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平台在中医药院校学生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023-10-16 20:19王茜李晓明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4期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临床带教信息化平台

王茜?李晓明

摘要:目的:分析信息化平台在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实习的临床医学生80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椅旁授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比较岗位胜任力成绩指标,对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及临床工作能力进行评分。

结果:观察组岗位胜任力指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前两组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信息化平台在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带教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临床带教

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岗位胜任力最早由D.C.提出并详细阐述,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莱兰认为,岗位胜任力可以识别优秀员工的一些深刻特征。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逐步完善与成熟,目前作为第三次医学教育变革的主要内容,已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逐步完善[1]。但是,由于中国对其探索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人才培养方法也还在研究当中,目前认为岗位胜任力是指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承担医疗工作,主要分为临床技能和服务能力、职业精神素养、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团队合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是促进医师由学习者向医生过渡,培养高研究水平医生的重要里程碑。通过灵活实施临床医师规范化培养,能够不断推进强化实践教育与临床训练的关键意义,因此,如何做好临床带教,对于提高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十分重要[2]。基于此,本文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实习的临床医学生80例进行分析,总结信息化平台对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提升的意义,研究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实习的临床医学生80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抽签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2.54±0.1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15±0.27)岁。所有医学生均身体健康,无精神疾病史,学习成绩尚可,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配合。两组医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可比(P>0.05)。

(二)方法

对照组实施椅旁授课,即对病例问诊、采集病历、检查与操作等展开讲解,将教学知识重点集中在门诊课堂,医学生独立接待患者,收集病史、体格检查、临床诊断并制定相关治疗方案,医师在旁协助,若发现原则性错误及时介入,对常见问题进行集中教学。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信息化平台,利用微信平台的好医生网站对接诊患者进行跟踪;在微信群里发布课本知识点、典型病例、诊疗指南,制定文献检索、文献报告等学习任务,并将成果分享到微信群,供大家讨论学习;在符合临床实践人员培养计划和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定期组织医学生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典型病例讨论和小型講座,一般每周一至两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建立人性化规章制度,对每个项目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考核标准,通过床边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现场考核等教育活动,提高医学生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使其能够胜任更加复杂的医疗工作。

医患关系的好坏,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建立信任关系是决定医患关系好坏的关键。在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的基础上诊治疾病,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还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和健康状况。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提高医学生在医患沟通技巧,增强他们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医学生医德修养,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融入临床实践活动中,使医学生接受临床医学伦理观念,从而指导其医疗行为活动;此外,需要建立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重点的考核体系,以工作能力为导向,改革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改变以往单一的总结性考核方式,实行多站式考核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微信平台的渠道实现多角度的考核,并模拟临床场景,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

(三)观察指标

①岗位胜任力成绩指标:包括临床技能和服务能力、职业精神素养、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团队合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分值越高,成绩越好。

②在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及临床工作能力评分比较中,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四)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4.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应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岗位胜任力指标成绩比较

观察组岗位胜任力指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二)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能力评分比较

培训前两组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三、讨论

美国心理学家DAVID MCCLELAN于1973年提出了“胜任力”一词,用来描述对工作能力的胜任程度。随着人类社会对健康问题的持续关注,在20世纪70年代,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概念开始兴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技能和服务能力、职业精神素养、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团队合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与科研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以素质提高为目标,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最终的医疗目标是拥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专业知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积极推动临床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表明,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也是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临床医师素质养成的重要环节之一[3]。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研究逐渐完善,可以作为医生发展的评价指标,授课医生按照临床医师的标准,阐述相应的案例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并在授课时收集有关临床医师所确定的课题资料,包括相关知识、现有的方法以及在国外最新进展等[4]。

与国外医学教育相比,我国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理论轻应用,医学生很少参与医学诊疗活动,而只能作为旁观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二是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性差,不能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研究和解决问题。     因此,改变以往僵化的临床教学模式尤为重要,要“以人为本”,确立医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临床实践中教师为主导的模式,遵循科学化、民主化原则,根据医学生个体差异组织教学,并以展现个人优势为标准,鼓励和引导医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全面发展。在临床教学中,要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给医学生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医学生取长补短。在临床带教中,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化平台,临床医师可以使用信息化手段做出PPT,以此反映案例或课题的基本内容和解决方案,再与其他临床医师共同发表意见并开展沟通与互动,通过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不断探讨临床思维的过程,从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并提高团结合作精神。医学引路者在交流时发挥着听众和引导者的作用,在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带教中,应做到不干扰、少批评、多沟通,以维持医生群体中良好的交流环境,通过适当控制临床医师的发言时间,激发沉默的临床医师主动发表意见,并力图让每个临床医师融入良好的交流氛围中,以此改善人际交往[5]。此外,教师根据讨论进程和成绩做出判断,尤其是岗位专长的内容,对临床医师的现场表现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对问题和疑问进行系统总结,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岗位胜任力指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前两组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岗位胜任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带教中,要想提升临床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就需要充分借助信息化平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带教期间,可以使用一些“互联网+技术”创立微信平台,在微信平台中实现有效地沟通与交流。通过临床不断地探索和實践,发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带教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临床医师在基础教学中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可以实现相互学习,从而不断丰富医学专业知识[6]。此外,临床医师也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讨论中积极表达意愿,在团队中累积诊疗知识,培养结果导向和执行意识,在瞬息万变的情境中培养个性特质,并提高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临床教育习惯于采用自我构想的“权威”模式来教育医学生,但在这种带教模式下,始终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训练出来的医学生既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也缺乏医患沟通技巧。而将信息化平台应用于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带教,就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医学生、带教医师、患者等多方面的沟通,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专业能力以及团队沟通能力。

作者单位:王茜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李晓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

参  考  文  献

[1]胡春燕,陈蓬来,陈予宁,等.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重要性的评判及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24):4-32.

[2]张卉,胡锦秀,刘卓,等.络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5):108-110.

[3]邓丽君,任静雯,肖萍,等.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带教模式对骨科全日制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21,28(10):145-147.

[4]刘扬,张玲,杜果,等.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6):4-19.

[5]曾臻,熊丽华,尹艳君,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西藏医药,2022,43(5):3-43.

[6]周济芳.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联合多元化带教方案在妇产科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2):41-42.

猜你喜欢
岗位胜任力临床带教信息化平台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影响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效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护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临床带教对新毕业护生转变角色的影响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