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文化蕴涵及其演唱处理

2023-10-16 00:29黄振华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白素贞断桥许仙

黄振华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20 世纪以来,我国声乐艺术在其发展中不断借鉴国外的声乐演唱技术与理论,体现出时代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融合发展的特征,尤其在声乐作品演唱处理艺术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一点在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演唱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

一、《断桥遗梦》词曲的文化蕴含与演唱要求

《断桥遗梦》是非常优秀的声乐作品,主题源于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作品描写的是: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 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一见倾心, 结为夫妻, 但在法海的挑拨离间下被强行拆散。后白娘子为救许仙水漫金山大战法海,而后与许仙断桥再相逢,重续前缘的曲折爱情故事。

《断桥遗梦》的歌词是由著名词作家韩静霆所创作,歌词的情感处理非常到位:作者基于白素贞和许仙的凄美爱情故事,用“断桥”这一意象,将两个人的爱情演绎得惊天地、泣鬼神。《断桥遗梦》的歌词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这为该作品的演唱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断桥遗梦》的曲子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所创作,而且就在曲作家创作这首歌曲时,他的结发妻子刚刚离世,所以曲子中很自然地融入了赵季平的自身感情经历, 以及他通过演绎“白娘子和许仙”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表达对已逝妻子的无限爱恋与不舍的因素。曲作者或许也有希望他们阴阳两隔的夫妻能像白娘子和许仙那样断桥再逢,重续人间美好的愿望。有鉴于此,赵季平用音乐再一次把这个传奇般的故事重现于人们的面前,用音符强化了故事的深情和惆怅。

众所周知,歌唱是听觉艺术,其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员的演唱得以实现。如此一来,歌唱演员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也同样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对于一首好的、经典的歌曲而言,其歌词和曲谱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半成品,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演唱出来,才能使听众充分获得其中的美感和精神。因此,《断桥遗梦》的演唱者除了从各个方面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演唱技巧训练外,还应该更好地领会、体察和感知与所演唱声乐作品有关的创作背景及其相关因素,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演唱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而上述的艺术素质的培修和对歌曲创作背景及相关因素的把握,都属于演唱艺术处理的范畴,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便是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演唱中的情感处理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既是声音与情感的展示,也是作品创作者与观众达成共鸣的主要因素。能够在演唱过程中正确传达出作品的情感, 进而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刻的诠释和二度创作, 对于演唱者来说是非常考验其功力的[1]。这一点在声乐作品《断桥遗梦》演唱的情感处理上,就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关于情感表达,《断桥遗梦》歌谱的最上方就标注和提示着“幽怨地”字样。这是需要演唱者要带着幽怨的情绪进行演唱。为此,曲作者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在歌曲的第一小节, 并且前八是休止符,演唱的时候需要带着幽怨、悲伤的情绪;与此同时,曲作者还把切分节奏用在“西湖的”三个字上,其中“湖”字是重音。在这里,切分音在这一歌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湖”字的自由延长更加表现出了悲伤,因而使得歌曲的第一句就突出了很强的戏剧性;歌词中的“爱你、想你、找你、喊你”主要表现许仙与白素贞之间无尽的爱恋情感,曲作者在这用了八分休止符和连音线,声断气不断,情感层层递进;在歌词“钱塘江”三字之上,作曲者更是用三连音的节奏型, 突出地表现着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与此相近,在歌曲中间的“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处,曲作者又标注了“深情、倾诉般地”感情要求。这进一步表达了白素贞与许仙永远不断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完美爱情的向往;歌曲高潮部分,即“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处,词作者连续重复了三次,曲作者则用不同的音把歌曲推向高潮,以此深刻地表达出主人公爱心永不变的誓言。

《断桥遗梦》的歌词作者和曲作者在词曲调方面的上述努力,对这首作品的演唱者提出相应的情感表达上的要求, 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艺术处理上,需要对词和曲作者在创造该作品过程中所蕴含在其中的相关感情有所了解。演唱者对作品蕴含的文化意蕴理解得越透彻,演唱时的情感表达就会越自然真实。

二、声乐作品《断桥遗梦》演唱的声音处理

歌曲演唱者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时,除了要把握和体会作品创作过程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还要在演唱过程中明确和实践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也就是要做好声音处理。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者而言,具有天然美妙的声音素质固然重要,而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则尤为重要[2]。比如在演唱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 演唱一首圆舞曲时应使用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演唱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断桥遗梦》的演唱技巧处理就符合这样的规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吐字。

歌唱中的咬字比生活中说话的咬字更加强调语言的发音质感。因为歌唱中咬字是有控制地调整发音器官,把字头正确、清晰地咬出来;而吐字则是在气息的支持下,按所发字音的要求,合理地把握字头、字腹、字尾,把字音正确、清晰、完整地发出来[3]。具体到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演唱中,其歌词中“西湖的桥”之“桥”字是演唱整首作品的一大关键点。在演唱“桥”字时,要慢慢地咬字,而“不变”的“不”字和“峰回路转”的“峰”字、“骂你”的“骂”字、“苍茫茫”的“茫”字、“百年”的“百”字等都属于唇音,在演唱这类字时,就要注意唇部的闭合。《断桥遗梦》最后的结束句“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的“变”字虽然是去声调,但作为整个歌曲的最强音,“变”字在演唱时却应注意起调要高,然后声调迅速下落,即迅速用字头过渡到字尾。从理论上说,《断桥遗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音,听起来都是有棱角的。尽管如此,演唱中也要讲究字正腔圆,其中“字正”是“腔圆”的首要条件,即“字正”是建立在“腔圆”的基础上,“腔圆”则是演唱处理的效果。在演唱《断桥遗梦》这首作品时,要尽量把作品中的字咬得“圆”一点,只有这样,《断桥遗梦》作品中的字在演唱时听起来才会比较“字正腔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是达到了《断桥遗梦》的演唱处理要求。

三、《断桥遗梦》演唱的情感处理

作品《断桥遗梦》演唱中,从第一部分第一节开始“呼啦啦啦,西湖的桥”,就由最低音到最高音而跨越了11 度。因而,演唱一进入旋律,就使演唱者和听众有一种激动兴奋与紧张四伏的感觉,让听众有惊慌失措的感觉。在演唱“西湖的桥从中折断”时,演唱者就要想象出白素贞与许仙在断桥相逢的画面,电闪雷鸣,法海把桥从中间折断,白素贞和许仙无奈被分开;与此相近,演唱者在演唱第七小节“爱你”时,也要将发声位置稍微向前推进,用尽可能比较清爽明亮的声音诠释并传达许仙与白素贞相爱时的那种清新甜蜜; 到了演唱第七小节后面“想你”,则要将发声位置向后靠拢,减弱力度且减弱音量,更加注重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和思想的传递,并和之前的“爱你”产生对比。并从视听效果方面来说,“爱你”的音高强度比“想你”时更为低沉,音量上也要随之变弱, 以此营造出一种差异的感觉,表现出一种纠结不堪的情感。唱到下一小节“找你”时,则要把音量提高,加气息运用,通过“找你”为后续的“喊你”做出情感引领。有鉴于此,演唱者在演唱“喊你”时,则应使用类似“呐喊”的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将心里的情感和激动一同释放出来,将歌曲推进一个小高潮[4]。与此相类,在演唱第一段时更多的是注重内心与内在的一种呼喊和咆哮,到了演唱第二段时,将作品主人公的情感演绎得渐渐平复,再由爱逐渐地转向了怨念和恨意,感情从浓烈变为激烈。这样,在演绎“怨你、恨你、怪你、喊你”四组关键词的时候,发音体要保持统一,而在气息的运用、换气方法和咬字处理上则要做一些改变。如:“怨你”的“你”音是四分休止,但这里情感应更为激动强烈,因此在诠释作品时将“你”做快速而有力量的停顿处理,但不要偷换气,因为这首作品的内在感情虽然是激动的、强烈的,但也要做到连贯通顺;后面“恨你”的“恨”字更加注重喉咽腔和胸腔共鸣的音响效果,传递出一种潜藏在人物内心最底处的不甘与愤懑;而在演唱后面的“怪你”和“骂你”这两处乐句时,虽然整体乐句相对比较长一些,但要在“怪你”的前面吸满气,在演唱时一个整句下来,中间不要偷气和换气,否则会影响作品的完整,还要表现出一种歇斯底里般的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旋律抑扬顿挫, 跌宕起伏, 有如身临其中的感觉,去感受白素贞和许仙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随后在演唱这一乐段结尾时, 演唱者可以将之前一句积蓄沉淀的饱满情感和气息缓慢推进释放,加上一点哭腔将“桥断、情了”的相思、苦痛的心情慢慢地释放出来。歌曲演唱到中间部分,在顾及旋律部分与歌词部分联系的同时, 还要强调歌曲的语言“不断”,将“桥”“水”“缘”“情”“梦”这些字逐步加深,逐步递进,以及演唱者还要注意把握和控制情绪。

最后是全曲的高潮,歌词“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的三次反复。第一乐句的开口音就已然达到小字二组的F,“的”在歌唱时发“di”声,在作品演唱时应迅速把字的韵归到“i”上,并且这个字的整体时值很短,再加上这一乐句是整首歌曲感情爆发的点,气息会很舒展地自然地拉开,在歌曲演唱时能很容易找到头腔共鸣的高位置;第二乐句“地老天荒”要比第一乐句更加强烈,“我的爱心”减小音量,唱到“不变”的时候渐慢,减小音量,悲痛坚定地表现出来;第三乐句“地老天荒”最弱,“我的爱心”渐强,“不”字后面换气,“变”字最强,表现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作品在整个曲子的最后一句的最高音小字二组的G 上,用一个“变”字结尾。这个“变”字的拼音拆分为“b”“i”“an”三个音节,因为是在歌曲的高音上结尾,所以在演唱这句时,应迅速地归韵归音到“an”上,在“an”的音上开展延长音, 从而体现出对这段美好爱情有着坚定不移的决心,真正的情感高潮是最后的遗憾和埋怨,把海枯石烂、 地老天荒的美好爱情展现得凄凉而又感人,从而把《断桥遗梦》这首作品演唱为一首悲怆千古的绝唱。

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正确的咬字、一定的音乐想象和音色来把握歌曲的感情和通过情感推动声音,才能完整演绎角色命运。情感的处理是演唱歌曲真正的精髓,若想更好地诠释和演绎一首声乐作品,不仅要处理好演唱技术,还要处理好演唱情感[5]。歌唱的基础是声音,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声乐作品是声音和情感紧密结合的产物,情感要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声音又受到感情的控制,二者相互制约又紧密相连,只有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正确诠释作品。《断桥遗梦》是一曲充满着悲伤情绪、表达着永不离弃的坚贞爱情的作品,在演唱处理上,演唱者只有体会歌曲所描绘的爱情故事,理解作品饱含的思想感情, 以及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的演唱再创作,才能以情带声,把歌曲所要揭示的人物内心世界和角色命运的坚贞完整地演绎出来。

猜你喜欢
白素贞断桥许仙
发胖也有好处
断桥真美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断桥初相识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许仙人
白素贞:风雨湖心醉一回
处暑
《白蛇传》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