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经典歌曲在高职声乐课程思政中的教学应用*

2023-10-17 10:54白英杰
大众文艺 2023年16期
关键词:经典歌曲红歌声乐

白英杰

(福建省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教育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一、高职声乐课程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声乐课程基本分为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学前教育方向,一个是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方向,本文只谈音乐教育和表演方向。

和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声乐课是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音乐表演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我国的高职音乐教学体系基本还是模仿普通本科音乐教学体系,只不过个别环节可能略有变化,声乐教材基本和普通本科选用的也是一致的。近几年出版了一些高职院校专用音乐教材,声乐曲目的选择大体分为外国作品和中国作品两大类,大多以中国作品教学为主。具体有: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中国民歌风格创作的歌曲;其中还有少量的(主旋律)红色歌曲,这类红色歌曲在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到目前为止,并未系统的进入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体系。加之高职院校的声乐课程教学起步较晚,所以难免存在和普通高校传统声乐教学同样的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声乐教学只强调演唱技术,很多教师觉得学习声乐就是使学生尽量掌握高超的演唱技能,其他的并不重要,学生们对于中国的经典红歌作品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许多教师由于受思想观念制约,也不去讲解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历史意义,认为这些是思想政治老师的事,致使许多年轻学子即使偶尔唱过几首红歌,也基本是人云亦云,印象肤浅,这种现象造成了演唱技术、表演艺术与政治思想教育的严重脱节,这是推行课程思政前我国高等院校音乐类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红色经典歌曲的内涵

1.什么是红色经典歌曲

狭义的红色歌曲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广义的红色歌曲是指“五四运动”以后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现今我们所说的红色歌曲泛指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一切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为主题的歌曲,是这些歌曲的习惯性统称。近几十年来,人们又习惯的将其称作主旋律歌曲。红色经典歌曲就是红色歌曲中的精品,故称红色经典歌曲。

2.红色经典歌曲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这些歌曲,歌词创作范围广泛,思想内容丰富。新中国成立前,早期的红色革命歌曲由于缺乏专业创作人才,基本都是采用现成的民歌、小调或外国歌曲的旋律来填词创作。旋律简单,通俗易懂,更适合普通工农大众传唱。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专业音乐创作人才,创作出了无数红色(主旋律)歌曲,很多作品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及艺术性,一些精品都作为了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材。歌曲内容有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有歌颂领袖的、有歌颂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歌颂普通劳动者的、有追求真、善、美的、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等等。这些红色经典歌曲是完美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声乐作品。

三、红色经典歌曲应用于高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1.我国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红色经典歌曲

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声乐教学脱离社会需求,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具有相当大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培养出来的是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人,这种趋势和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迷失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育人的正确原则及宗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高职院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等长效机制。落实在声乐课程思政中,就是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声乐教学全过程和实践的各个环节,合理应用红色经典歌曲,科学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声乐课相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实践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2.学习红色经典歌曲对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引领作用

红色经典歌曲具有鲜明的时态特征,是各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和国家建设风貌特征的记录和见证。张前先生认为:音乐具有一种独特的单纯的表现方式,而这种单纯的表现方式正好与情感,这种人的主体的单纯性相吻合。基于人类情感共性的原理,音乐作为情感艺术,具有超越时空的“同构”特质。音乐可以跨越时空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感[2]。所以,近百年来的红色经典歌曲在当代高校德育和美育两个方面仍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因此,将其系统的用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是恰当的、必要的。

为了更好地做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践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标准。广大高职院校声乐教师更应深刻认识到红色经典歌曲的德育价值和美育价值,及其对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将经典红歌引入声乐教学,不断提升和挖掘经典红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交流互动中弘扬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先进文化,产出巨大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效果”[3]。对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正面引导和积极塑造作用。

3.丰富了高职院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

红色经典歌曲的系统应用使高职院校声乐课的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提高,在思想上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通过对红色经典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们在专业上得到很大提高。许多红色经典歌曲的艺术性很高,专业性很强。

四、红色经典歌曲曲目的选择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红色经典歌曲进入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不应该完全照搬,应尽量选择旋律优美、歌词诗化、雅俗共赏、专业性较强的经典红色歌曲,曲目的选择不应该影响声乐专业课程的质量。一些年代久远的作品还可以保留红色经典主题,尝试运用当代的音乐创作技法进行改编,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从而使其体裁多样化、时代化,内容、风格年轻化,这样更容易使当代大学生产生思想情感共鸣,进而自然的接受国家主流核心价值观。

中国红色革命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经过四个阶段。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对这一时期红色经典歌曲的选择可以从土地革命(1927~1937)开始,因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较短,革命斗争的思想及经验能力尚弱,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一时期还没有适合选取的红歌经典作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既土地革命时期一直到1949年建国,新中国成立前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红歌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许多反映这一阶段革命斗争的电影插曲红歌,代表作品有:《铁蹄下的歌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映山红》《十送红军》《送别》《七律·长征》《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红星照我去战斗》《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五月的鲜花》《延安颂》《南泥湾》《二月里来》《谁不说俺家乡好》《拥军秧歌》《沂蒙颂》《黄水谣》《黄河怨》《黄河颂》《绒花》等,这些歌曲可以清晰地为我们展现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和发展,红色经典歌曲专业创作队伍规模空前的扩大,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比新中国成立前高了一个层次,题材和内容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热爱领袖为主题,除第一阶段归纳出的部分经典歌曲之外,主要还有以下这些作品:《我的祖国》《浏阳河》《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英雄赞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战士想念毛主席》《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北京颂歌》《阿瓦人民唱新歌》《洗衣歌》《赞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红太阳照边疆》等等。

3.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至2011年)

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明显带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和朴实的爱党爱国情怀,但是已经看不到、听不到直接描写歌颂领袖的内容了,代表作品有:《党啊,亲爱的妈妈》《再唱山歌给党听》《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假如你要认识我》《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红旗颂》《太行颂》《公仆赞》《把一切献给党》《五星红旗》《好日子》《我和我的祖国》《五星红旗》《江山》等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不但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还具有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独特发展模式特征,表现出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建设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念,代表作品有:《阳光大道》《领航》《理想》《万疆》《百年》《不忘初心》《共筑中国梦》《你来了》《难忘的那一天》《人民是天》《假如今天你还在》《初心映红船》《把人民放在心里》《一生跟你走》《中华脊梁》《新时代的中国红》《春风十万里》《绿色答卷》《山水欢歌》《春风十万里》等。另外,新中国成立以后创作的优秀中国歌剧:《悲怆的黎明》《洪湖赤卫队》《长征》《野火春风斗古城》《沂蒙山》等等[4],可以进入高职声乐课程思政教学。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创作的红色歌曲浩如烟海,我们从中挑选出约一百多首经典红歌,按照年代及历史阶段进行编辑,本着政治思想性、艺术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将这些红色经典歌曲(剧)融入高职声乐教学。

五、红色经典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的方法

1.开发红色经典歌曲进入高职声乐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各个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在课程计划中的,是编写教材、一线教学实践、教学评估以及命题考试的标准依据,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阶段的在校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践行主流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的体现,课程标准是规定了课程的目标、性质、基本结构,学科教学内容等的指导性文件。

制定加入红色经典歌曲的声乐课程思政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尤其注意红色经典歌曲作品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情感与价值观塑造的影响,使高职声乐课程思政从制定课程标准之初,就显现出声乐课程思政在高职课程思政中的学科优势。

2.编写融入红色经典歌曲的高职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某门学科的简明教学纲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授课基本过程规定、课程实习、实验、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的时间分配等等。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简明纲要的文件形式来规定某门课程如何安排教学内容。还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深度、课程结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参考书目、教学仪器、教具器材等做出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标准一般应该是授课程的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所有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基本依据,学校会根据专业教学大纲来编写教材,教学大纲能够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教学大纲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高职声乐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红色经典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是声乐课程思政的必然,实施声乐教学之前应做好红色经典歌曲教学大纲的编写。这个教学大纲的制作首先应该遵从高职声乐教学的规律,本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将作品的政治思想性、艺术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

3.制作红色经典歌曲声乐课程思政的教案

(1)教案是教师为了高质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既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所用教材要求及所授课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等综合实际情况,以学校每学期某专业安排的课时为基本单位,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及教学过程进行具体设计,具体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文字教学计划书。具体包括:对授课的学生状况、教材、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备需求、教学过程及课堂练习设计进行分析,等等。

(2)编写高职红色经典歌曲声乐课程思政教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定本节课程所要演唱的红歌,根据所选曲目的歌词讲解歌曲词、曲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解读歌词所描写的故事情节,歌曲旋律的创作出处,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歌曲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深远的社会意义,等等。第二、根据所选曲目确定与歌词相关的元音发声练习,再编写与歌曲旋律相应难度的发声练习旋律,只要在演唱歌曲旋律之前要求学生将发声练习达到基本要求,就可以顺利将声乐作品完成。第三、要找出所选红歌的演唱速度、力度、节奏型、节拍、音高以及曲作者的特殊标记,特殊演唱提示等重点部分,在教案中予以体现,教师授课时应反复强调给学生,演唱时尽量复原作词、作曲家的作品原貌。第四、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所有的课前准备都是为了本次课能够达到预定的授课效果,换句话说就是要学生听懂,学会,所以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练习,一位有经验的声乐教师在制作教案时一定会预料到所授课对象在学习时会出现的所有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解决预案。

4.制作红色经典歌曲声乐课程思政的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是对本门课程设置的整体详细规划,从授课学期、具体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授课进度等进行规定,也规定了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每周所授课程的具体内容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具体教材的应用等作出全面安排。

新的声乐课程思政授课计划要将具体的经典红歌作品列出在内,规定出每周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可作为教师授课时的具体依据,也便于学校进行教学检查和相关考核。

结语

将红色经典歌曲融入高职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是由红色经典歌曲的特点决定的,学习红歌是最直接、最便利的政治思想教育形式,我们应该发挥红色经典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高职声乐教学,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去。使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自愿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这就是将红色经典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经典歌曲红歌声乐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苏区红歌串烧
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文化德育中的价值研究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红色经典歌曲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运用的重要性
时代的心声 纯真的恋歌——浅析经典歌曲《心中的恋人》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