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的眼光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2023-10-19 10:37许美娟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劳动教育

许美娟

【摘 要】和大自然的接触能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如降低心理压力、对抗抑郁、提高自信心和自尊意识,甚至能提高学习成绩、减少多动症。教师可将自然环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使学生在熟悉大自然广阔的怀抱里探索关于数学的秘密。本文活动案例的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自然的生态认知和对自然的人文底蕴的积淀,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关键词】劳动教育 亲近自然 学科融合

一、活动背景

亲近自然是学生对大自然的一种积极向往的态度,也是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方式和途径。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联想。长期以来,数学教育和自然等方面的教育相割裂,这对于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利。数学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能更具体、更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学会观察、探索自然奥秘,不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学好数学、学活数学。本文活动案例的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熟悉大自然广阔的怀抱里探索有关于数学的秘密,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自然的生态认知和对自然的人文底蕴的积淀,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活动资源

据调查,笔者所在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都在城市里长大,笔者想到国庆节是农忙的时候,正是学生亲密接触自然的好时机。于是,笔者布置了一份特别的作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如去农田挖红薯,去工作坊看磨豆腐,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称一称、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这样,学生的认识更为集中、深入,未来生活更为健康、阳光。

三、活动目标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社会实践和数学实践课的形式,唤醒学生与自然的生活体验,自主去探索自然的秘密;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还能创造性地劳动。同时,让学生学会在表格里填写搜集的数据,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数学的秘密,同时养成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四、活动过程

(一)劳动篇——走进秋天的田野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更是丰收的季节。千姿百态的果实,大小各异的果实,给秋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学生走进田野,无边的稻田是最美的背景。学生可以剥玉米粒、摘扁豆、挖花生,可以参加的劳动还有很多很多呢!他们走进厨房,动手制作了各种美味的食物;走进加工坊,观看了稻谷是怎么变成白白的大米的……满是泥巴的小手,闪烁着惊喜的目光……学生在劳动中与自然亲密接触。

(二)科普篇——认识“好帮手”农具

通过讲解“农具的昨天与今天”,让学生知道小小的农具有大大的作用。“农具展示秀”给学生展示连盖可以用来打谷、打菜籽;铁锹是用来挖沟铲土的;筛子主要用来过滤粮食……这样的农具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农民伯伯在劳动的时候离不开它们。最让学生开心的是沈爷爷带着农具给学生演示它们的用法,他还手把手地教学生“打连盖”,那有节奏、有力量的声音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三)吟诵篇——唱唱劳动的歌谣

劳动号子是农民伯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这种劳动号子来自生产劳动,直接为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步伐,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农民伯伯发出吆喝和呐喊声。让学生接触劳动号子,可让他们进一步感受人类在与自然搏斗的过程中的辛劳,战胜自然,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们的家乡是鱼米之乡,祖辈在农作时,创作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号子”,搜集“号子”,喊喊“号子”,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些劳动的场景。

(四)汇报篇——发掘果实的秘密

1.忆一忆秋天的农田

学生回忆在秋天时候走进了丰收的农田,一起观看劳动时的照片:挖了红薯、摘了南瓜;量了玉米的高度;数小黄豆的数量……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劳,在生活中学习了数学。

2.听一听小黄豆的故事

“我变成了一粒小黄豆。别看我小,我可坚强着呢!我会用小小的脑袋,顶开泥土,慢慢长大……”学生站在舞台上,绘声绘色地讲着黄豆的传奇经历。“那鼓鼓囊囊的绿豆荚在阳光的照射下,在雨露的滋润下,渐渐换装啦!”他的故事把同伴们紧紧吸引住了。“啪”的一声,小黄豆又出来了!学生被逗笑了!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最常见的黄豆的成长之旅。活动结束后,学生还展示自己搜集的“黄豆变变变”,展示黄豆可以制成哪些美味的食物。

3.比一比谁抓的黄豆多

通过“教师抓一把,学生抓一把,比一比谁抓的多”的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知道结果。除了用眼睛观察,还要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式来比一比抓的黄豆数量。再进一步提问:“你们想知道这里黄豆有多少粒吗?”学生能想办法圈一圈,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有多少粒黄豆。

通过抓一把小黄豆,把这些黄豆都聚在一起看看有多少黄豆,引导学生理解一人一把黄豆,56人可以凑成这么多黄豆;再延伸:那整个一年级可以有多少黄豆呢?我们学校所有的学生都节约一把黄豆,有多少黄豆呢?从而总结出“每人节约一点,就能聚少成多”的道理。

4.露一露“我”的数学发现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发现了藏在丰收园里的小秘密。“比一比”看看谁的南瓜重?谁的花生大?“数一数”一把有多少花生?一把有多少稻谷?一把有多少黄豆?“称一称”一个南瓜和几个红薯一样重?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去探寻每一种果实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让他们明白每一粒花生、每一粒稻谷都来之不易,感悟秋季的收获的喜悦,体味丰收喜悦的艰辛,从而形成保护自然、珍惜粮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学生交流自己测量、记录的各项数据:南瓜的体重、腰围,玉米秆的高度,一把黄豆、一把绿豆的多少。

(五)展示篇——“智慧出在手尖上”

瞧,小小的手,却有着大大的魔力呢!学生们用五谷作画:红红的豆子、粉色的花生、金黄的玉米粒、白白的大米……它们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有花,有树,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雄伟的天安门,这些都是孩子们献给伟大祖国的礼物!五谷画的展示,为学生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也是本次教育实践的一次完美展示。

五、活动效果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在实践后汇报演出,让所有的学生分享成功中的喜悦与成长的乐趣,帮助他们不断产生新发展的内驱力。这样的“童心”课程承载着孕育智慧的重任,赋予学生以灵性和诗性。

1.走近自然,激活课堂

蘇霍姆斯林斯基指出:“大自然不仅在智育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方面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童年和大自然的接触,能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能否从大自然身边获取有效信息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观察的习惯和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融合教育让数学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更形象,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和阅读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2.善于观察,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里融入自然科学,尤其作为起始年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影响着小学生后续自然科学的学习。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引领学生从最熟悉的周围环境展开,如我们以秋天的田野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秘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或自己独立操作,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改变了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新奇,始终“兴趣盎然”。

3.小组合作,不断创新

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展示的成果也是让学生交流分享,在交流、汇报中学会赞美、学会欣赏、学会理解、获得知识。虽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分组探索,但每个学生也有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的空间,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小学数学教育要从单调的计算和记忆模式中进行创新,重要的方式就是强化和其他学科的融合,特别是和自然有关学科的融合,这样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

4.源于生活,丰富情感

儿童天生属于大自然。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用“我的数学小眼睛”唤醒儿童与自然的生活体验,自主探索自然的秘密。如“小黄豆”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它的神秘之旅,让儿童在故事里了解黄豆的成长历程。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去探寻每一种果实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让他们了解每一粒花生、每一粒稻谷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珍惜粮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

小学的数学课堂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是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而学校构建“亲近自然”课程实践研究的目标是让学生接近大自然、喜爱大自然,激发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有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和能力。希望这种教育实践不仅是这一段时间内的,而是真正走进学生的平常生活里,让每个学生从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懂得感恩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传递劳动的幸福,善于发掘自然中更多的数学秘密。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文化生态视域下童心课程建设研究”(编号:B-a/2020/02/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巧用课前10分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