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策略

2023-10-12 06:44张铭钟杨璐帆
传媒 2023年18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抗日战争根据地

文/张铭钟 杨璐帆

抗日战争时期,报纸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治宣传的主要媒介,是我党实现“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重要战略目标的传播手段。彼时,我党创办了大批党报和党刊,包括《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战线》杂志和《群众》杂志等。我党的报刊媒体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任务是利用新闻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开展对敌占区和解放区军民大众的政治宣传。报刊媒体在传达党的声音、引导新闻舆论、团结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我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清凉山创立。毛泽东同志阐明了《解放日报》作为党报媒体的重要性:“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并推广收报机,使各地都能接收,以广宣传,是为至要。”《解放日报》准确传达了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方针、详实报道了我党带领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峥嵘历史,是流淌在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血脉”。研究抗战时期《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对于提升新时期党报媒体的新闻舆论传播水平,切实有效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指示的“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要目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一、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开展政治宣传的背景及条件

《解放日报》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政治宣传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政策方针传达和思想舆论引导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1.《解放日报》开展政治宣传的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不仅疯狂侵占我国领土,大肆屠杀无辜国民,还在封锁沦陷区推行殖民教育,意图以文化侵略手段奴化我国国民思想。1938年之后随着侵华战线逐渐拉长,日军意识到国共两党对于抗日战争政治路线的不同,随即调整了对华策略:一方面大举对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地毯式扫荡;另一方面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的怀柔手段。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抗战压力剧增。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延安等敌后根据地物质严重匮乏,无法维持大量报刊的印刷与出版。此时,我党急需创办一份报刊来保证政策的政治宣传。《解放日报》是我党开展政治宣传、唤醒民众意识、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舆论阵地和重要渠道,是维护革命根据地“红色血脉”在华夏大地喷薄流淌的重要保证。

2.《解放日报》开展政治宣传的社会背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为《解放日报》的创办奠定了宝贵的思想和政治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政治宣传思想的日渐成熟,我党在党报的政策方针传达和思想舆论引导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不仅能够及时起到报道我党最新政治主张的思想作用,还能起到动员普通大众参与抗日战争的宣传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毛泽东同志对于《解放日报》的创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仅身体力行参与到党报的组织、创立和运营中,还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多篇脍炙人口的社论文章。就《解放日报》的受众群体而言,除了党内干部和知识分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群众也是《解放日报》政治宣传的目标群体。《解放日报》的出版发行能够帮助我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

二、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政治宣传的主要策略

要保证《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实效,需要依据当时的复杂环境制定多元化的宣传形式和针对性的宣传原则,将党报的新闻舆论引导作用落到实处。

1.《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解放日报》主要采取三种宣传形式,分别为政治新闻、政治评论和政治宣传画。

《解放日报》报道的政治新闻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具体体现在对我党政策方针的传达和宣传方面。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是《解放日报》舆论传播的核心。因此,政治新闻大多出现在《解放日报》的要闻版版位。在1941年5月21日刊发的《三三制的理论与实际》中,重点报道了“三三制”政权的理论特征与实践内容,对党领导下的民主政府形象进行描摹。其中明确指出:“历史决定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即是说:对外驱逐日本强盗出中国;对内实行广大抗日人民的民主政治”,极大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提倡民主建政的诚意。

政治评论即社论,是《解放日报》较为常用的文体之一,对于我党的政治宣传具有重要作用。《解放日报》刊发的社论旨在阐述党的路线与党的政策,表达我党的政治主张。1942年7月21日刊发的《抗议敌寇暴行》,控诉了日本法西斯在冀中地区对中国人民烧杀劫掠的滔天罪行,号召普通民众“持久不息的坚持战斗,进行最广泛的游击战争”。同时,呼吁中国民众团结一心,积蓄力量与日本侵略者开展斗争。为保证社论工作的准确性,《解放日报》社论专员定期在当时中央红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举办讨论会,为统一民众思想,提升政治宣传实效打下坚实基础。

政治宣传画是指使用漫画等艺术创作的形式将我党的政治立场形象地描绘出来。因边区群众大多不识字,文化水平较低。使用政治宣传画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解放日报》的信息传达效率。在1942年9月13日刊载的《赵占魁同志》一文中,描绘了赵占魁同志作为工人,在陕甘宁边区大公无私、自我牺牲、努力工作的革命精神。在正文旁边,重点刊登了赵占魁同志的朴素形象,使其在普通民众群体中形成认知。我党在陕甘宁边区大力宣传“赵占魁运动”宣传画,在提升基层群众劳动生产的积极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原则。《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原则可以简单归纳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党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两个方面。

首先,《解放日报》在政治宣传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党宣传政治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在《解放日报》创办初期,由于缺乏在革命根据地办报经验,新闻报道主要集中于国际新闻和马列主义的思想宣传上。《解放日报》的主要读者群是基层农民,其对于党报的内容理解十分困难。我党发挥了对党报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了问题并提出调整意见。比如,在1941年11月22日刊发的《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向基层群众解释了“三三制”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性。在我党的指导下,《解放日报》坚定党的指示不动摇,及时调整政治宣传策略,使报道内容更加“接地气”,使其更加符合党报在革命根据地传达党的思想和方针的基本任务。

其次,《解放日报》在政治宣传中坚持党性和群众性相统一原则。《解放日报》在1942年进行了一次重要改版,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党性,无法在政治宣传上贴近群众生活,无法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我党的政策方针和实际工作。针对以上问题,《解放日报》仅在1942年就发表了30多篇社论,重点阐述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的重要性和工作进展。比如,在1942年5月9日刊发的《整顿三风中的两条战线斗争》中,重点指出“要保证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就要不断同侵犯党的正确路线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帮助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了解整风运动的进展,以及整风运动对于提升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保持党员思想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保证《解放日报》的群众性,精准了解革命根据地群众的思想动态,报社在群众中发展了通讯员队伍,鼓励基层群众为《解放日报》供稿,使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群众生活。为帮助群众在政治上与我党保持统一步调,《解放日报》也重点刊登了具有代表性的群众人物事迹。比如,在1942年4月30日刊载的《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连年开荒收粮特多,影响群众积极春耕》中,大力宣传了吴满有作为基层劳动模范的思想带头作用,鼓励群众向模范学习,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解放日报》对新时代党报政治宣传的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日报》积极完成开展政治宣传的重要任务,为新时代党报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给予了重要启示。

1.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回顾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日报》政治宣传的历史,《解放日报》积极开展新闻舆论工作,争取基层群众对我党的政治认同。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坚持党的领导,时刻反思自身的思想性与先进性,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将维护党的权威、传达党的精神放置在首位。党报应以政治建设为出发点,无条件宣传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阐明我党的政治立场和方向。面对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党报应与《解放日报》一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工作,重点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开展政治宣传时,要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统一民众思想,提升政治宣传实效打下坚实基础。

2.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动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解放日报》的办报方针。党报是我党与基层群众思想沟通的重要媒介,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党报应坚持的重点原则。《解放日报》于1943年9月1日刊发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强调“要为人民服务,与人民密切结合。新闻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公仆,要有群众观点”。这就要求党报在新闻撰稿时重点考虑到群众的所需所想,以群众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政治宣传。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党报在新时代的传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党报能够了解当前群众对于传媒内容、传媒渠道的新要求,使用新媒介、新技术和新信息终端来与受众群体开展信息互通,更好地开展政治宣传。

3.坚持舆论引导不动摇。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工作中有效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为开展舆论监督和反映群众思想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在1942年5月24日刊发的《我来照照镜子》中,作者以口语化的方式阐述了知识分子对于整风运动的个人立场和思想总结,反映了在整风运动中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境界的提升。在新时代,党报应继续发挥政治宣传工作的舆论引导作用,倾听群众心声、解答群众疑问。同时,党报应找好自身定位,立足于大局观念,维护党的权威,强化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与基层群众共同努力,推动党报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抗日战争根据地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