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思考

2023-10-20 22:07李国炜
学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程高中语文

李国炜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甘肃镇原 744506)

2020 年7 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自此,普通高中“双新”课改正式开始。作为高中阶段的又一次新课改,以新课程、新教材为中心的“双新”课改聚焦于改革育人模式,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即高中课程改革、高考评价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而实施新课程、应用好新教材、准备好新高考的关键环节则是需要建设与之匹配的新课堂教学,因此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文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不仅会影响其语文成绩,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巨大,因此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工作。课堂是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新课程实施以来,它要求要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从现状分析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观念滞后,“重教轻学”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的要求,2020 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它给开展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从要求上来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中心工作,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来开展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落实中,部分语文教师并未真正理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依然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应试为目标开展教学,在这种“重教轻学”的模式下,学生学习被动且容易产生一定的功利化思维,难以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重形式、轻效率”的现象较为明显

在“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落实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应对新高考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关注点。针对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因此就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基本上避免了单纯讲教材的现象,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小组合作教学法频繁使用,学生较以前“动”的机会更多;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在增加,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但在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尽管教师注意了教学的信息化,但部分教师还是以长时间的讲授为主,缺乏针对性的探究设计;虽然开展了合作学习,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且有些合作探究的问题缺乏深度和代表性,其锻炼意义不大;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经常出现“是不是”“对不对”等交流形式,难以实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锻炼。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未获得根本性提升。

(三)学生“不会”学习语文的问题较为突出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从部分学生的思想认识来看,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课上认真听、课下及时复习、背记即可,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遇到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经常出现“等”的意识,也就是等待教师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自己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较为缺乏,在探究环节也经常是浅尝辄止,这导致他们的语文能力很难获得有效的提升,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四)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

语文学科本身与我们的母语教育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学科怎么学都不会太差,同样提高起来也不太容易,因此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专注度明显存在不足,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特点和实施路径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始于20 世纪初期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指教师在遵循科学的教学活动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经历教学过程后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者一定的发展,其主要评价依据并不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或者完成教学任务情况,而是以学生的具体表现为评价依据或者主要指标。

因此从特点上来看,有效教学应该具备这些特征:第一,目标明确有效,即教学目标具有可完成性;第二,教学容量适中,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需求;第三,训练重难点突出,与教学预期契合;第四,教学方式有效,即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第五,教学过程充分展开,便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第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都有收获,其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升。

从有效教学的概念来看,要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抓住三个重要因素: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导,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上做好有效的调控和指导,切实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学生是有效教学的中心因素,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学生的表现和收获则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指标;课堂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能够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会影响教学的效率。

三、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措施

(一)提升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发挥其主导作用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需要语文教师深刻领悟其内涵所在,在其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全面的准备。即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学生学习中的方向引领、方法指导、习惯养成、心理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应变及综合能力。教是为学服务,语文教师也要做好示范作用,过程应该体现导向性、程序性、长效性。做到开放课堂、广纳善取、激趣引思,搞好学业引导,同时也要育人做人。这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储备上做好全面的准备。

1.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是全方位推进,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编写,以及新高考的实施都凸显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这势必要求语文教师在这些方面进行理念上的更新与调整。课程标准是实施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效果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语文教师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强化课标意识,重视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研读,特别是要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学行为,摒弃功利化的应试主义教学思维,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素养的要求领悟透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要求,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思想上的指导。要强化对教材的研究,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应用,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当代文化大量融入,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古典文化的传承。新教材的新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这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需要语文教师“吃透”教材,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应用新教材,同时也需要语文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指导教学,避免死板地教教材。新高考的实施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新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来看,它愈加紧扣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凸显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并且重视创设多元情境,重视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据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立足于这些新特点来开展教学,有利于实现教与考的有效衔接。

2.强化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为了有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把教书和育人二者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要求也在提升,需要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真正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再结合所面对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改造,避免教学中的教条化和形式化。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需要语文教师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条件,这意味着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各种课堂教学生成会更多,这也需要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掌控力,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活跃而有序。

3.重视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更多,增加了关注社会现实、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且有些内容涉及跨学科学习,如与政治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相关内容,这需要语文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这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从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情境,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主动性,教师可以采取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如“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多开展探究式学习,多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关注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参与课堂,教师也要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课前一定要重视预习,不仅要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既要认真专注地听,也要敢于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活动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下,要养成查漏补缺的习惯,即要针对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疑难点及时寻求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及时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还要及时复习和梳理知识,既可以通过做练习来巩固,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三)进一步优化课堂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有效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语文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力争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中;其次,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坚决避免教学活动的形式化问题。例如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语文教师一定要科学分组,可以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构建小组,要提升合作探究问题的质量,务必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提出问题;而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做好“导学”,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一旦偏离方向或出现纪律方面的问题时也要及时指出,确保课堂教学的稳步推进;最后,要重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利用评价的引导、矫正和激励的功能,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评价,使学生能够知晓自己的表现和努力的方向,这也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方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经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而培养思维的最好场所是课堂。”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举措,并大胆进行尝试,力争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程高中语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