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2023-10-14 20:03陈华英
名师在线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练原地传球

文/陈华英

众所周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成果,是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法宝”。所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以线上工具和平台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建构在线课堂和线下课堂,促使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1]。现有实践证明,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在拓展教学时空的同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习能力。体育学科是教育信息化的受益者。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学校着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为师生提供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利。鉴于此,在实施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本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学、线下学练和线上巩固,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扎实掌握体育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以“篮球:原地、行进间传球”为例,归纳总结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一、课前:发布任务,线上自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之一是颠覆传统教学流程,将学生的学习前置于课前,使学生进行线上自学[2]。学习任务是学生进行线上自学的依据。因此,在实施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教师应把握课前时机,研读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学情,准备教学资源,设计和发布任务,驱动学生线上自学。

“篮球:原地、行进间传球”这节课教学内容之一是原地、行进间传球的动作要领。初中生通过体育课堂,积累了探究体育项目动作要领的经验,为进行课前自学提供了便利。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教师登录“一师一优课”网站,下载相关微课。结合微课内容,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观看微课,总结原地、行进间传球的动作要领,可以与小组成员在线或面对面交流各自总结出的动作要领。”之后,教师将微课和学习任务打包发送到钉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钉钉,了解学习任务,自觉观看微课。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分解教师的动作,初步认知原地、行进间传球的动作要领。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主进行线上学习,做好了课堂学习准备。同时,学生因此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自学意识,锻炼了自学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课中:创设活动,线下学练

课中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阶段,以线下学练为主。体育教学改革倡导教学活动化,要求教师立足不同教学环节,创设多样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进行学练。对此,在实施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教师可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自学情况,创设多样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线下学练。

(一)创设准备活动,做好学练准备

准备环节包括慢跑、特色操。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联系体育项目,改进慢跑和特色操,创设准备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使学生做好身心准备。

“篮球:原地、行进间传球”这节课以篮球项目为主。在准备环节,教师结合传统的准备活动与篮球项目,创设带球慢跑和篮球操这两项活动。具体而言,在创设带球慢跑活动时,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带球绕着篮球场慢跑,为学生提供了示范,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发地跟着教师进行带球慢跑。在慢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活动了身体,做好了身体准备,还锻炼了带球跑技能,有助于提升篮球基本技能,为进行原地、行进间传球打好基础。在带球慢跑结束后,教师创设篮球操活动。在创设活动时,教师先做出示范,依次进行手指拨球、腰部绕球、小腿绕球、胯下“8”字绕球、向上抛球并击球。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熟悉球性后,教师组织一场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做篮球操,记录一分钟内做出的次数。在体验此次活动时,全体学生兴致高昂。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如此活动,不仅形成了积极的情感,做好了心理准备,还熟悉了球性,为继续学习篮球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合作活动,在合作中学练

基础环节是学生进行学练的重要环节。合作活动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支撑。体育教学改革倡导“教会、勤练、常赛”。在练习中学习是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方式。在课前阶段,学生通过进行线上自学,初步认知了课堂学习内容,为课堂练习提供了便利。尤其,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直观的“体育现象”,透过“体育现象”总结体育动作要领,由此提高认知水平,夯实体育学习基础。对此,在实施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基础环节,创设合作活动,引导学生迁移课前自学认知、自主练习,合作总结动作要领。

在“篮球:原地、行进间传球”课堂的基础环节,教师提出合作练习任务:“在课前,大家通过观看微课,了解原地、行进间传球的动作要领了吗?请大家回忆课前自学内容,试着一一演练原地、行进间传球动作。在他人演练时,请认真观看,对比自己总结的动作要领,发现异同之处,积极交流。”在如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跃跃欲试。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驱动他们演练、观看、交流、总结。

实践表明,在课前自学成果的支撑下,学生将认知转化为动作,直观地呈现原地、行进间运球动作。其他学生细心观看,初步总结动作要领。在全体组员演练后,学生积极交流,呈现不同的动作要领。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组织展示活动,随机选择小组,鼓励小组派出代表,边演示动作,边介绍动作要领。在此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观看,对比本组的总结成果,发现不同之处并主动发问。为了获得正确的动作要领,学生围绕问题,一一演示不同小组总结的动作要领,由此得到正确的动作要领,解决问题。在学生合作演练、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了解具体情况,及时进行点拨。同时,在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后,教师系统讲述原地、行进间原地传球的动作要点,促使学生完善认知。通过体验这样的活动,学生能积极地进行体育练习,自觉进行交流,由此一步步地掌握体育项目动作要领,实现“练中学”。与此同时,学生在如此活动中自然地锻炼了合作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三)创设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练

练习是体育课堂练习环节的重要组成,不仅是学生学习体育动作要领的方式,还是学生内化动作要领,提高体育技能的途径[3]。纵观传统体育课堂练习,因形式单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游戏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初中生对各类体育游戏有浓厚兴趣。因此,基于传统体育练习不足,教师应立足练习环节,联系学生学练情况,创设游戏活动,推动学生体验游戏,促使学生在游戏中继续学练,切实将动作要领转化为体育技能。

通过体验合作活动,学生从身体姿势、手型、手拍球动作这三方面学习了原地、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立足于此,教师创设“行进间提前接力运球”游戏。在创设游戏时,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四队,引导他们以纵队形式站立。之后,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当听到哨声后,每队第一个学生要运球出发,到达指定点后,运球返回队伍末尾,原地运球。此时,第二名学生运球出发,以此类推。其他学生在等待时,进行原地运球。在游戏过程中,不可抢跑,否则被判出局;不可掉球,否则回到队伍最后,进行原地运球;不可碰倒标志物,否则被判出局。”学生对规则做到了心中有数,就能自觉遵守规则,认真体验游戏。体验游戏的过程正是学生练习原地、行进间传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增强对所学的认知,锻炼体育技能。在学生体验游戏时,教师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原地和行进间运球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练效果,锻炼了体育技能。此外,部分学生因此学会遵守规则,形成了规则意识。

(四)创设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学练

结束环节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增强体育认知,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环节。“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教师将竞赛活动融入体育日常教学中[4]。事实上,在体验竞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继续学练,增强学练效果。此外,初中生的竞争意识较强,乐于体验各种竞赛活动。所以,在实施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教师可立足结束环节,创设竞赛活动,使学生继续学练,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在“篮球:原地、行进间传球”课堂结束环节,教师立足学生的学练情况,创设“原地运球接力快速跑”竞赛活动。在创设活动时,教师先依据学生的学练差异进行隐性分层,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接着,教师按照1∶2∶1 的比例,将不同层级的学生纳入一个队伍中。然后,教师公布竞赛规则:“全体队伍以纵队形式站立。每队第一个学生手持篮球,在听到哨声后快速运球,跑向标志物,绕标志物运球一圈后沿着原路返回队伍,与下一名学生击掌并将篮球传给他(她)。下一名学生进行运球,整队学生依次进行。在活动中,不可抢跑,否则需要重新起跑;不可碰倒标志物,否则需回到起点,重新开始;不可掉球,否则回到起点,重新开始。最终用时最少的一队为获胜方,获得奖励。”教师和见习生作为裁判,细心观察每一队的情况,及时评判,保证竞赛公平、公正。在竞赛意识的驱动下,学生踊跃参与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他们迁移已有认知,竭尽所能地做出正确动作。在规则意识的作用下,学生自觉遵守竞赛规则,推动了竞赛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增强了规则意识。与此同时,大部分队伍为了取得竞赛胜利,细心观察其他队伍的参赛情况,及时调整本队的出赛情况,积累竞赛经验。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体验竞赛活动,实现了多元发展,切实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

三、课后:布置作业,线上巩固

线上巩固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前自学、课中学练和课后巩固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5]。课前自学、课中学练为学生提供了课后巩固便利。课后巩固能助力学生增强课前自学和课中学练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以完成作业为主的活动。对此,教师可联系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驱动学生进行线上巩固,增强学习效果。

在“篮球:原地、行进间传球”课后阶段,教师利用钉钉呈现作业:“请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原地、行进间传球,由小组成员或家长进行录像。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录像上传于钉钉。”在作业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走进家庭生活中,利用家庭生活时间进行练习,熟能生巧。之后,学生“完美”地演示原地、行进间传球动作,由他人录像,并将录像上传于钉钉。教师利用闲暇时间,登录钉钉,认真观看每一个学生的录像,发现其良好表现与不足。之后,教师与每个学生交流,肯定其良好表现,并指出其表现不足。针对表现不足,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合作探究弥补方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利用家庭生活时间练习,用实际行动弥补不足。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完善了对原地、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的认知,提高了原地、行进间运球技能水平,增强了体育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进行课前自学、课中学练、课后巩固,扎实掌握学习内容,锻炼体育技能,发展多样能力,形成良好意识,做到学有所得。因此,在实施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握教育信息化时机,立足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以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为入手点,联系教学内容,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学练原地传球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水平二(三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教案
基于万向轮的AGV原地转向阻力研究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言论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篮球“五星传球”的组织与教法
预防与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
小学低年级原地转的“四拍”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