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2023-10-16 00:29刘明晗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遗文设计者文创

刘明晗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群体、社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 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1]。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民间,植根于民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世代相承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发展与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个性及审美习惯的直观展现[2]。文化创意产品作为现代人们了解某种文化的媒介之一,成为广大人群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品以其多元的创意风格, 精美的外观品相和便捷的功能应用,占据文化产业市场,以故宫文创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市场已经出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一、非遗元素文创产品的现状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地方非遗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设计和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产业市场上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产品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物质表现形式呈现出的独特的美被世人所接纳,加之文创产品的设计者也将实用性考虑在内,设计出的产品往往集美观与实用于一身[3]。但是,通过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带有非遗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调查发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非遗元素使用不恰当、设计样式千篇一律、受众人群单一、非遗元素特点不够突出、手工附加价值过高等问题,都使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无法得到更好地推广和传播,难以达到有效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现在市场中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创产品有三类[4]:

第一类产品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的造型。如以藏式民用建筑为造型的藏式文创抽纸盒。藏式建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体现, 能反映出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伦理观和世界观。藏式文创抽纸盒在外形上采用了藏式建筑的外形上窄下宽,使用木质板材和丙烯泥等材料,最大程度向原型外观贴近。

第二类是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设计而成的文创产品。如湘绣的非遗文创——湘绣象形手机支架时钟收纳盒。这款文创产品整体外观是一只小象,寓意吉祥如意、万象更新。小象的身体部位镂空,一面展示湘绣作品,另一面是时钟,取时来运转之意,绣品与时钟之间的空间作收纳用。小象的鼻子被巧妙地设计成了手机支架。因此此款文创产品既能作为装饰品,又能作为收纳盒,还能当手机支架使用,设计者别出心裁,将美观与实用巧妙结合。

第三类是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元素的文创产品。有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艺部分与现代作品相融合,创新成艺术作品的形式。如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国潮非遗原创纸浆画系列。这款文创产品是DIY 手工材料包, 主要材料纸浆泥是中国贵州丹寨县的皮纸制作技艺的原料,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加入任何的化学试剂, 既保证纸浆的天然性,同时做出来的纸浆泥颜色鲜艳。纸浆画是三星堆出土的典型代表文物三星堆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像和铜花果与立鸟的漫画版,色彩明艳、风格大胆,内涵深刻、具有装饰性。这款文创产品既有动手参与感也有对文物本身的再加工和创造,吸引了广大消费者。

二、非遗元素在市场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一)传承人和设计者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特的,表现了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人民的独特创造力,也体现出该民族、该地区人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5]。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的传承性也使这些技艺、技能、文化完完整整地保留和延续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血液,而传承人也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和弘扬。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尤其是以某种历史文化、文物为依托的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体现的是设计者对所依托物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作元素的文创产品中,如果设计者与非遗的传承人能够心灵相通,那么无疑给以非遗元素为创作元素的文创产品注入了灵魂。传承人是最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人, 其所开发出的文创产品,必然最符合其内涵的体现。设计师的专业素养也可为非遗文创设计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也是当前非遗文创开发的巨大挑战。如何在原汁原味地传承中开发出符合时代的文创产品,既保留非遗的独特性和传承性,又不失本味地开发和创新。现在文化产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传承人和设计者不能将文化的传承和产品的创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导致设计出的文化创意产品失去了文化的本味,这也是市场上非遗文创产品不容易被消费者认可的原因。

(二)手工制作和机械化制造的冲突

非遗文创产品外观精美、实用性较强,但销量很差。而造成销量差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贵。例如湘绣象形手机支架时钟收纳盒中的湘绣图案是纯手工刺绣,经过人工的仔细雕琢和设计,使得每一个收纳盒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精美诞生的同时也使每一件产品额外增加了劳动量, 因此价格昂贵。价格的提高使得非遗手工产品在其他具有同样功能但价格低廉的机械化生产的产品面前丧失了竞争力。但如果使用机械化生产,则失去非遗本味,成为生活中普通的装饰物品,不再是具有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

(三)非遗元素文创产品的突破非遗市场的局限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通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 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该地域的自然环境。一部分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是使消费者和商品之间先建立连接,消费者在了解了这非遗的文化内涵后产生兴趣,才会产生消费行为。建立连接的直观有效的方式是旅游行为。但是也存在一些带有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在材料方面受制于地域、季节、自然情况、突发情况等条件的限制。即使现在,物流行业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不少地方非遗走出偏僻地区,走进人们视野,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连接的方式比以前增多。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国潮纸浆画,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纸浆材料脱离地域限制,打破了市场局限。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文创设计对策

通过对非遗元素三种文创产品的外观造型、文化内涵、用法用途等剖析,加之非遗产品的市场现状、消费者消费心理和当前文化产业现状,对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传承与设计要并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是对历史、对文化内涵原本原样的保留,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流传的关键。人们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的提升也是精神文明诉求不断升华的表现。非遗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表现可以是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在设计时,设计者考虑到的不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还要领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精神[6]。非遗产品既要有益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二)传统与流行要平衡

手工制作对文创产品的价格影响,成为影响消费行为的关键。现代科技对传统工艺带来的冲击,使得简洁廉价的商品进入现代人们生活。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人生活和传统老式生活连接的纽带, 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代文创产品的开发者应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重视流行性的同时,也要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内涵。

(三)地域局限要突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特点,给非遗带来的独特性的同时也给文创产品的设计者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其中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开拓市场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这也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优势所在,开发者开发出的带有非遗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既要有非遗的文化内涵, 还要突破非遗本身的诸多限制,将文化创意产品的优势转化为打开非遗文化创意市场的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如何将文创设计与非遗元素很好地结合,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祖国的优秀非遗传统文化,是非遗文创开发者重大的职责、挑战和使命。非遗元素在文化产业市场上必然是未来主流之一,人们也应该对优秀的传统非遗文化抱有坚定的信心和美好的期望。非遗元素文化创意功在当代,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遗文设计者文创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陶溪川文创街区
文旅融合背景下常州非遗文创发展路径研究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广西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2020德国iF设计奖
非遗文创雕版作品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