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铁双线客流特征及网络化运营思考

2023-10-18 13:32骆开荣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29期
关键词:客运量双线换乘

王 焱,谢 青,骆开荣

(1.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贵阳 550000;2.贵阳市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贵阳 550000)

《贵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贵阳轨道交通1、2 号线已开通初期运营,3 号线一期、S1线一期正加快建设,计划在2025 年前投入初期运营服务。届时,贵阳将迈进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本文从客流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角度,开展双线客流规律及特征分析,并基于此思考轨道交通网络化初期运营组织。

1 贵阳地铁双线概况

1 号线运营里程34.83 km,起于观山湖区窦官站,经云岩区和南明区,止于花溪区小孟工业园站,大致呈南北走向,共25 座车站。2 号线运营里程39.54 km,起于白云区白云北路站,经观山湖区和云岩区,止于南明区中兴路站,共32 座车站。1、2 号线共用换乘站为喷水池站、林城西路站。

2 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2.1 日客运量变化情况

全年各月存在着节假日、春运、暑运和沿线大型活动等不同因素,致使全年客流在各月中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1-3]。2021 年4 月28 日至2022 年8 月31 日,双线日客运量变化曲线如图1 所示,特征如下:①双线客流在2 月初和4 月初出现客流低谷期,分别位于春节和清明节,春节所在自然月的总客运量为全年最低且除夕当天日客运量为全年最低值。②在1 月初、5 月初、10 月初出现3 个明显的客流小高峰,分别位于元旦节、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假期,尤其是节前一日客流达到峰值[2-4]。③受沿线大型活动影响,活动期间会出现客流小高峰,同时当月客运量增长明显,例如5 月下旬国际大数据博览会,9 月中旬国际酒博会等。④每年7、8 月暑运期间双线客运量稳定在高位水平,全年多个较高日客运量常出现在暑运期间。⑤11—12 月受寒冷天气影响,民众出门游玩意愿不高,主要以通勤、上学客流为主,客流水平维持在全年中等水平。

图1 贵阳地铁双线日客运量变化曲线

1、2 号线沿线临近观山湖公园、省博物馆、河滨公园、泉湖公园、西普陀寺和阳明祠等多个文体景点,双线运营在整体和个体上都提高了贵阳市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轨道交通对城市核心区的各旅游景点可达性提升效果优于边缘地区。

2.2 周客流变化特征

双线日客运量变化曲线呈现近似以自然周为时间单位的周期性客流波动规律,避开法定节假日对平常日客流的影响,选取6 个完整周的日均客运量进行周客流变化特征分析。由图2 可看出,周客流分布表现为工作日客运量高于双休日客运量,周五客运量为一周内最大值。周末通勤客流、学生流减少,弹性客流增加。通常以上下班通勤客流、学生流为主的轨道交通线路上,双休日的客流相比会有所减少,当天气较好时,乘客出行需求相对较高,沿线商圈、公园景点附近车站进出站客流均有一定程度增长。

图2 双线周客流分布特征

3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1 站点客流分布特征

2021年4月28日—2022年8月31日双线各站日均进出站客流如图3、图4所示。1号线前5进站量为贵阳北、国态、中山西、林城西和北京路,2号线前5进站量为喷水池、阳明祠、省医、延安西和金阳医院,双线前5站进站总量为4 575.43万人次,占比双线38.27%,主要原因是上述站点位于交通枢纽点、成熟商圈、商务办公聚集地以及重点医院附近。1号线后5进站量为老湾塘、窦官、雅关、白鹭湖和阅山湖,2号线后5进站量为小碧、中兴路、云盘、马王庙和森林公园,双线后5站进站总量为537.16万人次,占比双线4.49%,主要由于周边土地资源开发尚不完善、无商业娱乐配套设施、无集中大型住宅小区及交通枢纽,小客流车站周边房产、商业开发处于大力发展中,即将成为潜在客流的吸引地[5-8]。

图3 1 号线全线车站进出站客流量

图4 2 号线全线车站进出站客流量

3.2 区段客流分布特征

双线工作日和双休日的全日断面客流在不同区间的双向分布基本均衡,1 号线总体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分布形态,2 号线呈“箭头形”分布形态,如图5、图6 所示。

图5 1 号线工作日和双休日全日断面客流分布

图6 2 号线工作日和双休日全日断面客流分布

1 号线:窦官站至贵阳北站10 个区间位于观山湖区,雅关站至小孟工业园站13 个区间位于老城区(含花溪区),前者全日断面客流总量比后者小,工作日占比50%,双休日占比42%。工作日全日上下行最大断面客流区间均位于北京路站至喷水池站区间,双休日均位于喷水池站至中山西路站区间。

2 号线:白云北路站至泉湖公园站3 个区间位于白云区,枫林路站至金阳南路站6 个区间位于观山湖区,茶园站至省医站10 个区间位于云岩区,宝山南路站至中兴路站9 个区间位于南明区。上述行政区域全日断面客流总量占比情况:工作日分别为4.87%、22.96%、49.66%、12.28%;双休日分别为4.98%、22.62%、50.06%、12%。工作日和双休日全日上下行最大断面客流区间均位于黔春路站至延安西路站区间。

上下行断面客流不均衡程度可通过断面客流不均衡系数a 来量化,当a 趋近于1,表明断面客流比较均衡;当a 值越大,表明断面客流不均衡程度越大。通过计算,1 号线工作日上行a=1.66,下行a=1.74;1 号线双休日上行a=1.82,下行a=1.80。2 号线工作日上行a=1.65,下行a=1.67;2 号线双休日上行a=1.69,下行a=1.69;工作日和双休日的全日断面形态基本一致。双线工作日与双休日的上下行断面客流不均衡程度均略高,各方向断面客流呈现从始发站累计增长的趋势,均在第一个换乘车站出现明显波动,例如,1 号线阅山湖公园站至林城西路站区间上下行断面客流分布、2 号线喷水池站至阳明祠站区间上下行断面客流分布。

在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中,线路间换乘关系的变化对断面流量分布(尤其是高断面客流出现区间)及量级大小的影响非常显著。当上下行断面客流不均衡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可采取列车大小交路混跑等特殊交路列车运营方案来改善这种客流不均衡情况,以减少列车运能的浪费[7-9]。未来乘客的出行路径选择会因3号线加入会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影响1、2 号线断面流量分布形态和流量值。

4 网络化运营管理

网络化运营的初衷是为了给乘客提供安全、快捷、便民和绿色的出行服务,尽可能让乘客在地铁线路、出行环境、设施装备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获得最大满意度与舒适度。新线加入后需在运营时长、行车间隔、时间高效性和安全保障性等基础方面提供统一服务标准,确保网络化运营实现一体化运营管理。

新线投入运营前工作日和双休日峰期可参考双线全日分时客流特征科学合理设置,确保列车满载率在合理范围、峰期设定与线网整体匹配良好。同时,不同线路不同峰期不同行车间隔,换乘衔接匹配难度大[10]。运营主体不同,各线路应沟通交流、现场实测换乘时长、科学规划时刻表,提高线路换乘衔接效率,增加乘客换乘便捷性,避免车站大客流对冲现象。

在应急处置方面,一是做好换乘站各类设备设施接口划分,是“一站一方案”实施客运组织、应急处置等的基础前提;二是建立换乘站支援制度及协调机制,避免多重信息流转错过最佳处置时机而造成次生影响;三是事件影响程度超出换乘站处置能力时,由各区域控制中心分别从管辖邻站调配人力、救援资源前往现场支援;四是要优化应急资源区域分布,设立区域支援包保制度,遵循“本线为主、临近为辅”的应急处置原则;五是建立完善系统的地铁线网化运营综合处置规范及应急标准流程,以更好地指导地铁线网运营综合应急处置[11]。

5 结束语

随着贵阳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步伐加快,新线加入、换乘站增加,线网客运量及其分布特征会发生急剧性变化。本文介绍地铁双线概况、贵阳市各行政区域站点分布情况,以双线客流数据为依托,从日客流、周客流、客流流向及断面客流等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双线客流成长过程及其分布特征,揭示贵阳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的客流变化规律。通过双线客流特征,思考轨道交通网络化初期运营组织,以期为贵阳轨道交通网络化初期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客运量双线换乘
交通运输部:3 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增长16.6%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2018年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201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双线模式下概念教学的探讨
高职动漫专业双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重庆轨道交通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探索
北京地铁最复杂换乘点——军博站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