悟运动精神、体育品德为目标;三年级注重应用与实践,以强化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融合运动经历、应用运动能力、升华体育品德为目标。“阶梯式”教学目标的设置,逐步增加教学难度,逐渐提升教学要求:一年级基础阶段,要求低,易于达到,二年级为过渡阶段,通过提升达到,三年级为应用阶段,通过实践完成。

3.2 专项化教学内容

基于上述原则,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框架,整改专项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体能三方面内容。知识包括:项目知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体能包括:健康技能、项目技战术、比赛规则、裁判规则;体能包括:一般体能、专项体能、职业体能。学时分别为18、90、36。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专项化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经验、身体素质等情况,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如一年级篮球专项教学专项知识以篮球起源发展、篮球运动损伤防治展开;运动技术围绕篮球基本技能传球、运球、投篮;基本战术围绕传切战术、防守战术展开;体能以一般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二年级篮球专项教学,基本知识以篮球比赛规则、裁判手势、裁判职责展开;技术围绕基本技能训练,战术围绕进攻战术、防守战术训练、半场教学展开;体能以提升专项体能为目标。三年级,基本知识围绕临场裁判、赛事组织与设计展开;技术围绕技战术组合应用展开,并进行实战训练、全场正式比赛训练;体能以专项体能训练展开,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进行体质方面的训练。

运动技能内容所占比例最大,包括运动技能的技战术、教学设备的技战术和游戏竞技比赛等;体能训练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仍需不断调整,满足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体能素养。一年级,体育专项化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基础,为后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二年级注重体育相关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三年级学生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拓展,通过相关的体育竞技比赛,提升价值。

3.3 专项化教学实施

传统的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选课多采用填志愿表的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项目,但对于缺少运动经历的学生来说,容易在选课之后又后悔,对此,应改进选课方法,应用“视频观看+讲解+ 学生体验”的形式进行选课,加强选课的合理性。选课方式以网上选课为主,设置选课时间,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课。课时安排方面,体育资源丰富的学校,可灵活设置上课时间,每周安排4 课时体育课;课程资源相对短缺的,按照学校实际资源统筹规划,确保资源供给,每周安排2—4课时体育课。课时设置方面,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根据经验设置,要充分遵循个性化原则。

基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上午学生思维活跃,适合开展文化课教学,而体育课适合安排在下午时段。另外课程编排方面,还应充分考虑气候环境的变化,夏天天气炎热,注意防暑,午后第一节课不适宜安排体育课,冬季天气寒冷,注意防寒,适当调整上课地点。组班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完成后,教师按照学期初学生的评价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根据学校师资、设备情况,采用合理的班额设置,一般来说30 人左右的班额编制较为合理。

根据广泛调研,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多样,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情景化教学模式、游戏比赛教学模式、竞赛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其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教师定期到各组内进行检查、指导,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教学。

3.4 专项化学习评价

这一评价是检验专项化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而开展的,为此,学习评价内容应指向教学目标。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评价内容、教学目标之间很难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为对应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暂且将学习评价内容设定为体能、身体素质、健康行为、运动技能、运动精神五个方面,分为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评教。

4 小结

本文应用体育专项化教学理论,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体育专项化教学现状,构建中职学校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确立中职学校体育专項化教学内容,开展实施专项化体育教学和专项化学习评价,理论联系实际,探究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旨在为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中等职业教学改革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