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分析

2023-10-12 11:33张庆辰张震丁少恒强凯迪
国际石油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霍尔木兹海峡沙特阿拉伯欧佩克

张庆辰,张震,丁少恒,强凯迪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正式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同时激活两国于2001年签署的安全合作协议和于1998年签署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科学、文化、体育和青年领域总协议[1]。沙特阿拉伯、伊朗同为欧佩克组织重要成员国,两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重大。

1 沙伊复交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分析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均为中东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重要国家,沙特阿拉伯是逊尼派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朗则是什叶派伊斯兰教的中心。近代以来,由于外部势力干扰、历史问题、地缘政治以及教派冲突,两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处于对立位置,百年内多次断交[2]。2023年3月,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在北京举行会谈,三方达成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沙伊两国同意恢复中断近7年的外交关系,这意味着沙特阿拉伯、伊朗已达成和解。在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两国复交原因极为复杂,可以主要概括为沙伊两国诉求转变、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和中国的大力推动。在上述三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沙伊两国复交得以实现。

1.1 沙、伊两国寻求稳定发展环境的战略诉求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全球能源转型明显提速,传统油气资源的重要性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能源冲击。如果不及时转变经济对油气资源的依赖,中东国家在全球格局中的权力地位可能会进入下行周期。在此背景下,中东地区国家的政治导向发生深刻转变,弱化地缘政治博弈,加速经济转型发展,改变依靠石油出口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主要诉求。因此,只有和谐的周边国家关系才符合现阶段中东国家的共同利益。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作为中东大国,对彼此有较强的战略需求——沙特阿拉伯希望通过伊朗,缓和也门代理人战争问题,营造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伊朗则希望通过沙特阿拉伯来改善同中东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沙伊两国求同存异,奠定了此次复交的基础。

1.2 美国页岩油革命后战略重心逐渐从中东转移

2014年前,美国属于原油净进口国,中东地区是其重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地,因此加强对中东控制、分割中东局势并从中获益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下半年,美国页岩油革命显现成果,美国原油产量迅速提高,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呈现三足鼎立态势,能源自给后美国对中东地区的能源依赖度显著下降。2018年11月,美国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中东的重要性进一步下滑。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美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并把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亚太地区[3]。2020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形势、新冠病毒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影响,美国无法也无意在中东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导致了对中东地区控制力下降,为沙伊复交创造了外部条件。

1.3 中国有动力、有条件居中斡旋推动沙伊复交

中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中东地区更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来源地。根据Kpler数据,2022年中国进口原油约921万桶/日,其中来自沙特阿拉伯、伊朗的进口量分别为161.1万桶/日和26.5万桶/日,占进口总量的20%以上。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若中东国家具有更加安全的地缘政治环境,就更有利于中国的油气资源保供。此外,中国始终支持中东国家战略自主,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中东国家广泛合作,打下坚实的信任基础,获得了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为代表的中东国家的认可。中国有动力、有条件为沙伊两国和谈提供支持。

2 沙伊两国在全球石油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均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成员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储量方面,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分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截至2022年,全球石油储量约为2407亿吨,其中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为366亿吨,伊朗石油储量为285.8亿吨,二者合计占到全球总储量的1/4以上[4]。产量方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2年沙特阿拉伯原油产量达到1057万桶/日,伊朗原油产量约为256万桶/日,两国产量之和约占欧佩克供应量的53%。

沙特阿拉伯作为欧佩克组织的核心成员国,多次主导该组织调整产量策略,对国际油价变动产生重要影响。2020年3月,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未能就减产协议达成一致;4月,沙特阿拉伯决定增产169.6万桶/日,产量达到1164.2万桶/日[5]。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全球石油需求走弱,沙特阿拉伯大幅增产原油,2020年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开盘下跌25%至34.52美元/桶,随后跌幅一度扩大至31%,创下近十几年来的最低点。2020年5月,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挑战,沙特阿拉伯带动“欧佩克+”达成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驱动油价自低位反弹。沙特阿拉伯、伊朗原油产量与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见图1。

图1 沙特阿拉伯、伊朗原油产量与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

与沙特阿拉伯不同,2018年以来,伊朗处于美国制裁之下,欧佩克组织给予其减产豁免权,但其产量及出口的变化情况仍牵动石油市场的神经。2018年5月,美国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制裁伊朗。制裁前,伊朗原油产量为380万桶/日,出口量为286万桶/日。制裁后,伊朗产量最低下滑至190万桶/日,出口量降至16.7万桶/日。近年伊朗仍不断加大上游投资,通过特殊船只、油轮过驳等途径降低制裁影响,恢复了部分出口。2022年9月,伊朗就欧盟提出的伊核协议草案进行正式回应,伊核协议达成预期升温,成为当时驱动油价下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沙伊复交对全球石油市场影响深远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对沙特阿拉伯巩固自身在欧佩克中的核心地位、伊朗拓宽原油产量和出口空间有着重要作用。两国作为欧佩克的发起国,恢复外交关系有助于增强欧佩克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在全球石油领域的话语权,还能为中东地区提供更加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降低因局部地缘冲突导致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3.1 伊朗原油产量和出口量明显增长,但伊核协议谈判很难因此推进

沙伊复交后,沙特阿拉伯作为伊朗曾经的对立国、美国曾经的老盟友,对伊朗的制裁监管程度或有所放松,有利于伊朗原油出口。伊朗经常在波斯湾内通过油轮过驳的方式将伊朗原油转移到未受监管的船只上,然后再向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由于波斯湾距离沙特阿拉伯较近,加之地缘冲突等原因,伊朗在此方面仍较为谨慎。但在中国斡旋和解后,为体现复交带来的实际效果、展现对美不满的态度,沙特阿拉伯或将放松对伊朗监控力度[6]。实际上,2023年1月至6月,伊朗原油产量已经增长了38万桶/日,达到301万桶/日;出口增长40万桶/日,达到157万桶/日,海上浮仓也出现大幅下降。尽管美国的制裁仍然存在,但伊朗原油出口量在近一年内同比增长近50%(见图2)。从出口流向看,中国进口伊朗原油的规模大幅提高,2023年上半年,中国进口伊朗原油约235万桶/日,同比增长87%。沙特阿拉伯减产配合伊朗增产,中国加大进口力度,是沙伊复交的成果之一。

图2 伊朗原油出口情况(分国别)

目前看,在“欧佩克+”的持续减产下,美国或有意放松伊朗出口原油以弥补市场供应不足,但预计伊核协议谈判很难因此推进。美国在伊核协议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否与伊朗达成协议,仍然受到遏制油价打压通胀、美国国内党派冲突、中东地缘政治博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22年,为了抑制油价上行,美国持续与伊朗磋商,但油价回落后释放伊朗原油回归市场的欲望明显降低,伊核协议谈判也因此不了了之。展望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油价再回升至100美元/桶大关以上的概率相对有限,因此预计美国推进伊核协议谈判的愿望并不强烈。受此影响,伊朗原油产量或将继续维持在300万桶/日左右,原油出口量或维持在155万桶/日左右。

笔者判断,2024年12月美国大选完成后,伊核协议才会有明确进展,但如果2023年和2024年这两年“欧佩克+”持续减产推升油价,不排除伊核协议提前达成的可能。近年来,伊朗不断加大上游投资,加快老井修复和新井投产,国际能源署预计伊核协议达成后,伊朗能够在6个月内将原油产量迅速提高至380万桶/日并释放一半的海上浮仓,显著增加市场供应并打压油价。

3.2 霍尔木兹海峡地缘风险下降,中东石油出口更加安全

霍尔木兹海峡处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的阿曼角之间,东接阿曼湾,西连波斯湾,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见图3)[7]。海峡北岸是伊朗,海峡南岸是阿曼,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千米,最狭处为38.9千米。由于霍尔木兹海峡扼住波斯湾出口,而沙特阿拉伯、伊朗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盆地,因此油运样本轨迹显示霍尔木兹海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原油出口的唯一通道。据bp公司统计,霍尔木兹海峡承担着全球近20%石油的输出任务,波斯湾石油总出口量的90%以上均经过此处。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通过该海峡的油轮中85%前往亚洲,主要目的地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图3 霍尔木兹海峡地理位置

地缘紧张关系给霍尔木兹海峡造成潜在风险,主要包括扣留船舶、封航导致运输成本上升,以及区域军演、武装冲突造成的供应安全风险两个方面,对油价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分别实施不同的港口管理机制,沙特阿拉伯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其他成员国签署的是“利雅得备忘录”①2004年6月,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6个国家在利雅得召开的会议上签署了“利雅得海湾地区港口国监督谅解备忘录”,即利雅得备忘录。该备忘录是为在海湾地区的海事管辖区实现安全高效的航运环境而签订的协议,以确保区域内船舶及其设备的状况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伊朗签署的是“印度洋港口管理机制备忘录”②印度洋港口管理机制备忘录签署于1998年6月,生效于1999年4月,成员由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印度、伊朗、苏丹、南非等21个国家组成。作为全球区域性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组织之一,印度洋港口管理机制备忘录在保障海上安全及水域清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度不统一导致过境船只的安全通行权利难以得到保障[8,9]。沙特阿拉伯、伊朗之间虽有各自的领海区域,但无法确保船只仅从本国海域航行,因此冲突国之间有针对性地扣留船舶的状况时有发生。2016年,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断交后,据《印度洋港口管理机制备忘录》统计,伊朗全年共检查过境船舶188次,扣留船舶4艘,其中2艘为沙特阿拉伯籍。另一方面,伊朗经常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演,影响该地区原油运输。2006年至2007年,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地区连续组织了八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干扰油轮航行;2011年12月,时任伊朗副总统穆罕默德•礼萨•拉希米称,如果西方国家继续扩大制裁,伊朗将“不会让一滴石油穿过霍尔木兹海峡”;2019年4月,伊朗再次称“若敌对行动到达无法避免的程度,伊朗将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同年6月,两艘大型油轮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遇袭,当月油价上涨10%。

此次沙伊和解之后,霍尔木兹海峡地缘风险将趋于下降。2023年6月,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访问伊朗首都德黑兰,先后会见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和总统莱希,表示沙伊两国在地区安全,尤其是海上航行和水道安全方面合作极为重要[10]。同期,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两国表示牵头组建“新海军联盟”,该联盟将包括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拉克等8个国家,旨在共同维护波斯湾地区的稳定。该联盟成立将有利于维护霍尔木兹海峡安定,也侧面证实伊朗同多个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的紧张关系正在缓解。沙伊复交后,两国将共同维护霍尔木兹海峡地区的航行安全,在与周边国家关系得到改善后,伊朗在此区域频繁军演的可能性也大幅下降,因此霍尔木兹海峡地区的地缘风险显著降低,石油运输风险明显回落,中国从中东国家进口石油的安全性也更高。

3.3 欧佩克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沙特阿拉伯核心地位更加巩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卡特尔组织,欧佩克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商议石油产量和价格,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截至2023年6月,欧佩克共有13个成员国。然而近年来,由于产量政策的利益分配不均,欧佩克组织内部关系并不稳定,2019年1月卡塔尔退出,2020年1月厄瓜多尔退出,2021年3月阿联酋威胁退出,组织向心力出现问题,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11]。

沙伊复交将增强欧佩克组织凝聚力,提升欧佩克的石油市场话语权。近年来,伊朗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经常导致欧佩克产量协议谈判破裂。例如,2018年6月,伊朗拒绝欧佩克及其盟国增产石油的要求,阻碍增产协议的达成;2020年4月,伊朗不同意举行任何形式的“欧佩克+”会议等。伊朗的不配合,导致欧佩克组织某些决议难以达成,步调不一致降低了其市场影响力。两国复交后,出现上述类似事件的可能性下降,欧佩克组织凝聚力有望增强。沙伊两国求同存异也利好欧佩克组织影响力提升。沙特阿拉伯在能源领域的最大诉求是提升欧佩克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和话语权,保持国际油价高于国内财政收支平衡油价的水平,保障本国财政收入;由于美国制裁,伊朗石油产量及出口量较制裁前下滑严重,伊朗的当务之急是解除制裁现状,加大出口以促进经济发展。但美国对低油价的政治诉求和对伊朗的经济封锁,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目的明显相悖,因此两国有意愿联合起来抗衡美国。叠加中东地区出现“和解潮”,科威特、伊拉克等成员国的内部联系有望加强,在后疫情时代美国页岩油增产乏力、俄罗斯遭受西方国家制裁的背景下,欧佩克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沙特阿拉伯更加甘愿以“调节人”的身份平衡欧佩克成员国原油产量变化,其在欧佩克组织中的核心地位有望加强。历史上,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原油产量存在典型的“互补”关系,伊朗多次大幅调整产量,沙特阿拉伯均充当了浮动生产国的角色(见图4)。沙伊复交后,2023年6月,伊朗产量增长至近年新高,沙特阿拉伯产量则已降至2021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沙特阿拉伯还决定在2023年7月—9月自愿额外减产100万桶/日,以弥补伊朗的产量增长和阿联酋等国的超额生产,兑现欧佩克减产保价的目标[12]。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解后,主动分担伊朗出口增加给其他成员国带来的份额压力,强化了其在欧佩克组织内部的核心地位。

图4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原油产量变化

3.4 沙伊代理人战争有望终结,局部地缘冲突推升油价的风险减小

2014年爆发的也门内战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一场代理人战争,沙特阿拉伯支持由也门总统哈迪领导的政府军,伊朗则支持由胡塞武装领导的反政府势力。近10年间,美国、俄罗斯、阿联酋、叙利亚、以色列等多国都先后卷入也门内战,频发的地缘冲突给中东产油国造成干扰[12]。例如,2019年9月,胡塞武装导弹袭击沙特阿拉伯阿美公司油田,使其产量骤降100万桶/日,国际油价一夜之间跳涨15%;2022年3月,胡塞武装再次使用无人机袭击沙特阿拉伯延布炼油厂等设施,导致其炼能下降。局部地缘冲突严重影响了石油供应,增加了国际油价波动风险。

沙伊复交后,胡塞武装表示沙特阿拉伯是兄弟国家,也门发生内战要归因于以色列和美国而不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也同意停止向胡塞武装提供武器,并要求其不再对沙特阿拉伯油田基础设施进行导弹和无人机袭击[13]。此后,沙特阿拉伯与胡塞武装接洽,提出也门和平方案,即交战各方实现永久停火并设立为期两年的政治过渡期。也门代理人战争有望终结,沙特阿拉伯石油设施遇袭概率下降。沙伊复交也为中东各国提供了对话解决矛盾冲突的范例,中东地区涌现“和解潮”,例如叙利亚外交部长12年来首次访问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巴林决定恢复外交关系等。中东局势特别是产油大国间的地缘政治环境整体向好,对于稳定全球石油市场、降低石油风险溢价作用明显。

4 对中国油气企业的建议

4.1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合作空间广阔,中国有必要把握住沙伊复交产生的新机会,打开油气贸易合作新局面。受限于沙特阿拉伯石油上游业务不对外开放的政策,目前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多集中于工程技术服务领域,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较少。建议中国油气企业把握中东国家的和解窗口期,推动中沙能源合作战略和策略的调整完善,拓展与沙特阿拉伯在油气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场景。在“进口来源多元化”指引下,不断拓宽中东地区石油供应渠道,分散供应风险,端牢能源饭碗[14]。

4.2 推进“一带一路”,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2023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蕴藏着丰富的风、光、热等可再生资源,是全球绿色能源新的增长点[15]。按照沙特阿拉伯2030年愿景,沙特阿拉伯计划在大力发展油气工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和氢能项目,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中国企业可发挥绿色油气田建设、绿电-绿氢-绿色炼化产业链建设的先行优势,加大合作开发力度,促进油气开发增绿、炼化产业转绿、可再生能源扩绿,实施传统油气产业与可再生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开发绿色转型和炼化产业低碳转型。

4.3 探索推动人民币结算,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定,作为国际货币的避险属性日益凸显[16]。随着中国与中东各国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利益绑定下石油出口国有动力灵活多样地选择计价货币,规避货币错配风险。伊朗石油出口已经与人民币挂钩,伊拉克等国也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商品贸易结算。中国作为重要的中东原油进口国,应深化与中东地区石油公司的合作力度,在进口油气时推动沙特阿拉伯等国带头支持人民币结算,提升人民币在能源领域的地位,由此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猜你喜欢
霍尔木兹海峡沙特阿拉伯欧佩克
沙特阿拉伯MO面包房&咖啡吧
海洋星探组
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剑指美国页岩油产业?
天然气欧佩克的漫长道路
沙特阿拉伯AL Masane VMS型多金属矿床的研究进展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