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劳动教育的家园共育路径探索

2023-10-15 15:37黄媛莲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劳动教育幼儿园

【摘要】本文分析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及价值,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做法包括幼儿园和家庭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育人观念,创建家园共育长效机制,共同制定劳动育人目标,协同整合劳动场地资源,拓宽劳动教育平台,建设家园共育劳动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 劳动教育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2-0018-04

劳动是人们借助智力和体力,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孩子接受劳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对孩子未来掌握熟练技术具有奠基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尊重劳动者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对幼儿的劳动教育负有主体责任,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幼儿园劳动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家庭作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及作用

劳动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与劳动相关的教育活动,旨在使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行为习惯,并使身心获得和谐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幼儿劳动教育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劳动态度上,幼儿劳动是一种趣味性活动,必须使幼儿享受劳动的过程;在劳动目的上,幼儿劳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标,成人对幼儿劳动的指导与评价是其所依赖的外在条件;在劳动形式上,幼儿劳动是对成人劳动的模仿,是与生活和游戏紧密联系的活动;在劳动强度上,幼儿劳动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极其简单的劳动。

幼儿劳动教育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幼儿逐步成长为“社会人”。劳动作为一种社會性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活,与周围的环境互动,与劳动同伴和老师进行对话、交流,不断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懂得社会生活的各种规则,逐步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建立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由“自然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

二是有助于幼儿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劳动是幼儿尝试将劳动知识转化为劳动行为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幼儿进一步深化了对劳动知识、劳动工具及相关事物的认识,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了劳动技能,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判断力等综合能力,丰富了劳动经验,加深了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可见,幼儿劳动是幼儿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是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劳动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幼儿亲身参与的一种“劳力”活动。幼儿参加劳动,四肢得到充分的锻炼,肌肉和骨骼得到发展,身体灵敏度得以提高,肢体动作、动手能力和情感智力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儿童的“身体”执行“大脑”的指令,身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在劳动行为中变成现实。幼儿正是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锻炼身体,发展各种感官、运动和协调能力,增强体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四是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劳动是外显的行为过程,认知是隐藏于幼儿大脑内部的智能。幼儿劳动不只是简单的肢体活动,它需要人的身心相互配合,是一项锻炼心智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活动。在劳动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肢体动作,而且结合已有的认知经验将劳动行为与外部环境建立了简单的联系。当已有的认知经验与外部环境产生冲突时,幼儿会重新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实现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是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劳动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做中学”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乐观向上的品格,增强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规则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自信。只有通过劳动,幼儿才能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懂得父母劳动的艰辛,尊重父母的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品格。

二、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劳动教育相对不足

孩子是喜欢劳动的,他们善于模仿大人的劳动,乐于参加家务劳动,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但是,大多数幼儿在家里受到过度的保护,家长总是以各种理由阻止幼儿参加劳动,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有的幼儿即便参加劳动,家长也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不教给幼儿劳动的方法和技能。幼儿劳动教育需要持续的努力与完整的实施方能取得实效。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如果不能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延续,就很难形成完整而丰富的经验。这是造成幼儿劳动教育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资源缺乏

幼儿劳动教育需要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劳动中,这就对劳动教育的场地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幼儿园场地面积普遍过小,能够用来开展劳动教育的空间有限。除了劳动场地,幼儿劳动教育还需要大量的劳动资源,如种植劳动需要种子、制作食物需要食材等,这些资源的获取对幼儿园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主要集中在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自我服务性活动上,种植、饲养等需要在户外进行的劳动教育很难真正开展。

(三)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受传统“重智轻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幼儿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顶层设计上,专门的劳动教育时间相对较少,加上受劳动场地、劳动资源的影响,劳动教育无法系统、稳定、持续地开展,教育效果甚微。在课程实施上,部分劳动教育活动相对烦琐,幼儿教师通常会简化活动过程,造成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在一日生活上,为方便管理,幼儿教师更倾向亲力亲为,减少幼儿参与生活劳动的机会。

(四)劳动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幼儿园劳动教育常见的形式是集体劳动教育活动。这种集体劳动教育活动流程固化、形式单一,很少考虑幼儿个体的兴趣和发展特点,难以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由于幼儿人数较多,因此每个幼儿参与劳动体验的时间十分有限,难以获得充分的劳动机会和劳动空间,个性化劳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幼儿劳动教育家园共育的对策

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提倡的一种教育模式。家庭、幼儿园在幼儿劳动教育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幼儿园教育是主导,二者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推动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

(一)建立劳动育人共同体,形成家园共育长效机制

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幼儿园起主导作用,承担主体责任,家庭起基础作用,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教育。一般来说,幼儿对劳动的态度以及自身劳动行为和劳动习惯的养成主要受父母的影响。幼儿劳动教育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努力还不够,必须建立家园共育的劳动教育机制,挖掘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劳动教育资源,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幼儿园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包括幼儿园、家长、社区三方主体的劳动育人共同体,促使三方主体全程参与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与评价,形成劳动教育家园共育长效机制。在劳动育人共同体中,幼儿园是主导者,全面负责幼儿劳动教育的统筹、管理、协同等工作,具体负责幼儿在园的劳动教育活动,指导家长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社区是幼儿劳动教育的支持者,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各种资源;家长是幼儿劳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主要负责幼儿在家庭中的劳动教育,配合幼儿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劳动育人共同体要定期对幼儿园劳动教育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优化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劳动教育方法的适切性,切实推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

(二)转变劳动教育观念,家园共同制定劳动育人的目标

受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影响,有的教师和家长存在“重智轻劳”的观念,片面重视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幼儿的劳动教育,不重视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实践证明,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重视劳动教育,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育人观念,并将这一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领孩子积极参加日常劳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乐趣。《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努力与家长达成幼儿劳动教育的一致意见。幼儿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就幼儿劳动教育问题进行多方面的交流,积极听取家长的建议。笔者认为,双方在劳动教育目标上至少应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引导幼儿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让幼儿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尊重劳动者;二是指导幼儿掌握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为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幼儿园与家长要共同研讨、开发和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通过多种途径为幼儿提供劳动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中,帮助幼儿习得劳动知识,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增强责任感。

(三)家园协同整合场地资源,拓宽劳动教育平台

劳动教育需要依托场地资源,但是幼儿园劳动场地有限,劳动资源单一。因此,幼儿园必须努力寻找和挖掘社区、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场地等劳动资源,构建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体系,发挥家庭这一“协调者”的功能,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辅以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公园、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菜市场等场所,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劳动人民和不同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熟悉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体验不同职业的辛勤劳动,认识劳动的价值,引导幼儿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例如,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公园开展“照顾花草树木”的主题活动,指导幼儿给植物浇水、施肥、松土;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到郊区种植蔬果,了解农业生产,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学雷锋月”,幼儿园与家长可以共同组织幼儿打扫小区道路、打扫楼梯、清除野草、捡拾垃圾等,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与热爱劳动的态度。家园共育拓宽了劳动教育平台,有利于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开阔眼界,适应不同的劳动环境,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提高适应能力。

《纲要》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从事医生、警察、环卫工人等职业的家长给幼儿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幼儿了解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内容,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价值,激发幼儿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的情感。家长可以借助职业便利,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讓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内容和环境,也可以带着孩子工作一天,让孩子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四)明确幼儿园主导地位,建设家园共育课程

幼儿园要切实承担起劳动教育主体责任,主动承担幼儿劳动教育设计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全面协调幼儿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完善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幼儿劳动教育活动形式,提高幼儿劳动教育成效。幼儿园可以精心设计以下三类家园共育劳动课程。一是亲子劳动课程。幼儿园每周确定一个劳动主题,引导家长围绕劳动主题,与孩子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家长要积极响应幼儿园安排的实践活动,配合教师提出的劳动要求,与孩子做好劳动准备,主动参加幼儿园实践活动。二是节日特色课程。幼儿园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亲子劳动教育,打造家园共育节日特色课程。比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劳动最光荣”系列主题活动,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同劳动,让幼儿体会劳动节的意义;壮族“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亲子共同制作传统美食活动。三是分层服务课程。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分层服务课程。比如:小班以“自我服务”为中心,教师重点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穿衣服和脱衣服、整理玩具、管理个人物品等;中班以“服务他人”为中心,教师要引导中班幼儿在做好自我服务的同时,适当为同伴、为班级服务,比如担任班级值日生、整理班级图书、擦洗桌子、清洗玩具等;大班以“服务社会”为中心,教师要引导大班幼儿关注自身对社会的价值,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劳动意识和基本的服务社会能力,比如到博物馆、公园担任小志愿者。

在这三类家园共育课程中,家长是重要的支持者。在亲子劳动课程中,家长要根据劳动主题,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劳动的机会;在节日特色课程中,幼儿园要指导家长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妈妈做家务”“我是劳动小模范”“我是自理小能手”等主题活动;在分层服务课程中,家长可以指导幼儿学习整理入园必需品,在幼儿园担任值日生的同时也负责家庭值日。幼儿园要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劳动教育;家长要支持、鼓励和陪伴幼儿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幼儿园、社区、家庭三方协同,形成家园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劳动教育实效。

(五)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确保劳动教育的过程可持续性

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因此,幼儿园要有意识地将劳动教育从园内扩展到园外,深入幼儿家庭生活。幼儿园要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劳动锻炼的机会,指导家长制作家庭劳动清单,支持幼儿参与家庭劳动,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确保幼儿劳动教育的可持续性。

家长的劳动观念决定了其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支持力度。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积极配合幼儿园劳动教育,让家庭成为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尊重孩子劳动的权利,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采购生活用品,尝试煮米饭、煮面条、煎鸡蛋,饭前摘菜、擦桌子、摆碗筷,饭后洗碗、扫地、拖地等,让孩子在日常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幼儿园通过专题讲座、论坛、家长会等方式,指导家长科学选择劳动教育方式,有效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家长适时给予指导,及时肯定幼儿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让幼儿从劳动中获得满足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实现家园共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推动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陪伴+”模式,即家园合作、亲子陪伴的模式,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利用“家园陪伴+”模式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幼儿园和家长要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共同确定以幼儿园劳动为核心、以家庭劳动为补充的家园共育劳动任务清单。家园共育劳动任务清单包括幼儿园一周劳动内容、培养目标以及家庭劳动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劳动情况填写劳动任务清单。家长根据劳动任务清单上的要求,陪伴孩子开展劳动。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掌握的劳动技能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报告教师;教师将这些照片展示在“劳动荣耀墙”上,定期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劳动体会。教师结合每周劳动主题,跟踪、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家里的劳动情况,保证幼儿得到充分的劳动锻炼,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总之,幼儿劳动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是幼儿劳動教育的主体,承担着主导者、协调者、合作者、指导者等角色,在开展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应当充分挖掘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劳动教育中,通过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不断提高幼儿劳动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长发.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5-5-6(7).

[2]袁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实施策略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1.

[3]霍力岩.幼儿劳动教育:内涵、原则与路径[J].福建教育,2018(47):14-19.

[4]易潇琳,王彦峰.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99-100.

作者简介:黄媛莲(1967— ),广西钦州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管理。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劳动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