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责任意识 构建“乐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3-10-14 20:03郑云鸿
名师在线 2023年2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创设法治

文/郑云鸿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师应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身心健康的发展、道德和个性的修养中,时刻秉持主人翁精神,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任[1]。

一、聚焦国家层面责任意识,构建“乐活”忠爱课堂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要培养初中生的国家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对国家忠诚、对民族热爱的情感。

(一)强化民族复兴使命,构建“乐活”忠诚课堂

道德与法治学科首要的核心素养就是政治认同,教师应从国家层面培养初中生的国家责任、民族责任,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与强化国家主人翁意识,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光荣幸福。以“维护祖国统一”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就“如何忠诚祖国和民族”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乐活”的探究学习活动。比较适合操作的如“做幸福快乐中国人”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在现代多媒体播放技术的支持下,为学生展播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视频,让学生深入近代史,从屡战屡败的鸦片战争到抗战的胜利,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祖国不断完成统一的喜悦中,结合教材知识发表对党和国家忠诚的幸福喜悦感言,进而培养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精神。如学生扮演从香港、澳门的商人,在享受“一国两制”政策的同时,既通过努力达成个人依法致富的目标,又切身体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巨变,升华民族自豪感,在充满幸福的喜悦中强化民族复兴使命。如学生扮演从深圳到香港学习的学生或从香港到内地就读的学生,通过深港两地之间便利的交通和各项便利政策等,体验到作为中国学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多样性角色的塑造和扮演,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生成和提升民族复兴使命。

(二)强化国家富强使命,构建“乐活”爱国课堂

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要培养的责任意识中的首要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把对自己负责和对国家负责统一的主人翁意识。以“踏上强国之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就“感恩党、跟党走”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乐活”的爱国探讨活动[2]。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国腾飞的表现:首先,从个人层面,让学生深入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中,深入感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实现温饱到全面小康,学生在家庭住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中能切身体验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次,从国家层面,让学生看到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等展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越来越多优秀留学人才的回归展现了社会主义祖国的魅力,由此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进而启发学生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人民幸福生活的体现。如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实现了从自费医疗到全民医保,人们能享受到健康保障;实现了教育的“两免一补”,学生在义务教育中享受现代化、智慧化的教育教学;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从而强化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幸福感,进而启发学生归纳中国道路的优越性。教师还可以让农村学生探讨家乡的巨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方兴未艾,村村通公路,城市公交通到农村村庄,美丽新农村宜居宜工,农民电商营销为农产品插上腾飞翅膀,农业规模化经营合作社遍地开花,进而启发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及实现的路径;让城镇学生探讨城镇化进程,老城区改造旧貌换新颜,城市管网治理污水变清水,进而启发学生理解“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社会层面责任意识,构建“乐活”担当课堂

教师应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态度和情感。做遵纪守法、维护公德的好公民,增强对社会的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也是初中生需要发展的责任意识。

(一)培养法治精神,构建“乐活”红线课堂

培养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培养对法律负责的能力,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任务。以“法不可违”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欺凌事件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身边常见的事件,了解行政违法事件及所违反的行政法律法规、所应受到的行政制裁,指导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主动学法、用法、守法、护法。教师可以创设行政违法的情境,让学生在行为的交互中了解哪些语言、哪些行为会造成行政违法以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警察会依法对违法当事人进行警告、训诫、罚款甚至行政拘留等,会对受害当事人给予赔偿、法律保护等。教师可以创设造成一般民事后果的民事违法情境,让学生在撕毁作业本、弄坏衣服、破坏自行车等财物的行为中,了解民事违法事件及所违反的民事法律法规及民法条款,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指导学生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保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教师还可以创设刑事违法行为情境,让学生针对造成不同程度后果的行为,了解刑事违法事件及所违反的刑事法律、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到死刑等刑罚),指导学生切莫以身试法,更要能用法律保护自己,强化“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法治意识。

(二)培养公德意识,构建“乐活”规范课堂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对社会负责的能力。以“做负责任的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担任不同角色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责任的比较中,培养责任意识。如教师可以创设做负责任的学生的情境,组织开展班级卫生值日、学校集体活动、个人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从自身的负责任行为及结果出发,感悟作为一个学生需要尽到的责任,理性看待承担责任与获得回报的关系,养成勇于承担的责任意识。教师还可以创设学生做负责任的社会人的情境,让学生从履行义务的公民责任、法律责任等出发,理智看待那些需要承担但不自愿承担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去履行相关责任,如帮助父母打扫家庭卫生、洗衣服、刷碗等,在家庭活动中做负责任的子女,为家庭和谐、生活幸福做出努力;在帮助弟弟妹妹或其他小朋友完成作业或其他的小任务中,培养互帮互助的公益心和志愿服务能力;在街道志愿实践、敬老院公益、博物馆见习、法律宣传等活动中,充分体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责任,从学习榜样、崇拜榜样、做榜样的无私奉献出发,能践行一个新时代好少年所传承的传统美德、所遵守的社会公德、所维护的家庭私德,为创造和谐社会而努力。

三、聚焦个人层面责任意识,构建“乐活”发展课堂

培养学生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感,是提升学生对集体、社会、国家责任感的基础,能够推动学生把个人、家庭、国家统一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一)发展适应能力,构建“乐活”人际课堂

建立和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就是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能力[3]。以“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照镜子”的课堂,让学生之间互相作为“镜子”,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小组内每个学生站起来,其他的同学为他“照镜子”,说出该学生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点,让该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以强化自信;指出需要改进的缺点或不足,以促进该学生改进,同时避免其他同学出现类似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以更融洽的关系、更积极的态度融入集体。如针对某项活动“照镜子”,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工作或团队活动,正确认知自我,为小组或团队优化工作方法,探究灵活、个性化的方法,如按照特长和兴趣优先的原则去调整工作分工等。如针对学生的某个作品进行点评,如一篇作文、一张书法习作、一幅绘画等,对思想性、艺术性、美观性,以及技术技巧、知识运用等进行欣赏性、学习性、发展性的点评,让学生获得成长。

(二)发展生命韧性,构建“乐活”成长课堂

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应对挫折、对生命健康负责的能力,是锻炼学生生命韧性、发展坚强意志品质的基本举措。以“活出生命的精彩”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特长或兴趣“百花齐放”的展示课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出彩”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才艺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可以让口才优秀的学生去讲解教材中某段内容或观点,让班级里的励志学生讲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既能为其他同学做出积极学习、主动思考的榜样,又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推动学生课后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学习关系。如让学生在关心自己的基础上,学会关心和关注他人,如给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帮助身体不适的同学打扫班级卫生等。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施展示具有美术设计或视频剪辑制作等方面才华学生的作品,这既能辅助教师教学,也能为学生的探究、创新提供良好的机会。有的学生帮助教师制作战胜挫折的短视频,既能突出教育教学主题,也能让自己的才华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教育作用。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目标之一。教师既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事例,组织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探究,让学生去发现和归纳教材中的知识;也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新的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之,聚焦责任意识的“乐活”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快乐活动的课堂,是学生积极进步、幸福成长的课堂,是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生成的课堂。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创设法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