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2023-10-20 22:07陆万霞
学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写作能力

陆万霞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自2017 年上海、浙江正式开始实施新高考以来,高考试题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高中语文学科亦是如此。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是学生必选学科,也是所有学生的必考科目,因此语文教学工作备受关注。而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中所占分值比重最大的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如何做好新高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关注点,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与特点

1.新高考下作文命题的变化。首先,高考作文分值相对稳定,还是保持在60 分,但部分省市出现了增加,如江苏和上海高考作文分值调整为70 分,由此可见语文作文教学愈加重要,需要语文教师在时间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针对性调整;其次,从命题形式来看,高考作文愈加强调反押题、反套路、反宿构,强调学生的真实感悟与思考,作文题目的时代性更强,更加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从作文内容来看变化更大,它特别强调学生要具备家国视野和时代精神,更加强调学生逻辑思辨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而涉及人文知识的内容,则是由原来的背诵向灵活运用转变,这在2022 年高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关于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等热点,天津卷中的“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全国新高考Ⅰ卷着眼围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命题都体现了这些特点;最后,命题内容愈加凸显理性色彩,强调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也关注学生对命题内容的深度思维,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2.新高考背景下作文命题的特点。从2017 年新高考实施第一年到2022 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变化来看,新高考下的作文命题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紧扣时代主题,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奋斗精神和担当意识;第二,选材融通古今,但又聚焦新时代热点问题,坚持以文化育人;第三,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第四,更加注重理性与思辨,凸显学生思维品质,特别是批评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第五,重视对学生语文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在2022 年新高考I 卷作文借用围棋术语“本手、妙手、素手”,这实际上考查了学生获取与加工信息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等多种能力,也就体现了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第六,与教材的联系愈加紧密,虽然从作文题目上看不到它与教材的直接联系,但进行深度挖掘后,能够看到它与新教材的关联,特别是如2019 年全国Ⅲ卷的关于毕业前“最后一节课”的漫画作文,它与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写作训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的写作主题训练完全一致,与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的主旨有密切关联。

由此可见,新高考下的语文作文命题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特点,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当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教师作文教学理念落后。虽然新高考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缺乏思想上主动求变的意识,在作文教学理念上依然坚持旧有的教学观念,同时对新课程标准、新高考作文命题的关注程度不够,对新课改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浅表层面,这无形中会影响其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也会影响作文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活动形式化。通过调查来看,在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重视理论指导,多数选择的还是“讲授法”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作文教学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参与,课堂缺乏活力。部分教师虽然尝试依据新课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但缺乏适合学情的创新,如举行相关的竞赛活动时学生参与度不足,且缺乏精心的设计,导致活动流于形式。

3.作文评改效率有待提升。作文评改是提升高中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写作有指导和激励的作用。但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环节欠缺有效性,主要表现为:首先,作文评价形式化严重,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就是简单的打分,很少出现精批细改的批注,其导向性不明确;其次,缺乏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最后,评改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尤其是绝大部分高中一线教师并未参与过高考作文评卷,缺乏统一的目标指导,其效益会受到较大影响。

4.忽视对教材的开发利用。新教材是对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呈现,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新教材所选择的课文和辅助学习的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有帮助,其中的文本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不太重视它与写作教学的联系。而是更多地从新高考作文灵活性角度出发,强调学生要多积累、多关注社会,教材的作用反而在作文教学中被弱化。

5.学生自身问题也较为严重。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学生在写作上的问题依然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畏惧写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经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在内心就存在应付或者逃避心理,这会严重影响写作质量。其次,作文立意浅薄、思维狭隘。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对作文立意的深度思考,因此作文立意浅薄,经常是泛泛而谈,究其原因这与学生思维的狭隘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很多学生缺乏深度思维和辩证性思维的意识,导致其在思考问题时无论是从角度、广度还是深度等方面都较为缺乏,难以出现创新性思维,因此作文的创新性严重不足。再次,日常文体训练较为单一,很多学生觉得在初中阶段就对记叙文、书信等问题训练较多,所以到高中阶段后对议论文的训练更多,这种功利化的写作训练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最后,不重视积累,导致作文素材肤浅陈旧。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其读书、看报、上网的时间都相对较少,且部分学生处于寄宿制学校生活状态下,导致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较少,在写作时也就缺少了真实、有力的素材,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只能是用旧资料甚至是“编”素材,这很难引起读者共鸣,作文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三、新高考背景下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强化学习意识,更新教学观念。近几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 年颁布后不断修订、新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开始应用、新高考也逐步推进,特别是2020 年的“双新”课改也开始实施,而最终这些变化在高考语文试卷上逐渐呈现出来。这需要引起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视,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强化学习意识,了解新变化、新理念、新要求,进而更新教学观念,确保在作文教学理念上能够与时俱进。

语文教师一定要关注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因为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开始高中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它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开展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也应该是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全面解读新课标,也要抓住重点,如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课程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知晓学业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以及它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了解教学实施建议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2.强化研究意识,了解高考变化。高考对高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要想使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更加契合新高考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强化对新高考的研究,在关注新高考政策的要求前提下去深度了解语文学科以及作文考查的相关特点,这样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方向才会更加明确,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来说,首先,语文教师要强化对新高考相关政策的了解,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以及每年高考后出版的《中国高考报告》,深度理解“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所在;其次,语文教师要强化对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研究,在全面分析高考真题的基础上把握新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与变化,进而思考有效开展新高考下作文教学的路径,为教师有效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明确方向,这样才能够使作文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导学功能。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也是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参照,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材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教材的导学功能。首先,要利用教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与写作关联密切。从学生高考答题的角度来说,高考语文150 分钟的时间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为作文提供更充裕的时间,还能够提升学生写作的审题能力。其次,通过回归教材,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也就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如词语的准确应用、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恰当选择,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作文表达的水平。再次,要熟读教材,借鉴运用。新教材所节选的每一篇文章都富有代表性、典型性,通过熟读教材文本,能够引导学生正本清源,从中积累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才会学以致用甚至是学以巧用,发挥教材提供的资源优势。最后,要重视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中课文也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抓手”,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教材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适当给学生布置写作的任务,如读后感或者仿写、续写的训练,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标。

4.培养学生习惯,提升写作能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部分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心理以及写不得法的现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积累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没有积累,学生的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鼓励学生不仅要专注于日常学习,还要力争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课内课外阅读,经常上网、看报、看电视等多种途径了解社会与日常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感悟生活,并重视对自身的思维训练,尝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更有“品质”。最后,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积累,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动笔的习惯,如在阅读时注意做读书批注或者笔记,在日常生活中则要养成记日记或者写周记的习惯,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5.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高考下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模式使学生容易被动学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来调整作文教学的方法,特别是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轮流站上讲台就社会热点问题、时政新闻或者某些现象进行点评,进而整理成小作文进行展示,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典型的文章进行课本剧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6.重视作文评价,发挥导学作用。教师要重视作文评价对学生写作的引导、矫正和激励作用,克服在作文评价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发挥评价的作用。首先,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评语,评语要有认识性和启发性,既能够鼓励学生写作的信心,还能够指出学生的问题与不足,为学生指明方向;其次,作文评价要有科学的标准,可以在参照新课标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避免随意性;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即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成长。

总之,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变化,语文教师要强化对作文教学的研究,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逐步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命题写作能力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