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野下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2023-10-20 22:07李小庆
学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互联网+英语教学英语

李小庆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英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成为“互联网+”视野下困扰诸多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过去,应试教育主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性缺失、视听说能力差,旧的教学模式让英语成为学生的“老大难”。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系统的不断驱动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激发,教师完全可以将“互联网+”教学模式融入具体的英语教学设计中去,从而提升课堂的信息量以及优化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际浅析“互联网+”视野下英语教学策略。

一、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一)前期工作不到位,备课存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课堂和教室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限制,让教师可以随时“教”学生也能随时“学”,遇见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解决,然而对教师的素质以及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互联网视野下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信息整合意识,能够在备课环节自行搜集资料并制作出内容丰富、生动的课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借助视频、图像、声音、文字等巧妙呈现教学内容以及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提升单节英语课的教学质量[1]。只有做好这些前期工作,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发挥。

可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对教参或教辅资料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不去主动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是从线上教学平台找来现成的视频课程供学生学习。使得计算机、投影仪、电子显示屏等教学设备变成了播放其他教师课件的工具,导致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被严重浪费。与此同时,又由于英语知识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备课时只有参考大量的社会热点、报道、新闻时事、名人事迹等内容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有血有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教师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仅凭经验主义备课,不会整合网络教学资源,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这便意味着其教学应紧紧围绕着传授基本知识以及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感等英语综合能力进行。然而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按照领读全文、划分段落、解析语篇、解读重点词句等步骤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僵化、落后,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少真实口语交流环境以及应用这门语言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机会,容易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教师讲得多么慷慨激昂,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课后他们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死记硬背当堂课所讲的知识,无法做到学以致用[2]。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即便是成绩很好的学生,在面对一种全英文的交流环境时也会语无伦次,茫然不知所措,无法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或与人用英文进行一次畅聊。

(三)两极分化问题严重,学生缺乏自信心

通过调查发现,当下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问题严重,不少学生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班级内既有对英语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不仅成绩遥遥领先,语言表达能力也极好,能与教师自如地就某件事交流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对于特殊文本内的一些长难句也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并能很轻松地完成课后题以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又有一部分学生连单词、短语等英语基础知识都未掌握,导致很难完整、准确地读完一篇课文,更不用说英语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了。这一方面因为英语的语法和汉语差别很大,英语专有名词、特殊的句型、短语多,习惯了汉语的学生缺乏学好英语的学习技巧;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未考虑学情,未结合学生特点去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导致一部分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另一部分学生则因为学习内容太难而丧失学好英语的信心。

(四)缺乏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各中小学为了响应教育改革,已经在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在设备方面为“互联网+”时代的素质教育助力。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无论是城市和农村学校都极为重视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引进计算机、投影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由于多数年长一点的教师不会使用设备,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他们也不能及时地调试、维修,从而造成这样的一种现象:许多教师由于担心自己操作不当而损坏设备,下意识地退而求其次,他们会选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内容[3]。与此同时,又由于各中小学对于新型教学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还存在严重的漏洞,既没有专人来负责设备的采购、维修和更新,又没有建立统一的设备技术共享和交流平台,导致单人使用或单课堂使用频频出错,打乱了教学计划,影响了教学节奏,也导致教师无法通过新型教学设备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软件设施方面,各中小学都缺乏一个简洁易用、功能丰富的英语智能课堂管理系统,使得线上英语教学、英语课件制作以及班务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各学校还应从软件方面积极着手改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二、“互联网+”视野下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一)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互联网+”视野下,整合课程资源是英语教学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本、教参或其他教辅资料外,还应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云朵课堂、网易云课堂、慕课网、优达学城等其他形式的网络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整理、归纳一些现有的课程资源,还要开发、设计、制作自己的独家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不仅仅是课件、教学大纲,还应包括试题、导学案、课例等。每一单元知识讲授完后,教师可以整合资源的方式进行再一次备课,具体可结合本单元主题、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对网络平台中与单元知识有关的教案、导学案、课例、试卷等进行搜集和分类,设计出符合本班学情的教学活动。

整合英语课程资源对任何一位英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工作量可想而知,因此课程资源整合还应借助学校的力量。各中小学应从校本研修入手,遵循科学、共享、快捷等原则针对本校师生构建英语网络课程平台。英语学科教学平台应设置“教师登录”“学生登录”两种入口,教师应有将自己整合的第一手教学资料上传于平台的权限,学生可随时查阅。平台也可以开发出课程作业、教学问题讨论等栏目,保证师生能通过平台就英语日常学习问题形成一种高效而良性的互动氛围。如此,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将得以调动。此外,教师对于英语课程的整合能力也同样重要。学校应采取自主开发的形式,召集各个学段从业多年的英语教师针对某一主题的重难点知识进行集中研讨,形成集图形、音频、动画等内容为一体的教育资源库,教师备课时从中筛选就行。只有各学段的英语教师共同参与到英语教学资源整合工作中来,才能群策群力,提升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活力

教学情境创设是英语教学实施的源头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学习兴趣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间接地影响了课堂氛围。基于此,“互联网+”视野下,英语教师应注重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首先,教师可以提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个Flash 形式的游戏动画,作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积极思考英语问题,发挥其在课堂中的学习自主性,也让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得以改观;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情适时地将课堂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创设出虚拟化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话剧、舞台剧等形式来还原教材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模拟、表演等方式与经典人物对话,并从中获得某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学习体验。当学生不理解某一字词的意思、用法时,教师也可以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将词意、语法形象化,从而达到深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其他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将课堂变成一个充满交流性的语言环境,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表达积极性。在学习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迷路了需要问路的场景,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地点、路线进行交流对话,让他们在一种很生活化的场景下自然地谈论“去哪儿”“该如何去”等问题。话题可以围绕“How to go to the zoo”“How to get to the library”“How do I get to the nearest public toilet”等内容展开,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并实现“To help the students know how to tell the way to a certain place”这一教学目标。在问路的过程中,教师可用三维动画来创设一个模拟问路的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怎样用所学的词汇和句法跟问路者讲清楚路线,场景可以在几种不同的路线间切换。如此,当深入某一情境时,学生就会积极动脑思考并表达,在表达过程中他们的知识面会得以拓宽、本领会得以提升,久而久之羞于开口的那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能被带动起来。

(三)采用分层化的作业设计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自信心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英语基础,对于英语的学习、认知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差异,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是很正常的。这一方面要求教师采用分层化的教学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重塑其英语学科的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在作业设计上教师也应采取分层化的作业设计方式,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勇攀知识高峰,让水平中等的学生再上一层楼,让水平差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具体可先将班级学生依据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表现等划分为A、B、C 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作业,让C 层次的学生都能“入门”,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从知知者变成好知者、再从好知者变成乐知者。

在进行“What are you doing?”主题教学时,对于A 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只掌握“draw”“look”“sing”“read”“sleep”等一些行为动词,学会一些基本表达,比如“I'm drawing”等;对于B 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这一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对课文进行理解并灵活运用“What are you doing?I am______”这种句型,从而灵活表达个人的想法。对于A 类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在实现B、C 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参与到“What is he(she)doing”这种话题中来,试着让学生通过手势语或形体来理解句子,并能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听、读、说、写、译等活动中流畅地表现自己。

(四)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完善软硬件支持

软硬件环境的创设可为“互联网+”视野下的英语教学实施提供技术载体。在硬件环境方面,学校要加大对信息化设备的资金投入,为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赋能。首先,学校应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备智慧教室、多媒体室、多功能厅,重视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工作,还要时常监测英语教师对于教室内的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为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完美融合保驾护航,还可以建立专门的设备技术交流和共享平台,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其次,硬件的购置应遵循分层化原则,要为英语教师提供个性化的采购服务,确保硬件设备能在技术方面满足教师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教学活动的需求。因此,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硬件设备,才能创设出一个契合英语教学的信息环境。

在软件环境方面,学校应为英语教师开发一个智能课堂应用管理系统,在系统内教师既可分享课件、制作课件,亦可进行在线学习、班务管理,这个管理系统的开发应遵循简洁易用、功能丰富的原则。首先,可将“希沃白板”和“万彩动画大师”这两个软件上传于平台,以供教师制作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件;其次,可在系统内链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学平台”,针对英语学科开设“大小班线上课”,课程以录播、直播形式进行,假期或业余时间教师提前将学生分为有家长陪同听课和无家长陪同听课两类,大班课采用直播,小班课采用录播,直播课的信息量较大,可延伸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录播一般节奏较慢,令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野下现代教育技术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令英语教师不得不在教学理念、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改变。然而信息化英语教育道阻且长,既需要学校重视软硬件信息环境,也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整合意识和能力,不断根据学情和教学实际来调整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猜你喜欢
互联网+英语教学英语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