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设计学视角下沉浸式展览体验设计策略探析

2023-10-16 19:12刘小弈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

刘小弈

摘 要:结合行为设计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强调其在理解观众需求和行为模式方面的应用,通过分析归纳沉浸式展览设计要素,总结基于行为设计学视角的沉浸式展览体验设计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引导用户行为,激发观众兴趣,提高参与度和效果,并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获得深层次思考和沉浸式体验。展望未来行为设计学在展览设计中的潜在应用,为展览设计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展览体验的提升和创新。

关键词:行为设计学;沉浸式展览;用户体验;峰值时刻

体验经济时代正在到来,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演艺、实景娱乐等行业的发展热点。当前许多沉浸式展览更注重展览的推广性,忽视了用户的观展体验。因此,如何为观众打造真正沉浸式的展览体验,成为展览设计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积极运用行为设计学的理念和方法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行为设计学基于对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期望,引导他们的行为并创造出更加沉浸的展览体验。

一、行为设计学及其与沉浸式展览设计的关系概述

(一)行为设计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行为设计学强调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措施,间接地干预和影响用户的行为和决策。2002年,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的研究发现,用户对经历事件的记忆受到起始点、峰值点(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转折点的感知的共同影响,这被称为峰终定律。合理应用峰终定律于设计过程中,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希思兄弟认为,体验是可以被设计的,他们研究发现,在关键时刻加入如下四种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便能打造让用户难忘的峰值瞬间:第一个因素是欣喜,通过提升感官享受,打破脚本(指打破人们对于某种体验的预期),能为用户创造令人惊喜、超乎寻常的体验;第二个因素是认知,即用户被眼前的场景触动进而改变原来固有的想法,或者被引导提示后接收到新的知识信息从而产生新的认知;第三个因素是荣耀,通过针对个人的有效认可能够为他人打造决定性时刻,视觉标志的触发也能作为荣耀时刻的见证;第四个因素是连接,即与他人建立聯系的感觉,要想在团队中激发彼此产生联系,就必须创造共同的意义。

通过在设计中积极运用行为设计学,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引导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体验,并创造与用户情感共鸣的体验,从而显著提升用户体验的质量和满意度。

(二)行为设计学与沉浸式展览设计的关系

行为设计学与沉浸式展览设计密切相关,它们可以相结合来提升展览的效果和用户体验。沉浸式体验又被称为“心流体验”,即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使参与者能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中。沉浸式体验能通过周围环境、设计内容、感官交互等方法来调动用户的专注力与沉浸感,让他们获得感官和精神的双重刺激。展览中沉浸感的实现必然围绕人的感受,结合行为设计学理论开展设计工作,需要通过展览开始与结尾时刻的打造,打破常规叙事脚本,利用多感官、高参与度的综合体验,引起用户的反思与共鸣等设计手段来打造沉浸体验。行为设计学可以为沉浸式展览设计提供指导,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参观者的行为和情感反应,并在展览设计中引导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二、沉浸式展览设计结合行为设计学的必要性

在展览设计中,行为设计学的应用可以帮助策展人员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和行为模式。通过整体规划、互动和情感等方面的展览体验设计,提升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度,以达成展览设计的最终目标。

(一)整体规划方面

近年来展览体验逐渐得到重视,一些展览也开始注重通过叙事的方式打造沉浸的观展体验。然而,大多数展览仍根据历史事件线或展品类型分区陈列展品,且各展区之间相对独立,缺乏联系和故事性,不能宏观完整地设计展览空间,组织展览内容,规划展览流程,展览内容缺乏整体性以及叙事连贯性,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沉浸感。将行为设计学引入展览设计过程中,能够形成科学的理论基础,为策展设计师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设计策略,同时也能干预影响用户行为,为用户打造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二)互动方面

尽管目前诸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已经被引入展览设计中,利用数字化手段激发参观者的好奇心和感官刺激,然而仅仅依靠大型投影或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难以打造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一些展览缺乏互动性,使观众变成被动的观看者,无法真正参与展览,从而导致观众降低兴趣和参与度,难以进入沉浸状态。因此,设计师既要注重营造客观的沉浸环境,又需关注观众的切身体验。

行为设计学强调打造令人欣喜的互动时刻,提升观众的感官享受,打破固有的观展脚本,使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获得感官体验,并与他人共同体验展览,创造共同的意义,实时分享观展心得,满足互动和社交体验需求。观众与观众、观众与作品、观众与展厅之间共同演绎生动鲜活的沉浸式体验盛宴,这是“沉浸”的核心所在。

(三)情感反思方面

现代科技的植入为展览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体验。然而,一味追求科技手段、过分强调感官知觉,可能会颠倒艺术与科技的主次关系,失去艺术的内核。观众虽然在技术的加持下暂时沉浸在展览空间中,但可能很难真正内化展览所要传达的情感和理念。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有些经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或遗忘,而是会保持记忆犹新。这被称为“记忆隆起”。行为设计学中,峰值体验能够给人留下记忆隆起。因此,在设计展览体验时,应主动运用行为设计学的理论,给观众创造欣喜,帮助他们突破认知,强化获得感与荣耀感,并加强观众与观众之间的连接,促进观众的峰值体验提升,激发观众内心的沉浸想象,给观众生活中留下无限的思考空间。

综上所述,将行为设计学与展览设计相结合可以促使展览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它不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和设计方法,还能够提高观众的沉浸感和参与度,创造更具吸引力和意义的展览体验。

三、基于行为设计学视角的沉浸式展览

体验设计策略

(一)利用峰终定律打造沉浸式体验

展览初始阶段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时刻,将观众从熟悉的真实世界平滑地引导到展览所营造的世界,对观众沉浸的程度有很大影响。在进入展馆之前,就需要逐渐调整空间,使其与展览的叙事主题相符,营造引人入胜的开场氛围。例如,天文主题展览可以模拟太空和宇宙,在一个黑暗、神秘的空间内展开。

除了空间布景外,对观众做一些身份特征调整,也有助于他们更快融入环境和叙事。模糊用户的身份可以让他们与外部世界相隔离,为之后的叙事做铺垫。

展览的结局也是值得打造的时刻。可在展览结束时刻设置一些反思空间、一段让人感慨的结局或是一处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等,让参观者对展览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打破预期,让叙事出乎意料

展览中,叙事是打造沉浸感的关键,精彩的故事能够让观众迅速沉浸在展厅中。如果能够打破人们对展览体验的预期,就能给用户带来惊喜。

首先,设计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组织展览内容,并需要考虑如何为用户制造惊喜,即打破看展的脚本。此外,引入一些随机性因素也能够打破用户的预期,例如随机赋予用户不用的角色扮演身份,根据不同选择有不同的叙事走向等。

其次,从角色身份特征出发,设计有代入感的讲述方式。通过随机赋予用户角色身份,让参观者通过角色扮演来获得更深入的体验。在体验中,既可以激发用户好奇心,提高其知识吸收度,还能够让用户亲身体验展览中的故事,与所扮演的角色共情。

再次,是情节的展开。设计师可以通过安排一些具有特定主题和关卡特点的情节和任务来引导参观者探索展览内容。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设计师可以采用截取片段的方法,例如,宇航员的故事中可以分为儿时梦想、申请、训练、执行任务等几个关卡化的情节,并在情节中穿插一些任务,将不同关卡联系到一起。这些任务往往就是沉浸感的重要来源。

最后,设计师可以在叙事结束时设计让观众参与决策的结局。通过实时统计并选择大多数用户倾向的结局,观众会感到自己参与其中并能够控制叙事的走向,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展览内容的沉浸感。

(三)提升感官体验,享受互动

在叙事的引导下,观众逐渐融入角色和情节之中。如果能够激发用户对内容的感受,鼓励他们与展览内容进行互动,主动参与甚至操控环境和对象,沉浸的体验就能更进一层。

提升感官享受可以为用户创造欣喜时刻,这指的是将现实世界的“音量调高”,让事物从视觉、味觉、听觉或是触觉上超出寻常。仅依靠视觉很难让用户进入沉浸状态,因此,多感官、高参与度的综合体验是沉浸的关键。借助感官不仅能带来稍纵即逝的感官刺激,也能带来让人记忆深刻的欣喜。

展览设计师可以运用能刺激用户感官的元素,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技术,结合声音、触摸和气味等的多媒体显示器,或允许游客品尝、闻到不同食物与产品,为用户打造欣喜的互动时刻。

通过沉浸式的多感官体验,设计师能够提升用户感官享受,打造欣喜时刻,提供多种感官体验并激发想象力和情绪。七茶研究所是创意公司SeeekLab打造的一所茶文化展厅,其中的“茶趣”篇章,构筑了一个茶室空间。通过空间里的道具,打造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维度的沉浸式体验,通过沉浸式空间四周投影调节情绪,让体验者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让体验者感受泡茶、品茗的妙趣,感悟“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

(四)激发情感共鸣与自我反思

回顾我们所经历的深刻体验,其吸引力和持久性来源于能够在当下激发人们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源于身临其境的感受、瞬间的认知领悟、被激励的荣耀或是与他人建立的联系。

认知时刻能让我们收获认知,实现转变。我们可以通过明确的认知、用时简短和由观众自己去发现三个要素,启发用户收获震撼人心的感受。首先,设计师需要清晰明确地传达展品的主题和意义,以便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展品所表达的信息。其次,展品所呈现的信息应简明扼要,通过聚焦展示和信息层级的对比,降低观众的认知和理解负担,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最后,设计师可以创造一个可自由探索和互动的环境,引导观众自己发现展品所蕴含的意义和信息,从而获得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行为设计学强调赞美的力量,认可他人可以为用户打造荣耀时刻。参观者往往会在获得奖励时更有动力。鼓励参观者创作符合展厅主题的个性化纪念品,如定制的展览票根或纪念品等,创造一种有形的视觉提醒,让用户离开展览后看到视觉标志时回想起他们的体验,加深对于展览的印象。纪念品作为感悟的见证,能够持久地影响参观者。

连接时刻能够将我们与他人连接在一起,想要在团队中激发彼此产生联系,就必须创造共同的意义。当人们感受到社会联系或归属感时,通常会更积极地参与体验。设计师可以扩大展览的互动范围,并在參观者中创造一种社区意识。例如,创建一个照相亭或社交媒体墙,让参观者分享他们的经历,并与其他参观过展览的人产生连接。参观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展览内容,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共享,加深对展览主题的认知,并激发个人的反思。

一次令人难忘的展览体验,不仅能够让人在当时沉浸其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而且还能持续影响其日常生活,引发自我反思与进化。

总之,在当今的体验时代,展览已成为人们获取文化知识和艺术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行为设计学的视角下,通过利用峰终定律打造“穿越”体验、打破预期以让叙事出乎意料、提升感官体验享受互动、激发共鸣与反思等策略,在展览中创造欣喜、激起认知、引发荣耀、鼓励连接,影响用户的观展行为,并有效地优化观众的峰值体验。

通过运用行为设计学的原理,可以为观众创造更加沉浸的展览体验,激发他们对于文化知识和艺术的兴趣。未来,行为设计学将在展览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行为设计学通过深入研究观众的行为模式和需求,能够为展览提供更个性化、沉浸式体验。随着元宇宙的兴起,展览不再受限于物理时空,而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创造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和多模态的交互方式。此外,行为设计学还加强了观众的参与和社交化体验,使观众能够通过元宇宙在线社交平台与其他用户或数字人进行互动和合作。综上所述,行为设计学将推动展览设计向着更开放、创新和互动的方向发展,为推广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希思 C,希思 D.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M].靳婷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2]吴帆.聚焦沉浸式体验,构筑产业链价值:中国沉浸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4):88-93.

[3]吴彧弓.沉浸式展览的“沉浸”何在?[J].美术观察,2019(12):30-31.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