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政课程高阶发展
——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3-10-12 06:44刘洋
传媒 2023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文/刘洋

书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作者:邹慧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3月定价:78.00元

新媒体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随性为之,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政课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自身创新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课作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新媒体技术赋能,增强其时代感、实效性。由邹慧所著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一书,坚持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普遍和特殊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系统探索了契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载体、机制的创新体系。该书逻辑层次清晰、内容构建完整,提出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给出了现实的“路线图”,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提供参考,为后续学者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适合适用:新媒体是高校思政课高阶发展的“导航灯”。高校思政课高阶发展的重要原则在于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共享性等优势成为思政课活起来的重要法宝。“适合适用”原则主要是指以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学为基础的新媒体与思政课的融合,这种融合既要满足于教学技术的要求,也要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依靠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政课课堂活力。新媒体平台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便利,加之元宇宙的兴起、虚拟仿真技术的成熟,促使沉浸式教学、“智慧思政”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这不仅拓展了思政课的教学空间,还增强了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另一方面,结合教学环节设置学习情境,满足思政课教学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决不仅局限于课堂,可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设置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境,将高校思政课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新媒体技术平台全过程记录教育对象学习思政课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思政课全过程育人的实现。

准确无痕:新媒体是高校思政课高阶发展的“黏合剂”。一堂好的高校思政课必然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完美融合。脱离教学形式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新媒体作为展现高校思政课的重要载体,需要准确、有效地服务于思政课教学内容。一方面,“准确”是第一要义。在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通过技术创新、要素调配、流程更新等使新媒体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相匹配,将回应教育对象知识诉求、解决教育对象知识盲区与创造知识着力点统一起来,促使教育对象主动走进思政课课堂,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教育者在注重技巧的同时,还需要对思政课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呈现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发挥新媒体技术的高端效用,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的统一。另一方面,“无痕”是基本要求。高校思政课集知识性与价值性为一体,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所创造的情景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思政课的价值性离不开情感场、人格场等潜移默化的意境,新媒体技术要适时地以“无声”的形式存在,“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氛围之中,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可。

技术优化:新媒体是高校思政课高阶发展的“助推器”。创新教学方式是高校思政课高阶发展的重要路径。新媒体促使思政课教学方式由单向性、注入式向立体化、多维性转变。这些转变都依赖于技术优化。技术优化是增强高校思政课互动性、体验感,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借助新媒体互动性和即时性优势,打造互动式思政课。新媒体应用中的发言、弹幕、讨论、抢答等都可以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拉近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距离,丰富思政课课堂的互动方式。借助这些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才可以进行深入地交流、探讨与合作,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共享,形成互动合作的思政课课堂。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技术效能,打造沉浸式思政课。VR、AR等信息技术的体验感特别强,能够将思政课教学内容可视化、形象化。思政课课堂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技术,积极创设体验式思政课堂,让教育对象能够闻思政课之声、见思政课之形、入思政课之境,弥补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的不足,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推动思政课教学走入教育对象的内心,增强教育对象对思政课教学的关注度和喜爱度。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