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变阅读为“悦”读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例

2023-10-13 03:38
教师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绘本文字

彭 蕾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江苏 南京 2111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教材的编写既要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保证基本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要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取舍和补充。”由此可见,教师应适当转变“教材至上”的观念,根据学情灵活使用教材、优化教材。目前江苏地区使用的译林版《英语》教材由于篇幅的局限性,部分文本存在语言生涩、语料不足的缺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之配套的原版英文绘本图文并茂、情节生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还能以其真实的语言、地道的表达、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可以积极开发、利用原版绘本的“原汁原味”为教材添色,从而为学生接触地道英语表达,感受英语语言魅力创造条件,使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

一、“定”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交点

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需要秉承教材文本为主,原版绘本为辅的原则,要明确引入原版绘本的初衷是弥补教材的不足,优化教材的实际使用效果。因此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必须建立在全面分析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寻求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交点。

本文涉及的原版绘本与教材整合选取了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板块。该板块呈现了一则西方童话,讲述了一个调皮的金发女孩偷偷溜入森林,闯入三只熊的屋子,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教材文本在文字、文学和文化三方面存在不足。文字层面的问题有:教材文本文字过于精简,学生难以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There be”句型的呈现过于密集,导致文本缺乏真实地道的语言情境。在文学层面,教材文本语篇单薄,忽视童话故事的文学性,缺乏阅读吸引力。从文化层面来看,教材文本情节简略,不利于学生挖掘文化内涵,进而培养跨文化意识。可见,教材文本在文字、文学、文化这三个层面反映出来的缺陷即是整合原版绘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绘”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路径

确定了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交点,便可以探索二者的整合路径了。本文立足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展开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力求增强所选教材的使用效果,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立足于文字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

从文字层面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主要从加强文字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入手。所选教材文本筛选并改编了原版故事中的情节,使之简略精短。教材编写者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而简化篇幅无可厚非,但若因此错失了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连贯的真实语言材料的机会则实在可惜。故而笔者参考原版绘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

1.添加故事情节提高文字的丰富性与连贯性。一个好的故事从不会吝惜笔墨于主要人物的描写,在教材中,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这篇文章文字简略,缺失了对主要人物Goldilocks的性格描述,从而导致她闯入森林小屋,以及后续她在屋子里肆意而为的行为显得难以琢磨。同时所选教材对故事中举足轻重的三只熊的描述也少之又少,因而学生很难把握故事情节。

因此,笔者在整合所选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原版故事对其背景稍做补充:“In the forest lives a happy family of brown bears.A naughty girl named Goldilocks lives near the forest.Her mother asks her to buy some food and warns her not to go to the forest.However,she just never listens.”将这小段添加于教材文本的开端,可使课文中的文字更加丰富与连贯。学生通过教师补充的这段材料能够感知主角金发女孩Goldilocks的调皮任性,了解故事中三只熊原来是一家三口的关系。这些背景知识的铺垫使故事情节的展开更加流畅自然,从而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替换“There be”句型增强文字的真实性。所选教材为了强化主要句型,采用了多次复现的方式。教材文本总共由四个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均呈现“There be”句型。这样一来,虽然突出了“There be”句型,却也使教材中的文字显得十分刻意与生硬。

笔者认为应该对教材第二、三段的“There be”句型进行替换,使教材的文字句式更富变化,更加真实。例如,将第二段的“Goldilocks is in the house.She is hungry and thirsty.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替换为“Goldilocks is in the house.She is hungry and thirsty.On the table are three inviting bowls of soup”。第三段则将“Goldilocks is tired now.There are three beds in the room”替换为“Goldilocks is tired now.She finds three beds in the room”。这样,富于变化的表达方式就打破了教材句式单一、生硬的局面,有利于增强教材文字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二)立足于文学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

从文学层面开展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主要是要体现童话故事的文学吸引力。因此在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其文学价值,使学生爱上阅读。

1.补充细节突出文学的语言美。教材文本使用了最简练的语言讲述金发女孩和三只熊的故事。学生能从教材中获取主要故事情节,却难以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而原版绘本在讲述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因此,在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原版绘本中的细节描写,使教材文本更加生动。

通过对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笔者将教材文本的第一段“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There is a house”改编为“Goldilocks is in the forest.Deeper inside the forest,there is a charming house.”相较于教材原文的表述,改编之后的语言更具美感。最后一段“Goldilocks is afraid.There are three bears in front of her!”则可以改编为“Goldilocks is afraid.Her eyes nearly pop out of her head.There are three bears in front of her!”显然,增加的这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金发女孩受到惊吓后花容失色的样子。

2.设置悬念发挥文学的想象力。教材文本中的三只熊直到故事结尾才登场,在此之前金发女孩是否在屋中发现了一些端倪呢?在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点为学生设置悬念。

在教材第二段结尾可以加上一段原版绘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Goldilocks feels full now.She walks around the house.She finds a lot of brown fur everywhere.‘They must have kitties,’she says.”教师在授课时呈现这段描述,并询问学生:“Why is a lot of brown fur in the house?”有的学生表示赞同金发女孩的观点,有的同学则猜想这可能表明屋主养了一些棕色的宠物狗,还有个别同学大胆想象这个藏在森林深处的屋子的屋主就是棕熊一家。

3.探讨寓意提升文学的思想性。童话故事不仅能够给孩童带来快乐,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教材文本呈现了原版故事的部分情节,但学生无法整体感知故事进而思考其中的寓意。整合原版绘本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阅读体验,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童话故事的趣味,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可以基于故事全貌探讨故事寓意。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这则童话故事的启示,学生在思考后给出不同的见解。例如,我们应当学会自律,不能在没有得到他人允许的情况下,随意支配他人物品;又如,凡事不能将就,要多加尝试,努力找到最让自己满意的状态;再如,我们应该具备冒险精神,这样才能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这些启示正是童话故事文学思想性的体现,非完整的故事情节不能得出。

(三)立足于文化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

鲁子问教授指出,英文绘本阅读具有显著的跨文化教育功能。整合原版绘本不能局限于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应借助原版绘本促进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因此,立足于文化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即在文化层面上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建构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从而逐步培养起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1.探究主题意义,挖掘文化内涵。主题意义是读者与故事文本展开深层次对话后建构起来的主要价值观念。主题意义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理解其文化内涵。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作为西方童话故事的名篇之一,拥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教材文本可以实现对主要故事情节的概括和重点句型的训练,却无法满足读者挖掘其文化内涵的需求。在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过程中,笔者补充了原版绘本的故事情节,从而使学生能够建构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的完整图景。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发现,金发女孩做出的选择都是基于“just right”的原则。由此可见,这篇故事的主题意义即是遵循内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这一主题意义的确立,标志着学生实现了由语言知识学习到文化内涵挖掘的转变。

2.完善人物刻画,解读文化象征性。Goldilocks 原本只是童话故事中的一个经典角色,但在西方文化中这一角色已然具备了象征意味。在英语表达中Goldilocks 衍生出了很多独特的用法。Goldilocks 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左挑右选”,而作为形容词使用时表达的意思是“最适宜的、恰到好处的”,如:Goldilocks Zone(一个星球周围的宜居地带)、Goldilocks Planet(宜居星球)、Goldilocks Economy(维持适度增长和低通胀的经济)。Goldilocks 的这些引申意义正是故事中角色的性格与行事风格所赋予的,如教材文本所描述的Goldilocks 在餐厅挑选汤和在卧室挑选床的两个场景。在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过程中,笔者还增添了原版绘本中Goldilocks 在客厅挑选座椅的场景。利用原版绘本完善对Goldilocks的人物刻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Goldilocks个性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解读这一角色所赋予的文化象征性。

3.拓展中西童话,感知文化多样性。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对儿童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确立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丰富有趣的中西童话故事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在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过程中,笔者搜集中西童话故事各两篇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在中西童话故事的对比赏析中发现中西文化的异同,领略两种文化的魅力,感知文化的多样性。阅读仿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两种文化的交织与碰撞,就能逐步培养起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三、“展”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整合的效果

通过对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及其原版绘本的整合实践,笔者探索出了整合原版绘本与教材文本的可行路径。于文字层面而言,原版绘本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自然的语言输入。整合后的文字更加真实地道、丰富连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于文学层面而言,原版绘本的细腻笔触与生动情节深深吸引着学生。整合后的文本突出了文学的语言美、想象力和思想性,故而更加具备阅读吸引力,能够让学生收获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于文化层面而言,原版绘本为学生推开了一扇认识西方文化的窗户。丰富完整的绘本情节有利于学生挖掘其文化内涵,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可见,教材文本与原版绘本的整合不仅有利于优化教材,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完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广大一线教师应积极搜集与教材文本契合的绘本资源并进行个性化解读,加强绘本资源与教材文本的整合,变阅读为“悦”读。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绘本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绘本
绘本
绘本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